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奢华,我的书房

说来有趣,近二十年前刚刚住进小宅时,完全不曾预料到有那么一天,我会成为在家工作者。但那时刻,出乎写作人的愿望,我还是要求,定要把我的书桌摆在光与景日夕俱佳的地方。

然而贪婪太过,面景处其实已颇拥挤,只得与餐厅共享一区,硬生生挤在餐桌旁。

当时其实已经有些局促,等到职业生涯转换,全天候在家上班后更觉尴尬,不仅距离主书柜动线稍显曲折,查阅参考书籍都得来回奔跑,置物与台面空间不足更导致忍不住常将工作版图往餐桌延伸,每到吃饭前都得先清桌子。不管工作或用餐,氛围心情甚至步调节奏都受影响。

于是,这回得以从头再来,书房自是改造要务之一。

所以,在静敏的设计下,将原本的厨房位置大方一笔划归书房使用,同样坐拥大窗,天光与景致依然优越,却终于能与其他空间断开,安静独立不受干扰。

方方正正的“琉球榻榻米”。比起一般长方有布边的榻榻米更简净朴素,是我喜爱的样式。

当然面积也因而格外宽广裕如,得以容纳下长长的“L”形工作桌和层架,一扫过往被堆积如山数据书籍几乎淹没的左支右绌,好生畅快。

桌台后方则是榻榻米区——长年旅行日本,我对榻榻米一直很喜欢也习惯,但却对许多住宅常有的“和室”没有太大好感。总觉得实用性很低,到头来往往只沦落充作堆放杂物之用。

这回,改造前去了静敏家,却发现他竟把全宅景观最佳处留给了榻榻米,且因规划得宜,反成令人流连不去的迷人角落。

让我不禁心痒心动跃跃欲试。后来,在他的建议下落脚于此。当然指定铺设的是我一直喜欢想要、方形无边的“琉球榻榻米”,不大,小小巧巧共只六枚,简单朴素,煞是好看,习习草香闻着尤其清新。

就此成为家中另一重要“居心”之所,平日工作之余或查找翻阅资料时常在此小坐暂歇,夏天午后偶在席上偷闲小睡一晌,意绪烦乱时也来此盘坐静定,深得我心。

然后榻榻米区与厨房间之中介中隔位置,就是此次翻修计划的又一核心重点,或说嗷嗷待救之“痼疾”:我的书柜了。

对此,还记得刚刚决定重新整修家居之初,苦于书量太大房子太小,委实不知如何容纳,遂曾先后找来两位设计师商量。

第一位是多年未见旧友,照说知我颇深,但一进门看到满坑满谷从架上满堆地上,继之泛滥全屋各处的藏书,却还是刹那濒临崩溃情绪激动:“我完全不懂!一个人怎么可能会需要这么多书?”让我一时语塞,好半晌才怯怯嗫嚅回答:“但我整个人、整个人生,就是这些书所支撑起来的呐……”

第二位,也就是静敏,反应则全然相反,冷静绕了一圈后,微笑对一旁忐忑以待的我说:“照我看你的书也不算多,我想未来应该都放得进去,你还可以多买些新书没问题!”让我顿时感激涕零,当下确信所托得人。

由于经常边工作边做菜,厨房书房两边奔忙,遂而,两空间之彼此通透声息相闻,一直是我的居家设计必然之需。

果然不负期待,设计图出炉,静敏大手笔画出由地到天横贯全宅最中心的巨硕书柜一座。算算,即使不过分堆叠,两向前后再加上其他次书柜、几处书架,显然绰绰有余。

后来,这些估计当时超过两千之数的书,在痛下决心后发愤离弃大半,然仍旧难分难舍留下千余本。此刻分门别类全数上架,面朝公共空间处放文学小说、散文、建筑、艺术、历史和旅游书,书房这方则是饮食和食谱书的家。最开心的是悉数上架后仍显从容空荡,满足不已。

而虽然欢喜得能拥有独立书房与充裕书柜,但还是希望能与公共区域间保留一定程度的通透开敞,尤其因经常边工作边做菜,厨房书房两边奔忙,两方彼此声息相闻更属必要。

遂请静敏略做更动,将原本两方书柜间的隔板全部拿掉,一任开架,更明朗明亮外,从工作桌转头可望炉灶,从中岛处抬眼便可见屏幕闪动;不管是汤水沸腾了、炖菜逐渐香气四溢、冲茶计时器开始哔哔鸣叫,抑或有同事线上传讯、备份完毕档案传好,一有动静便可立刻冲回照看。

是在家工作者兼煮妇之不得不然。看似忙碌多工但也是生活里的寻常之乐,踏实陶然。

过去,主书柜位置与书桌有段距离,查找书籍都得来回奔跑。

现在,书柜就近在书房口,且还是双向设计,起身转身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