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立冬三候

初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初候,水始冰。

关于立冬的物候记载都十分浅显易懂。立冬时节,中原地区开始冰冻,所以有初候的“水始冰”和二候的“地始冻”。两者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是指这时最低气温已经低于0℃,水开始从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寒冬最明显的象征。

二候,地始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道:“土气凝寒,未至于坼。”意思是寒气不仅在空中,更渗透到土壤中,土中的水分开始结冰,土壤变得坚硬。如果说“水始冰”是对气温变化的描述,那么“地始冻”就是对地温变化的描述。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而“蜃”为大蛤。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而这两层意思是独立、不相关的。第一层意思是,在立冬节气前后,已经不太看得到野鸡了;第二层意思是,此时海边出现了很多大蛤。这些现象都是天气变冷的象征,古人以为大蛤是野鸡入水后变成的,其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