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要因为心情不好,就随便伤害身边最亲的人

1.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色难”

网红作家咪蒙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们跟谁都可以好好说话,除了爸妈》。她说:“跟父母说话,很容易烦躁,很容易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又特别后悔,就这样陷入死循环。”

子夏曾问孔子:“怎样才算孝道呢?”孔子说:“难在子女的容色上。”可见孝敬父母最难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有新闻报道过一个老太太为了找一份报纸,在自己儿子的房间摸索着。工作上刚遭受挫折的儿子回家看到这一幕,愤怒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待着,别到处乱跑。”

老太太解释道:“我就是来找份报纸。”

儿子一脸不满地出了家门,临走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

当天晚上,老太太从七楼跳下去自杀了。

父母老了,很多缺点会被我们无限放大。例如倔强固执、脱离时代、倚老卖老等。我们会不自觉地在心底产生嫌弃的想法。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因此变得越来越糟糕,说话声音越来越大,给父母处理问题也越来越没有耐心。

前段时间,李丽的妈妈让她教自己使用微信。李丽连续教了七八遍,老太太还是不懂。李丽不耐烦了,忍不住说:“你怎么这么笨。”其实,她的母亲只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小时候也没有机会上学,大字不识几个,所以她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一窍不通。

后来,老太太还是学会了使用微信,但并不熟练。有一次,李丽正在上班,手机响了,是妈妈。她说别人发的微信语音听不到声音,问李丽怎么办?

李丽这才想起,昨天晚上她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为了不吵到妈妈休息,就把声音关了。李丽告诉妈妈怎么把声音打开,让她试一下。来来回回打了三个电话,母亲却还是不懂该如何操作。李丽火冒三丈地道:“这么简单你怎么都不会啊,这会儿我在上班,没时间帮你弄,等我下班回来再说吧。”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母亲后来再也没有问李丽任何关于手机的问题……

由于社会责任和压力的不堪重负,很多人都对家庭琐事无暇顾及,而且还习惯将各种不满的情绪带回家里来,一不顺心就板着脸,不给父母好脸色看。

我们总觉得让父母吃好喝好就是孝顺,事实却并非如此。于丹曾在讲座上说过,子女有钱了给父母买车、买房都很容易,但最难的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如果只注重物质上的关心,那这只是最低层次的孝。而真正的孝,是和父母好好说话,不对其乱发脾气。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改变一个人的际遇。

陈熙刚开办了一家新公司,在业界还没有创下亮眼的成绩,知名度也不高。很多大公司觉得陈熙的公司刚起步,都不愿意和他合作。在一次谈判中,眼看合作谈不拢,气氛也尴尬起来,陈熙的电话忽然响起。

他一看来电人是妈妈,立马和大家说:“实在不好意思,这个电话非常重要,先失陪一下。”众人见他如此紧张,都在好奇到底是什么大人物让他连生意都可以放下不谈。陈熙还没走出会议室就赶紧接了电话,显然对方对他来说很重要。电话一接通,他就亲昵地喊了一声“妈妈”,然后特别温柔地与母亲对话。大家都看傻了眼,原来他口中的那位重要人物就是自己的妈妈。就因为这个举动,那家大公司决定和陈熙合作。

后来,两家公司合作得很顺利。陈熙的公司也借由这次合作在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那家大公司当然不是一时冲动。在他们看来,陈熙和妈妈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体现的是他的稳重和耐心,这样的人管理公司,自然踏实可靠。

有人说:“你对待父母的态度,其实决定了你会拥有怎样的人生!”不要觉得父母不会和自己计较,会原谅自己,说话就无所顾忌。有时候,你的“不伪装”会极大地伤害父母原本就小心翼翼的心。

人老了,必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当父母犯错时,不要“黑脸”教育。比如,妈妈忘关冰箱门了,或者爸爸又在家里抽烟。对待父母,像这些小错误,一定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们沟通。保持笑脸对你来说并不难,这对父母来说却是极大的宽慰。

不论什么时候,不要因为心情不好就给父母脸色看,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最容易伤害的人。不要把孝顺只挂在嘴边,要知道,父母上了年纪,终会让你面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时时刻刻做最孝顺的子女吧!

2.唠叨有多少,伤害就有多大

北极星乐队有一首歌叫《别再唠叨》,其中唱道:

周围的环境竟是一片凄凉

背后的骂声还在继续嚣张

我捂不住耳朵

也堵不上嘴

看你们是否能够说到天亮

……

王晓的孩子最近老是食欲不振,而且身体状况很差。于是王晓领着孩子去医院检查。

到了医院的时候她一直在唠叨:“哎呀,你怎么那么磨叽?”“医生让你看这里,你看哪儿呢?”“医生问你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的?”“医生说话你没听见呀,怎么没反应……”

医生发现孩子是患了抑郁症,就让王晓先出去,想要单独和孩子聊会儿。王晓临出门还在跟孩子不停地说:“医生问什么你就说,知道吗?”“不要撒谎,撒谎是不对的,知道吗?”“要好好听医生的话……”

后来,医生告诉王晓,就是因为她整天唠叨,才导致孩子心理产生了疾病。

唠叨指的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说个不停,对他人反复说同一件事或几件事。唠叨曾被评为孩子最讨厌的父母行为之一。我们往往因为爱孩子,才对他们唠叨,想让他们懂得更多的事情,学会更多的道理。可是,这样往往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古板、一条筋。代沟就从此产生,孩子也会因此愈发讨厌我们。

当然,唠叨伤害的不只是孩子,婚姻关系往往也因此而破裂。据统计,想要离婚的男人中70%是因为没法忍受老婆的唠叨。而且结婚时间越久,越容易因为这个原因离婚。

《世界电信》杂志曾刊登了一件杀人案:一个50多岁的卡车技工,让三个流氓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后来问及他的犯罪原因,他说仅仅是因为妻子一直不停地向他唠叨和抱怨。

不幸的婚姻大多有着同一种模式:女人对丈夫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男人躲躲闪闪、闭口不言。最后,女人疯狂指责,男人忍无可忍,家庭矛盾就爆发了,甚至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尽管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拿破仑三世和美丽的依琴妮·蒂芭女伯爵还是很快就结了婚,拿破仑沉浸在喜悦中,兴奋地向全国宣布说:“我已挑选了一位我所敬爱的女子,我不能要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

可是,没过多久,这段看似美满的婚姻却出现了问题。被嫉妒和猜疑冲昏了头脑的依琴妮,总是不停地唠叨,甚至轻视皇帝的命令,经常闯进他处理国事的办公室,打扰他和大臣的机要会议。她很怕拿破仑喜欢上别的女人,不容许他单独一个人外出。她还常跟姐姐抱怨她的丈夫……诉苦、哭泣、唠叨不休。她还经常闯进拿破仑的书房,暴跳如雷、恶言谩骂……

最终,拿破仑不堪其扰,喜欢上了其他女人。依琴妮放声哭诉:“最可怕的事,终于降临到我头上了。”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也说过:唠叨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很多女性朋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们甚至认为唠叨是一种可爱,以为自己的唠叨能改变丈夫的缺点。可是你必须了解,唠叨只会引起丈夫的反感,使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西方经典中说:“在地狱中,魔鬼为了破坏贞洁的爱情而发明的恶毒办法,唠叨是其中最厉害的一种。它总能成功地破坏爱情,且永远不会失败,就像眼镜蛇咬人一样,具有可怕的破坏性,甚至会置人于死地。”

唠叨就是魔鬼的诅咒,它试图毁掉一切感情,而且总能得逞。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做一个唠叨的人,因为唠叨并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唠唠叨叨。如果你有这个习惯,我给大家列举一些改掉唠叨毛病的方法,供大家学习。

首先,明确表明自己的目的。无论是跟谁说事情,要先跟对方表明你为什么跟他说这些话。比如,你想跟朋友分享因为朋友帮你抢票失败了,因为回不了家你有多伤心的心情时,不妨先明确表达“我特别难受,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心情”。免得你一直说,朋友还以为你在责怪他。

其次,话只讲一遍。训练自己每次跟别人说事的时候,只说一遍的好习惯。比如你计划跟老公一起旅游,快到日子了老公也没有动静,不要老在他耳旁絮絮叨叨,提醒一遍就好。如果他还是无动于衷,可能他临时改变了主意。这个时候,不要一直唠叨,那样只会让他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最后,不要等丈夫一进门就开始唠叨。千万不要他前脚刚进门,你就叨叨个不停,或者抱怨今天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或者抱怨他的拖延与懒惰,这都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等他休息一段时间,先让他将自己的不满与负面情绪排除掉。等他彻底平复下来,才能更好地听你说话,处理问题。

唠叨让人变得不理智,当你反复诉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眼里就只剩那一件事,这会干扰你的判断力。因此,为了不伤害身边的人,我们一定要改掉唠叨这个坏习惯。

3.心情不好,也不跟孩子说气话

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时,我们时常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而当这些情绪无处发泄时,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弱小而又缺乏反抗力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我们的宣泄对象。

白丽丽正在厨房做饭,刚从学校回来的儿子放下书包就拿出手机开始玩游戏,顿时白丽丽火冒三丈。想起自己下午在公司受了气,白丽丽的心情越发糟糕。她不耐烦地说道:“一回来就玩手机,要不然别去学校了,以后就去网吧得了!”

“去就去,只要你给我钱!”儿子头也不抬地答道。

“真不知道生你有什么用,我让你去你就去,那你怎么不去死呢?”白丽丽说。

“这可是你说的……”儿子把手机摔在地上冲动地跑出了家门。

白丽丽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赶紧追了出去……

当我们为人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就得时时注意。因为孩子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时,无法分辨事情的严重性,他们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所以,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说一些不经大脑思考的气话,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成年人会很容易分辨出对方说的是不是气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引起他们的自卑,从而深深否定自己。

金瑜下班刚到家,女儿便拉着她一起上街去买炸鸡腿。金瑜本就因为工作受挫心情不是很好,她生气地对女儿说:“你一天就知道吃,你知道我有多辛苦吗?”

女儿听后,不甘示弱地说:“辛苦你就不要回家看我呀!”金瑜怒不可遏:“你以为我回来是为了看你吗?我是回来照顾我的花儿的。”女儿听后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从那以后,女儿再也不主动跟金瑜说话了,金瑜问女儿原因,女儿也不说。直到奶奶来家里时,女儿才告诉奶奶,妈妈说不爱自己,更爱她的花儿……

像这种看似无心的话,大人说完就忘了,但孩子却可能会记一辈子。这些话会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直到某一天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因此,就算是我们心情不好,也不要对孩子说像下文这样的气话。

第一句:“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习惯对孩子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然后掉头走掉。这对孩子的刺激是非常大的,一方面,父母的离开会给他们心里留下创伤,让他们变得缺乏安全感、不容易相信别人。另一方面,家长说这样过于偏激的言辞,会让孩子形成极端、偏激的性格。

第二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笨的孩子。”无论父母有多生气,“笨蛋”“没用”“差劲”等否定孩子人格的话是绝不可以说出口的。当父母否定孩子时,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泪丧的情绪里不可自拔,最后导致自暴自弃。

第三句:“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小孩。”当孩子的行为让父母不满意时父母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从父母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后,会让孩子陷入自己真的被讨厌了的误区中,这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亲子关系有害无益。

如果你不小心说了这些气话,一定要及时做出补救,让孩子知道你刚刚说的话是无心的,让他知道你是爱他的。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对不起,儿子,妈妈今天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所以刚刚才会说那样的话。你并没有错,是妈妈的错,请原谅妈妈好吗?妈妈爱你,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

孩子的心灵本就脆弱,作为父母的我们更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痛快就说出伤害孩子的气话。

4.吵架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我们与人相处中,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小矛盾,吵个架也不算什么。但如果我们频频翻旧账就会让一场小事演变成一场“大麻烦”,甚至彼此间的关系会因此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吴秀和朱凯恋爱三年了,最近在商量结婚的事情。

朱凯自己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作为婚房,装修的时候,两个人因为地板的颜色产生了争执……

“你一直都是这么自作主张,一点也不在乎我!”吴秀说。

“你要结婚,我放弃进修机会回来结婚,你要买房,我贷款买房,我怎么不在乎你了?”朱凯无奈地说。

“要不是我前男友回来找我,你会回来跟我结婚吗?我前天还看到你手机上跟那个女人的通话记录,你们是不是还藕断丝连?”

……

两个人一边吵一边翻旧帐,双方坚决不让步,最后选择了分手。

其实吵架本身并不可怕,什么事情说开了、想通了也就解决了,怕就怕总是翻旧账。“旧账”意味着是我们平时积累的怨气、怒气、委屈。吵架的时候,将这些“旧账”再提出来,没事也会变成有事,小事也会变成大事。这不仅会伤害夫妻感情,还会让双方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

当然,吵架翻旧账这种事情也不止发生在夫妻间,跟亲人、朋友、同事吵起来的时候,也有可能翻起旧账。这不但不能好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已经过去的事,最好让它翻篇,不必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张丹刚嫁到丈夫家,还在怀孕时,丈夫就因为意外去世了。丈夫的爸爸妈妈觉得是张丹克死了他们的儿子,对张丹的态度特别不好,甚至可以用“虐待”这个词来形容。

张丹为了孩子坚持了下来,一直没有改嫁。后来,孩子长大了,二老也上了年纪,张丹担起了照顾二老的职责。

虽然张丹和二老还是会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争吵,但每次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二老也经常在外人面前夸赞自己的儿媳孝顺。亲戚们都说张丹“忘性大”,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了。

张丹笑了笑说:“那怎么忘得了呢,不过吵架要就事论事,总是提以前的事干吗?”

明明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说清楚就完了,大家心里也不会太难受。可大家为什么要舍近求远,非要追溯到几十年前互相伤害的一些事情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把这种行为称为“吵架中的挡箭牌”。意思是“吵架的时候两个人都在互相指责、互相攻击,为了防止对方攻击自己,为了把对方对自己的指责挡回去。所以就找对方当年做的一件错事当挡箭牌,只要把这件事拿出来就可以让对方无话可说”。

而且,事实证明,挡箭牌对双方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只能使得冲突升级,让大家沉浸在以前的愤怒中。

所以,为了不伤害身边的人,我们在和别人吵架时,特别是身边亲近的人,一定要就事论事,把旧账压在箱底,不要紧抓不放!

那么,我们该如何克制自己不翻旧账呢?

首先,不要说以前我们为别人做的好事。当你说出来类似“我以前怎么对你的,你怎么能这么对我?”“还记得两年前我为了帮你,和我最好的朋友都闹掰了,你现在却这样……”这样的话时,对方为了反驳你,会不断地寻找你“狼心狗肺”的证据,这只会让你们的争吵越来越激烈。

其次,不要提对方以前做的错事。不要说类似“上次考试你就作弊了,这次这么好成绩肯定也是作弊的”“你小时候都偷人家甘蔗,你还说你是好人”这样的话。一旦开始数落对方以前犯的错误,就会激起对方的怒火,双方很快就会进入恶意攻击的模式中。

在吵架时,一定要针对当下吵架的内容、矛盾、怨气进行,将其都说完了,所有负面情绪都尽量被对方看见并理解到,那么就不会积怨。这样在下一次吵架时,我们会多一份对对方感受和想法的理解,从此形成良性循环。再吵架时,双方也就不会失控,不至于总是翻旧账。

5.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话说得太绝

与人交流时,有很多人喜欢把话说绝,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可是当我们把话说得太绝的时候,我们所传达的意思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电视剧《血色残阳》中,有这样一段剧情:

在六爷还是小孩的时候,有一年祭祖时,六爷贪吃,偷吃了供品,陶老爷的祖父当着六爷的面对六爷的祖父说:“你们那一支算是完了,把陶家发扬光大的只能是我们这一支了。”

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六爷的心中,从那以后,六爷便对陶家怀恨在心。若干年后,六爷用计折腾得陶老爷一家败落不堪、家破人亡。

六爷最后得意地说道:“事可以做绝,话一定不能说绝。”

陶老爷的祖父本是一句戏谑之言,却因为把话说得太绝,让六爷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也给自己家族带来悲剧。

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应该考虑到所有因素,切勿仅因一些“凭据”,就用“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的话来对一个人盖棺定论。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羞辱他,让他对你怀恨在心。

在《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对则无理可续言。聪明的人,不会将话说绝,这意味着能够给自己留后路。

一天,王媛和同事肖静发生了一些摩擦。本来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双方互相退让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是王媛不但不接受肖静的道歉,反而不依不饶,语气强硬地说道:“肖静,你给我记好了,从今以后咱俩就是陌生人,我就当不认识你,你也不要招惹我!”

王媛将自己的愤怒宣泄了出来,却没想过这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几周后,肖静被老板提拔,一下成了王媛的顶头上司。这下王媛傻了眼,由于之前的矛盾太深,王媛只好选择辞职,离开了辛辛苦苦打拼了五年的公司。

把话说得太绝,不留一丝余地,很容易伤害对方。如果事情发生了于己不利的变化,对方想到你之前说的话,就会抓住机会疯狂报复,也就很难再有挽回的机会。

“人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和人相处要留余地,话不要说过头。在能够回转的事上,说话留些余地,只有说话时留余地,才能有足够的条件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给人退路,也是给自己退路,若把人逼到无路,受害的也只能是自己。

为了避免把话说得太绝,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在说话的时候随便发“毒誓”。很多人急切地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决心,习惯在自己的话前面加个“毒誓”。例如,“我发誓,要是再原谅你我就……”“如果我以后再相信你,我就不是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毒誓”是假的,但这些话依然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障碍,觉得你是内心十分厌恶他,才会铁了心离开你。

第二,对身处困境或做错事的人,不要火上浇油。有些话可能平时说出来没有那么“绝”,但若是放在身处困境或做错了事的人面前就不一样了。例如,朋友在处理工作时遇到了不会的问题,来请教你,你却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你肯定是世界上最笨的人了”。这只会会让朋友觉得你浅薄无情,进而伤害到朋友的自尊心,得罪朋友。

再如,一个员工常常迟到,经理如果经常在众人面前指责他:“你这样下去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你这么没有时间观念是身体不好使,还是脑子有毛病?”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让其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

第三,不要轻易说“永远”。在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不要轻易说“我永远也不会跟你做朋友了”“我永远也不愿意和你有交集了”这样的话。说这些话时,我们大多是一时冲动。对方却会认为你不看重这份情谊。

总之,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说话切记不能太绝,太绝通常意味着自断后路,最终会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6.不轻易抱怨身边的人和事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不断地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工作不称心,收入不满意,同事不友好,天气不顺心,生活环境不美丽,加班太多,责任太重……

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听到抱怨。然而抱怨能够解决问题吗?

李磊工作后,几乎每天都在抱怨。

他最爱抱怨自己直属上司:“我那个上司就是人渣一个,老把下属的工作成果说成是自己的,拿去向老板邀功。”

还喜欢抱怨自己的工作:“我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太无聊了,不知道这样下去还有没有前途。”

尤其喜欢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人家小刘跟我一起进的公司,人家的工作多有意思,这太不公平了。”

……

终于有一天,同事们对他越来越反感,老板也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入职这么久却连自己的工作都不能单独完成,并提醒他要认真对待工作。

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李磊依然我行我素,还又向同事们抱怨:“因为我是新人,老板就知道欺负我,为什么都要针对我啊!”

最后,在新一轮的业绩审核中,因为业绩不达标,李磊被老板开除了。

抱怨是一种十分消极的情绪。当我们开始抱怨时,情绪就会降到低点。好像在自己面前,有无数道沟,横着无数道坎。这会极大地打击我们的积极性,使我们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所以说,抱怨会破坏心情、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抱怨也伤害别人的感情。当我们抱怨时,就必然会涉及具体的人和事。当你把你的抱怨说给别人听后,总有一些话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你抱怨朋友,朋友不开心;你抱怨同事,同事疏远你;你抱怨上司,上司不满意;你抱怨家人,家庭闹矛盾。

所以,抱怨不仅解决不了事情,还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更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对我们的生活有害无益。

张易是一位网约车司机,每次有客人上车,他就开始向客人抱怨。

“你看看,今天的车又这么多,你还选了个特别堵的地方!”

“这边路也太窄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又接到这样的单了!”

“你看看这些人过马路都不看车,怎么乱闯的人都从我车前过呢!”

“这油价涨得太厉害了,这是不想让我挣钱呀!”

……

越抱怨张易心里越不痛快,整天总阴沉着脸,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

眼看别人的生意越来越好,张易忍不住请教一个同行。老师傅告诉他,据其他师傅说,坐过他车的人,因为听了他的抱怨,本来大好的心情也被影响了,后来见是他的车都不下单了……

张易这才改掉自己抱怨的习惯,从那以后,生意也慢慢好转了。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抱怨的人,必定会时常不开心,戾气深重,觉得世界到处充斥着不公平。而当你在向别人抱怨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中触发对方的消极情绪,很可能会把对方也拉入悲伤的氛围中,从而伤害别人的感情。这会让亲密关系越来越疏远,也会让别人对你避之唯恐不及,进而影响你的社交、你的形象,甚至你的人生。

所以,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不要轻易抱怨身边的人和事,争取不给别人留下满腹牢骚的负面印象;也不要因为抱怨而伤害到别人。

其实,想要让自己不再习惯去抱怨,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改掉时常抱怨的习惯。

首先,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抱怨不断,就是心里积攒的负能量太多。和爱人吵架,你会说“你嫌弃我现在丑了胖了老了,不喜欢我了”;和朋友闹别扭,你会说“他现在发达了,不想和我这种穷人做朋友了”。这种负能量爆棚的想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抱怨中。

如果我们能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心情就不会太糟糕,很多事情也不会一直放在心上,自然就没有抱怨的理由了。和爱人吵架,要告诉自己“那是他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这么优秀,他到哪儿找这么好的人”;和朋友闹别扭,就告诉自己“原来他是这样的人,还好认清了他的真面目,不然以后损失会更大”。

其次,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不做“定罪人”。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员工,你想成为策划,可公司只安排你做打杂的工作,你先不要抱怨“我们公司的领导,都没有慧眼,浪费我这个人才”。而要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如果你是领导,面对一个没有展现核心技能的员工,你肯定也会让他先打杂。想通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了。

最后,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抱怨通常是因为没有能力去解决事情,但心里又不甘心,所以用抱怨来发泄心里的不满。先想办法攻克一切难题,这样,我们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抱怨于人于己都有害无益。做到完全不抱怨确实很难,但只要做到以上这几点,并坚持下去,就能够成为一个不随意抱怨的人。

7.不吼不叫、心平气和地沟通才有效

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或想让别人明白自己感受时,总是习惯性地提升语调,试图用声音来让对方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然而,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

郑天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一直在吃药。

有一次讨论“药有效没有效”的问题时,父亲说:“不吃药,身子上的骨头疼;吃吧,胃又疼。”

郑天粗声粗气地说道:“那就去医院看呀!”

父亲也用同样的语气回答:“看什么看,老毛病了,又死不了!”

儿子不耐烦地吼道:“那你想怎样,你说!”

父亲也吼道:“我是死是活不关你的事!”说完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

坐在一旁的妻子蹙眉,心想:本来这是关心的话语,应该充满温馨的氛围,怎么就吵起来了呢?

大吼大叫的沟通方式会把对方的关注点从你们沟通的问题转移到你对他的态度上,从而忽略了你们的原话题。因为人还有一个基本属性,那就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我们总是在潜意识中防止别人对自己进行贬低和否定,当我们对对方大吼大叫,对方就会觉得我们看不起他们,从而对我们进行反击,这很可能会引发骂战。

所以,在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时候,切记不要大吼大叫,这样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还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敌意和不尊重,对对方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何青是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有一次公司正开会,一个员工突然闯进来,对何青大吼大叫……

“何青,你为什么辞退我?是不是因为新来的实习生是你亲戚?”

“我在这个公司工作了三年了,你说辞退就辞退了,你让其他员工怎么想?”

“你别以为你不说话就能不管这事了,今天你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

等这个员工停下来了,何青轻声说道:“之前辞退事宜我们通知得不到位,我向您道歉,现在我们去我办公室,我把刚才你的疑惑都给你说明白,好吗?”

这个员工没想到何青这么有礼貌,一时也觉得理亏,便和何青一起回到了办公室,耐心聆听何青的解释。

很多时候,大吼大叫虽然可以壮声势,作用却远不及心平气和地和他人沟通有效。只有当我们心平气和地和别人说问题的时候,对方才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才能有耐心聆听我们的发言,一场完美沟通才能完成。

所以,在与人沟通时,一定要心平气和。为了学会这种沟通方法,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情绪激动时,尽量降低自己和别人说话的音调。越是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想要反驳对方,就越要注意自己的语调,以免犯错。

其次,如果对方已经开始大吼大叫了,我们要保持镇定,复述对方发怒的原因,一起分析事件。当对方对我们大吼大叫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多半是保持沉默或者马上进行言语上的反击。但这两种方式其实都不是很恰当。保持沉默,只会让你把更多的愤怒压到心底,对你的心灵造成伤害;而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去反击,只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这时最好的办法其实是保持镇定,等到对方发泄完后,心平气和地复述一下对方发怒的原因。就像案例中那样,当你非常谦和地去陈述对方发怒原因的时候,对方便会自乱阵脚,甚至产生小小的愧疚。这样,就很容易把对方重新拉回到理性的状态,然后再一起理性分析所遭遇的问题。

再次,不要在意对方的语言攻击。有些人用词比较恶劣,当他在大吼大叫地进行语言攻击时,我们一定不要在意。否则一旦开始对话,就会变成单纯的骂战,停都停不下来。

最后,如果我们自己忍不住大吼大叫了一两句的时候,要及时和对方说“对不起,我刚才说话过分了,今天我情绪不太稳定,我们以后再聊吧”,然后离开现场,让自己的情绪迅速稳定下来。

与人沟通时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免说话的语气伤到别人。

8.失意人面前不谈得意事

很多人喜欢跟身边亲近的人谈论人生得意事,为的是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开心。但是,如果对方正处于失意之时,千万不要把我们自己的得意事拿出来分享,那会让对方觉得你在落井下石。

周力和张成在毕业10年后的聚会上见面了。他俩上学时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兼舍友,聚会时,周力显得异常兴奋,见人就跟别人说自己这10年所取得的成就,房子、车子、孩子……

张成却相对安静,要么专心吃菜,要么跟旁边的同学低声叙旧,很少提及与事业相关的话题。

周力“绕场一周”后又回到张成身边,和张成喝了几杯酒后,就又开始跟张成讲述他这10来年的大成就。张成刚开始偶尔还回应一下,可见周力越说越起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张成直接起身去别桌跟其他几个同学叙旧了。

没有等到这次聚会结束,张成便和另外几个境遇相同的同学提前离开,他板着脸,没有和周力打招呼。

事后,周力才知道原来当时张成创业失败欠了很多外债。

一个人要是在别人失意的时候还提自己的得意事,对方肯定会心存芥蒂。

人在失意的时候是脆弱的,他们最需要安慰,而如果这个时候还在人家面前谈论自己的风光与荣耀,无疑是在对方的伤口上撒盐。而且,越是亲近的、信任我们的人,越会觉得我们辜负了他们的情感,我们的夸耀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就会越大。

人在失意的时候是非常敏感的,当我们炫耀自己的得意事时,他们的心灵必会受到非常大的打击。有的人会觉得我们是故意来伤害他们,就此产生怨恨之心。

方荷是个大三学生,目前在一家公司实习。

有次情人节部门聚会,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讨论自己的另一半给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因为部门经理见多识广,能辨别许多商品的真伪,一些人就拿着情侣送的礼物去让经理看是不是真品。

方荷本来打算让经理帮忙看一下男友送的戒指,可是发现经理心情不好,她没有拿出戒指,而是跟经理讲男友跟自己吵架了,没送她礼物。没想到经理也是刚刚跟丈夫吵完架,两人一下就惺惺相惜,开始互相打气,一直聊到晚会结束。

过后,经理觉得方荷不仅有能力,而且会做人,就提前录用了她。

有人说,方荷这是在故意讨好。其实不然,在生活中,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试想一下,当我们遭遇失意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自己面前肆意宣扬他的得意事,想必我们也会很不爽。这个时候,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安慰、同情和鼓励。

面对失意的人,我们要学会用“善意的谎言”去照顾别人的心情,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给他们带来一种“我现在比你们混得好”的优越感。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他们造成伤害。

那么,在失意的人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不要直接打听发生了什么。不要一看人家情绪不好就去问:“你看起来不开心呀,发生了什么事?”很多敏感事情当事人并不想倾诉,你一问就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真的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去问其他人,或者对当事人旁敲侧击,一定不要正面问“你发生了什么事”?

其次,当个“树洞”先生。通常很多人在失意的时候都有大把的委屈和苦楚想说给别人听,这个时候只要听他们说就行。耐心地当个聆听者,才能是正确的安慰对方的方式。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失意者面前宣扬我们的得意。并且要尽我们所能去对失意者表达同情和理解,说话要随时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