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栓弹力图监测

(一)血栓弹力图仪的原理

TEG是一项以仪器命名的技术,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TEG仪原来用于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5年,TEG仪开始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使用。TEG 5000由TEG仪、专业分析软件、解码器和网络支持系统组成。其特点有:检测快速(约半小时),用血微量,可床边检测,检测方式更接近人体生理水平,可提供血块形成和溶解相关的多种参数等。
2000年,TEG 5000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认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制定的输血指南和2008年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eamatology)制定的血小板输注指南已将TEG仪作为重大手术术中和术后输注成分血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TEG 5000的应用领域包括凝血因子的定性分析、纤维蛋白原的定性分析、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的定性分析、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肝素的影响、检测纤溶活性、诊断高凝状态、判断血栓风险、鉴别渗血出血原因、围手术期患者的出血和凝血状态,以及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等。
TEG检测的原理是,将一小份血样置于试管中,在37℃的温度下,以大约5°围绕着轴心旋转,旋转周期为10秒,金属扭矩线上连接1根探测针浸入血样中,当纤维蛋白、血小板凝集物与小杯、探测针结合在一起时,旋转小杯的扭矩传至探测针。纤维蛋白、血小板凝集物的结合强度影响探测针的运动幅度,因此,输出信号与形成的凝血块强度具有相关性,一旦凝血块退缩或发生裂解,这种结合状态消失,小杯运动的传感信号再次减少。探测针的旋转运动信号通过机械电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最终显示曲线图。图3-1描述了正常TEG曲线图的几个重要参数:R值、K值、α角、MA值、LY30值及EPL值。TEG图形既能被定量也能被定性分析,不需要再测量其他反映高凝、低凝、正常凝血以及纤溶状态的指标就能解释这种扫描图形。不过通过测量建立正常值的范围后,能定量描述扫描图形的异常情况,由此可判断治疗效果,以及时纠正或改善病理状态。图3-2描述了TEG异常和正常图形的对比。
图3-1 血栓弹力图的主要参数
图3-2 血栓弹力图的异常和正常图形对比
A:正常;B:高凝状态;C:低凝状态;D:原发性高纤溶状态

1.R值

R值代表凝血时间,从血标本开始检测到血凝块开始形成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5~10分钟,R值延长表示患者血液中凝血因子缺乏,或使用抗凝剂,如肝素,当通过抗凝剂的拮抗剂治疗后,如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后,R值可恢复正常;R值缩短时表示患者的血液为高凝状态。

2.K值

K值代表血凝块形成时间,指从凝血开始至TEG描记图振幅达20mm所需时间,正常参考范围为1~3分钟,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相互作用,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值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抗凝剂可延长K值,通过输入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可以纠正K值。

3.α角

α角指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正常参考范围为53°~72°。α角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同时也部分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当患者处于重度低凝状态时,血块幅度达不到20mm,K值无法确定,此时α角比K值更有价值。影响α角的因素同K值。

4.MA值

MA值代表最大振幅,是纤维蛋白和血小板通过GPⅡb/Ⅲa受体结合,表现了纤维/血小板血凝块的最大强度。由于GPⅡb/Ⅲa位点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以及血小板与纤维蛋白之间的结合所必需,使用GPⅡb/Ⅲa血小板抑制剂(reopro)可使MA显示为线性。MA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约占80%)要比纤维蛋白原(约占20%)大,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值。正常参考范围为50~70mm。MA减小提示患者出血、血液稀释、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或疾病造成的凝血因子缺乏;MA增大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高凝状态,有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5.LY30值

LY30值为凝血30分钟时的纤溶百分比,即大振幅后30分钟的振幅衰减率,它表现了血液溶解。若LY30>7.5%,提示纤溶亢进;LY30>7.5%时,若综合凝血指数≤1.0提示原发纤溶亢进,使用抗纤溶药物来纠正;若综合凝血指数≥3.0为继发性纤溶亢进,需抗凝处理。

6.EPL值

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作用同LY30。正常参考范围为0~15%。EPL显示患者是否存在纤溶亢进。结合综合凝血指数可进一步鉴别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二)血栓弹力图的主要用途

TEG自投入临床使用以来,为监测凝血功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2004年,研发TEG仪的公司又开发了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技术,即血小板图试验(PlateletMapping),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个性化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监测等,同时,也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表3-1列出了TEG的主要作用。改进后的TEG包括旋转式血栓弹力图(rotation thromboelastograpy,ROTEM),ROTEM装置采用一种改良的技术,浸入血样中探测针的信号通过光学探测系统监测,而非一根金属扭矩线,这种运动是由探测针启动,而非小杯。快速TEG(rapid-TEG,r-TEG)是一种改进的TEG,以组织因子为激活剂,取代了高岭土,可加速凝血级联反应,以ACT取代普通TEG的反应时间(R)。
表3-1 血栓弹力图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