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消费品工业方案:轻工篇
-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 1737字
- 2025-03-31 22:02:31
智能制造基本情况
一、智能制造项目技术特点
为响应和落实中国智能制造规划,2015年莱克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确立了“打造莱克电机智能制造2018时代”战略规划,推出了适合莱克智能制造发展的“五化”(生产自动化、物流智能化、信息一体化、资源绿色化、人才专业化)智能制造模式,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原则系统推进电机智能制造建设工作。
1. 生产自动化
一方面将公司原有生产线设备通过自动化连线改造为趋于无人化的产线,另一方面为适应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结合精益生产理念与智能化技术手段,在不断优化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以机器代人、机器人换人的方式,自主研发设计转子U型机器人生产线、定子O型机器人生产线及电机装配E型机器人生产线。经过持续大刀阔斧的改造,莱克实现了从转定子到电机装配全机器人生产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造无刷数码电机行业转定装一体凹形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使离散型制造模式在“一个流”的推动下更趋向流程化。之后将机器人生产模式复制到电机内部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注塑车间、冲压车间、金加工车间,实现电机全生产链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

2. 物流智能化
项目建设前期,莱克通过规范物料包装箱、轮子化改造运输器具,拉动供应商推行T模式成套来料,针对关键零部件采用二维码技术进行实物流转追溯,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物流流程,按照人车分流、单向环线原则最优化设计物流线路,并且科学布置站点,保障物料先下后上、空箱回收,使料车高速运转。继而再采用自主研制的LEXY牌AGV实现物料从仓库到生产线、工序间的贯通。
3. 信息一体化
在生产线上建立“安灯系统”,实现生产线不良报警、缺料预警、设备预防保养提醒等功能;同时引入条码技术,实现产品过程流转的数据采集与追溯;安装无线网络,实现车间设备实时数据采集及信号传送;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以集团ERP系统为核心,横向集成六大系统,逐步建成PLM、ERP、SCM、MES、DMS、CRM协同一体化的莱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监控、产品质量状态监测与追溯、设备状态监控及预防性维护提醒、能源消耗实时可视化等数字化管理。
4. 资源绿色化
公司履行设备责任,关注环境排放、能源节约、职业健康改善。针对工厂中能耗高、噪声大且运作中会产生粉尘影响环境的设备,不断进行升级改造,采用高速率、低能耗设备置换并淘汰能耗较高、噪声大的设备。对于工作环境温度高、工序质量要求高的滴漆工序,导入全自动上下料机以及用滴漆机器人代替员工作业,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同时在车间内部建立能源环境监控系统,对厂内温湿度、PM2.5、噪声等环境状况和水、电等能源消耗实时监控、对比分析,实现资源的优化调度、平衡预测和有效管理,打造生产洁净、低碳环保、安全生产的绿色工厂。

5. 人才专业化
公司成立了莱克电机智能制造研究院,专注于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及推广,目前培育了一支150余人的智能制造专业化团队,并涉足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工业云平台等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助力莱克成为科技持续领先型企业和电机行业智能制造先行者。
二、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效果
莱克通过3年来对智能制造“五化”模式的践行,打造了电机行业智能制造样板工厂,使高速电机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高60%、产品不良率下降30%的目标,建立了可在高速电机行业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促进了电机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
三、智能化改造合作情况
项目依托莱克电机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苏州通锦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嘉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苏州贝爱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智能制造为目标,研制、开发高效的智能装备,提升产品工艺与装备水平,明确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为自动化控制提供指导;与西门子、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软件开发商合作,共同建设及完善莱克信息管理系统;还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合作,进行相关标准的研制。项目实施中,莱克与各合作供应商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创新项目合作机制,实现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障了项目高效、顺利完成。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项目涉及的信息化系统多,需要交互的信息品种多,信息量大,信息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不一,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执行,才能保证多系统平台之间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