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输血外科提出和发展的原因

输血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大量危重患者通过输血治疗挽救了生命,但也有很多患者因为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而导致死亡。因此,自免输血外科的概念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边缘科学。其最初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部分患者因宗教信仰而拒绝输血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严峻的血液安全形势而使人们对输血潜在危险的担忧。此外,血液资源的紧缺、输血治疗的经济效益分析及人口统计发现随老龄化加重献血者与受血者比例失衡等因素也促使免输血外科的发展。

(一)宗教信仰的影响

早在19世纪末就有患者因宗教信仰如耶和华见证者而拒绝在手术中或者在其他医学治疗中接受异体血输注。他们视血为神圣,吩咐人要禁戒血,包括不食用血或带血的肉,不献血也不接受异体输血。为此,这些人在疾病的治疗中也积极寻求可替代异体输血的方法和手段(宗教信仰人士对医疗方法的选择归纳为表5-5),这促进了免输血外科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外科医师Denton Cooley等首次对不愿接受异体输血的宗教信仰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不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随后,Cooley等为多达500名宗教人士和其他患者进行了免输血的心脏手术。由于坚定的宗教信仰,使得免输血外科对于某些宗教患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随着免输血外科的发展,在全球各地陆续出现了“免输血医疗中心”,为免输血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和解决信仰与生命的矛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表5-5 宗教信仰人士对医疗方法的选择
注:引自Spiess BD,Spence RK,Shander A.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Medicine.2n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2006:507

(二)安全输血的需要

20世纪初,Landsteiner首次发现ABO血型分类系统,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发现了Rh血型系统,这为输血治疗奠定了基础,且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伤员的救治则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输血的迅速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但随后全球多个地区出现了数起大规模经血传播疾病的事件,如1978年日本约4000多名使用从美国进口的血制品血友病患者中,1800人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因未对血液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导致法国数千名受血者感染了艾滋病。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件引起医学界和公众对血液安全强烈的关注,促使医学界开始寻找避免或替代输血疗法,而免输血外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一些医疗机构都提供不输血的医学治疗。据报道,美国的免输血医疗机构已超过百家。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免输血外科或未普遍开展免输血外科手术,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免输血医疗服务的潜在需求,未来我国也将会出现提供免输血外科服务的医疗机构。

(三)血液资源的紧缺

在美国,除了稀有血型短缺,常发生季节性血液短缺。2003年1月,美国红十字会、美国血库协会和联邦卫生部与人类服务部发出紧急呼吁,号召公民踊跃献血。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外科手术血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分子和细胞治疗中心介绍,一例肝移植手术需要6~10个单位的红细胞,20个单位血浆和10个单位的浓缩血小板;而骨髓移植每隔一天需要1~2个单位红血细胞持续2~4周及每天6~8个单位的浓缩血小板持续4~6周。因此,血液资源紧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迫使人们寻找免输异体血的新途径。

(四)经济效益分析

实际上,异体输血的成本高于大多数人认识。据新泽西州一所医院估计,每个输血患者的费用约500美元。另一输血成本分析发表在美国外科杂志,结论是尽管捐献的血液是免费的,但用于输血前检查、血液储存、运输和输注费用每名接受输血的患者平均花费达1003~1043美元,此费用还不包括异体输血相关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免输血外科中的技术,如控制性降压、稀释式自体输血等成本要低得多。

(五)人口学统计

据美国人口学统计美国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加,这是美国血库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老年人数增加与献血者的增加是不成比例的。据估计,只有5%的美国成年人定期献血,捐献者多为受过大学教育、年龄介于30~50岁、且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白种已婚男性。截至2003年,老年人口攀升至美国人口的约13%,并占用了大约25%的用血量。到2030年,随着所谓“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的老龄化,将面临着更严重血液资源短缺。尤其是老年患者复杂的骨科手术伴随着血液丧失量明显增加,是未来20年严重血液短缺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速研究免输血外科技术,以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