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出血的处理和血液回收
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患者术后出血,例如,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原有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结扎线脱落、凝血功能障碍等。因此,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部位、引流管的出血情况。若腹腔手术术后24小时之内,腹腔引流管内有新鲜出血,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外周血管收缩等),应考虑存在出血。B超检查及腹腔穿刺,可明确诊断。若胸腔手术术后从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持续引流出的血液量超过100ml,则提示有出血,胸部X线片可提示胸腔积液。总之,如果患者术后出现持续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 2O、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在输入足够的血液和液体后,休克征象和监测指标均无好转,或继续加重,或一度好转后又恶化等,则提示存在术后出血,需快速、有效止血,必要时迅速再次手术探查止血,清除血凝块。血管栓塞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如果为弥漫性出血或无法明确找到出血点时,可通过凝血功能检测技术,如血栓弹力图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有的放矢的输注血液制品及止血药物。对于出血未控制的患者,需限制性液体复苏,控制血压在合适水平(血压能满足组织灌注的最低水平),过多补液反而增加出血,降低氧供,稀释凝血因子,导致低体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外科手术控制出血才是关键。
若体腔或引流管出血量较大,且无自体血回输禁忌证时,可考虑血液回收技术。术后血液回收是指从经过加工或未加工的手术引流液中回收血液并进行回输,主要是回收红细胞。将术后引流的血液收集至无菌瓶中,经过微过滤器过滤后回输至患者体内,但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主张收集术后6小时以内的引流血液进行回输,如超过6小时,则应丢弃。常规术后血液回收多用于心脏手术和关节成形手术。Kang等对66名血友病患者所行的88例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分析,其中59例将术后引流管血液洗涤后回输,29例未行血液回输,回输组术后需要异体输血的风险显著降低,且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术后预后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inclair等将15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术后血液回收,另一组患者仅接受异体血输注治疗,结果发现术后血液回收患者的异体血输注率为25%,而仅接受异体血输注组的异体血输注率为52%。与仅接受异体血输注组相比,术后血液回收组的输血相对风险降低了51.9%。还有研究显示,将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89)在术后回输回收机处理过的纵膈内红细胞,而对照组(n=102)在术后未进行血液回收,两者比较,可发现实验组的异体血输注率和异体血输注量都有明显减少。但术后回收的血液通常是稀释的,部分溶血的,去纤维蛋白的,并且有可能含有高浓度的细胞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因此有可能引起术后回收血液回输并发症的风险,但是输注经40μm的血液过滤器过滤后的回收血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