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储存式自体血输注
对于出血风险大,术中输血可能性较大的择期手术患者,可考虑使用术前自体血储存。在术前2~3周,采集自体血保存,在围手术期输注。这样可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并发症并可节约血液资源。研究表明,术前自体血储存是减少异体输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但是患者一般需要使用药物纠正贫血。对进行术前自体血储存的患者,尤其是贫血的患者,口服补铁效果存在争议。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建议不应该对非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进行常规预防性补充铁剂;进一步建议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不能施行术前自体血储存,除非已经给予充分有效的治疗并已纠正铁缺乏;同时建议对行术前自体血储存的患者,应进行补充铁剂和EPO治疗。
EPO在自体血储存中应用是有效的,它能增加患者对贫血的耐受性并能有效地促进造血。EPO适用于择期手术患者,它能增加储存的自体血量,避免Hct明显降低。EPO联合自体血储存治疗已被证明在多类手术尤其是骨科手术中应用可有效降低异体输血率和输血量。然而,支持自体血储存的最佳EPO剂量尚未明确,而且其成本效益比也没有得到论证。另外,术前储存的自体血与异体血相同,同样面临由于储存引起的血液损耗等问题。
近年来,Henry等报道了尽管术前自体血储存总体上较同种异体输血减少了63%并发症,异体输血风险降低了43.8%,但总体输血率(包括自体输血及异体输血)却有增加。而且术前自体血储存并非没有风险,如错误识别患者、细菌污染和容量超负荷。由于术前自体血储存临床疗效低,成本效益比不佳,目前临床应用有限。有关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将在本书第九章“围手术期自体输血”中作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