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综合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从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标准化的问题较为普遍的反映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不被重视、没有地位,人员流动性大,甚至机构被撤销的问题。分析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标准化脱离企业实际,企业有企业的目标,标准化有标准化的目标,企业的重大关键性活动,标准化伸不上手等,称为“两张皮”现象。对于这种企业标准化模式,综合标准化是促进企业转型的最有力推动力。这是因为:
(一)综合标准化“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综合标准化是“目标导向”型的标准化。综合标准化不仅有非常明确具体的目标,而且在选择和确定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首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对企业发展有关键作用和重大技术经济意义的项目。这就必定能同企业的中心工作同进退。这就是观念及行动上的转变。只要综合标准化项目一经确定,标准化人员就必定要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同各方面进行沟通,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与整个企业同进退,“两张皮”不存在了,领导自然会满意。标准化的作用显现出来了,领导自然会重视、认可、支持标准化的各方面工作,综合标准化就这样推动着企业标准化实现转型。
(二)综合标准化重实施、重效益
综合标准化也制定和修订标准,但它的工作绝不是到此为止。制定和修订标准不仅不是综合标准化的目的,而且也不是它的全部工作内容。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还包括标准的实施、实施过程的监督、实施效果的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解决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以往的那种以积累标准为特征的标准化是不完整的标准化,它只有标准,但没有“化”,没有让标准“动起来”,落实到实处,发挥真正的作用,或是只有实施没有监管,有用没用不知道,效果如何不知道。标准制定出来,如果不用便是废纸,用了不见效益便是浪费。所以,标准化工作有一条朴素的原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判定标准的优劣。然而长期以来把制定标准混同为标准化,标准制定出来了还没应用,就判定它达到某种先进水平。重制定轻实施已成普遍现象。
企业一旦实施综合标准化,就会把企业标准化推向重实施、重效益的方向上来。这时也制定标准,但不是为应付评比而定,是完完全全从解决某项具体问题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实用标准,且这些标准都必须经过实用的考验,都必须能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取得应有的效益。只有通过实施综合标准化才能彻底改变浮在面上、深不下去、华而不实、做表面文章的状况。
(三)综合标准化是动态标准化
企业标准在建立之初,可能是适用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一劳永逸。它必须随着企业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其结构,改变其功能,才能保持其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但是,实践证明,许多企业难以做到。原因在于企业的标准系统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使系统的刚性增强,到一定程度便弃之不用,变成中看不中用的摆设。这种现象在近二三十年之内已反复发生了多次。
综合标准化能有效克服标准系统的刚性,原因就在于综合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标准综合体。每个标准综合体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其变动较少影响其他模块。在企业里不论最后形成多少个标准综合体,它们都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落后的标准随时更新,急需的标准及时制定,整个企业的标准始终处于整体稳定、局部不断调整的状态,始终保持同环境相适应,这就使标准系统有了柔性。这种柔性结构能高度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市场竞争,要求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制造系统都是柔性的,能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因此,对它们起支持作用的标准系统也必须是柔性的,才能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