二、围手术期输血现状

美国每年消耗约24 000 000单位的血液制品,在英国这一数字为3 000 000单位。在当前用血需求如此巨大而血液资源却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临床工作势必采取一系列节约用血的措施以缓解这一矛盾。目前,临床输血主要是依据输血指南和实践经验来进行指导,但是对于围手术期患者,术中输血仅仅根据现有指南远远不够。对输血指南认识不足,不同的医疗机构对输血时血红蛋白阈值的要求不同,利用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输血指征并不一定符合患者的需要,加之对于临床实践中凭经验输血的合理性还存在很大争议,这些问题都直接造成了临床用血的混乱局面。有关输血的利与弊早已成为备受争论的话题。尽管如此,临床经验和对数据库的资料分析仍然提示限制性输血是围手术期输血的最好方式。

1.输血的风险

临床上血制品的应用存在诸多风险。英国严重危害输血监测体系(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做出的关于输血致命性的年度报告称,因输血导致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输入血液制品后死亡的病例中,美国报道69例,其中30例(43%)确诊为输血所致,英国报道8例,其中2例(25%)确诊。美国在2007~2011年间,因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所致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43%;因溶血反应致死的占23%,其中非ABO血型占13%,ABO血型占10%。TRALI致死人数与以往比较有所下降,可能与血浆和血小板的女性捐献者减少有关。比起已知的有关血液的危险因素和潜在的未知风险而言,输血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显著,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输血或限制性输血。

2.输血风险的对策

输血风险大、血液制品费用高以及血液制品保存困难等问题引起了相关科研机构和血液管理机构的重视。英国国家血液管理委员会(National blood transfusion committee)和美国血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提出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失血以降低输血风险,减少输血后并发症。但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以什么标准来判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何时需要输血,单凭血红蛋白浓度一个实验室指标并不足以体现紧急情况下患者的贫血程度或者血浆容量改变状况。如果不综合考虑患者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合并症和贫血程度,是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室指标能够作为金标准来指导输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