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基本情况

一、智能制造项目技术特点

项目面向以空调为代表的家电行业,以全流程协同智能制造新模式构建为主线,通过智能设备、智能传感、智能执行和智能决策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驱动,围绕“4类18种核心装备”“5个智能车间”“1个智慧工厂”“1个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展新模式制造相关的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示范,实现格力电器跨地域的“设备互联、区域互通;模型统一,数据畅通;总部调配、跨域协同”,进而达到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可变、工艺可调;过程可视、物料可追;远程运维,决策智能”,助力格力电器完成从一个示范基地向全球生产基地的拓展,从整机装配到核心部件供应商集成,从空调到整个家电行业进行产业辐射和应用推广。

二、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格力电器专机自动化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协同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格力电器成为空调行业标杆。

1. 攻克多项行业专机自动化装备

在自主攻关及各联合体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完成了空调行业多个关键短板设备的研发应用,主要包括:大管径三合一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储库、手操器智能视觉检测设备、光纤激光切割机、空调外机智能装配生产线、电器盒自动装配线、4×300T机器人生产线、注塑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505壳管喷漆线等。这些专机自动化装备的成功应用,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2. 建立基于空调生产制造场景的智能感知系统

空调总装装配电子检漏、抽真空、灌注、电器安全、商检测试等关键环节均通过应用RFID技术实现智能感知、工序互锁,可及时反馈生产状态;在机加车间,通过给刀具、夹具安装RFID标签,实现刀具、夹具库存、排产、采购的智能管理,实现刀具参数自动传输及刀具、夹具全生命周期监控;针对供应商送货车的管理,首次运用“智能调度系统+视觉识别”技术,对供应商送货车辆进行预约、入厂、卸货和出厂全流程调度管理。

3. 建立空调零部件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针对换热器部件、钣金部件,建立了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物流自动化以及两器生产线与总装装配线的直配服务模式,实现了先进先出和物料信息化、精益化管理。另外,建立了智能物料仓库,实现了物料存、拣、配、核、发全面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4. 实现设计、工艺、物料、计划、产供销和制造六大协同

为适应格力电器的管理需要,方便各基地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格力电器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协同管理模式,覆盖率达100%,涉及设计、工艺、物料、计划、产供销和制造六大板块。信息系统通过自动集成和联动,实现业务信息统筹管理和流转,同步率达90%以上,打破了企业的信息孤岛。

5. 建立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中心

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中心将跨地域、跨价值链的实时数据与图表进行汇集,并通过内置的智能化分析算法,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形成报表和可视化呈现,为管理层排查生产问题、做出决策提供支持,为公司全流程协同智能制造运营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通过为期4年的实施,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指标如下。

三、智能化改造合作情况

项目由格力电器牵头承担。主体实施单位包含科研单位、设备研发制造商、软件开发企业,主要参与单位如下。

(1)科研单位: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该单位是国内工业RFID识别、机器视觉等一系列工业智能感知产品和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之一。

(2)设备研发制造商: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智能装备”)是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以及自动化集成应用的主要单位之一,依托格力电器的资源,具有很强的智能装备研发实力,其产品覆盖伺服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智能检测等;中船重工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生产线研发制造的单位,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条空调装配线,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在线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程度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是国内智能物流与仓储行业的引领者,参与建成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立体库,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武汉华工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激光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激光加工装备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各类激光器及其加工装备、大型激光加工成套装备及医疗激光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还是中国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激光技术”项目的牵头单位和主要承担单位。

(3)工程设计公司: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工程设计单位之一,涉及铸造、锻压、工业炉、焊接、表面处理等装备制造业,在大型涂装设备方面经验丰富。

(4)软件开发企业:系统提供商包括从事工业制造管理软件系统研发及应用的珠海艾维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复杂机电系统虚拟仿真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工业大数据分析研发的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