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全是自己

千万不要从字面上解释“眼里全是自己”这句话,误以为B型人格者非常自私;事实上正好相反!这句话可以有多重解读,从第一层解释来看,眼中所见全是自己,换句话说,每个别人都是自己,也就是B型人格者把“别人”当成了“自己”;那么,别人的事就是我的事;别人遭遇问题,就是我遭遇问题,我责无旁贷要帮忙(事实上,他帮的还是自己)。

所以, B型人格者表面上是很友善、很有亲和力的,特别是表演型人格者,你会觉得他热心过了头。尽管有那么一点做秀的成分在,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主动积极助人的;甚至连反社会型人格者可能也如此,只是会有种“既帮你,同时又玩弄你”的感觉。边缘型人格者的反应会有点胆怯,一副“我想帮你,又怕自己能力不足”的模样。比较特别的是,自恋型人格者在这方面非常极端:如果他的状况好,助人会让他自我感觉更加良好,可以让他陶醉在“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里;如果他的状况不好,他就会意志消沉,就算只是跟他借二十块钱买饮料解渴,他也可以感伤“世衰道微,人性软弱”很久。

乍听之下都很夸张、匪夷所思,甚至很好笑,但是,不要忘记一件事:B型人格者很容易活在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实际付诸行动的部分与他的内心戏相比,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正常状态下,不太有机会见到一个疯疯癫癫的B型人格“患者”对你做出这些夸张反应,所以你也不知道原来对方的脑袋里已经闪过这么多念头。

以上不过是第一层解释而已。进一步演绎“眼里全是自己”这句话,就会出现些许令人不舒服的地方:正因为别人也是自己,人我界限并不清楚,所以, B型人格者容易出现两种反应——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或是过度疏离别人的世界。这两种行为通常会同时发生,或快速地相继出现。

面对团体生活时, B型人格者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能清楚地分辨人我界限,所以很容易说出在社交上失礼的话语,例如彼此的关系和互动还没那么好,就说出过分亲密的话语,让人感觉到受冒犯、被侮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面对异性, B型人格者有时会显得太轻佻,用词带有性暗示,甚至让对方有种遭到性骚扰的感觉。相反,当彼此关系已到相当程度,讲起话来理当可以热络些的时候, B型人格者又会说出一些过分客套的话来,让别人不知道到底该把他当朋友还是客人。

言语如此,行为也如此。正所谓“礼多人见外”, B型人格者在“无礼”与“见外”之间始终拿捏不好。长久下来,当B型人格者渐渐有了自觉后,也会感到受挫。要命的是,他们面对挫折的方式,往往是从潜意识中启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否认的态度:根本“视而不见”,甚至出现更挑衅的“反向作用”,也就是故意且更频繁地做出让人不悦的行为。等到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再也无法掩盖事实后, B型人格者才会注意到别人的不悦。此时,他们整个人会变得畏缩,索性不去面对社交这一块,因为他们实在把握不住“合乎礼仪”的分寸。

要掌握B型人格者的社交障碍特质并不困难,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因为B型人格者常让身边的人有种强烈的困惑:乍看之下,明明就是个亲切、和善或热情的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孤单?就算他身旁有一堆粉丝、信徒与学生,就算他像花蝴蝶一样周旋在众人之间,但那种孤独感一样强烈。等你实际与他们相处后,就会发现自己与B型人格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说不上来为什么,但就是没办法靠近,仿佛对方刻意跟你保持距离——尽管他并没有这个意思。

面对亲密关系时, B型人格者同样不知道自己不能清楚地分辨人我界限,所以关心往往变成“干预”,甚至是“控制”:什么都要知道,什么都要管。如果有什么是他不知道、不能干预——甚至是不能控制的,那么对于B型人格者而言,这就是一种忽视他的行为,是一种否定,甚至是背叛。

更糟糕的是,由于B型人格者眼中所见全是自己,因此,不管对象是谁,所有的“忽视”与“否定”到最后都会被认为是针对他而来,因为“他就是全世界”,不管攻击谁,都等于在攻击他,使得B型人格者极度无法忍受批判与冷落。更荒谬的是,不管B型人格者怎么辩解,还击的力道还是会打在“无所不在的自己”身上。举例来说, B型人格者要是批评别人小气,那么接下来,他就会过度在意自己是否不够大方,并为此不断找自己麻烦。

一般而言, B型人格者很喜欢袒露自己,尝试真诚且不带伪装地与人互动;但万一出了差错,不管是谁批评谁,甚至根本没人抱怨谁, B型人格者马上会出现防御动作,多疑的性格就这样跑了出来,怎么澄清都没用。 B型人格者会满是受伤之色,既生气又沮丧,整个人变得畏缩,与先前的热情判若两人。别人就更不知道怎么与之相处了。

B型人格者的世界里会持续充满这类矛盾,弄得自己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