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德奥意三国同盟

德意志联邦成立以后,俾士麦恐法兰西之图报复也,遂易其铁血政策而为阴柔政策。阴柔政策者何?即以外交手腕,使欧洲各国不袒法,以孤法势,而德则左右操纵,俨然为欧洲之盟主。

俾士麦外交之第一步,即为联俄奥两国。德俄从无间言,且患难与共,由来已久。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德皇威廉一世甥也;姻娅之谊,益足增两国之感情。且当一八六三年时波兰革命,波乞助于普,威廉弗许,亚历山大深德之,是德俄之同盟,理所当然也。至德与奥,虽有同种同文之关系,然互相争长于联邦,于兹已两世纪。弗来得立大王之取西来西亚省于奥也,奥人犹忆之;萨独伐之挫,奥遂被摈出于德意志联邦,奥对之,不能忘怀也。时适包安斯脱为奥首相,包恨普,不善俾士麦。包不去,俾之目的不得达;欲达其目的,惟有先去包而已。

奥匈联邦,三大民族所组织也;三大民族者,“条顿”“匈牙利”与“斯拉夫”也。一八六七年,“条顿”与“匈牙利”两族订约,分治奥匈,而“斯拉夫”族不与焉。首相包安斯脱既为“斯拉夫”族所痛恨,亦为“匈牙利”族所嫉妒。时领袖匈牙利者为安得拉喜,以为与德联盟,可以膨胀匈人势力。且一八六六年萨独伐一役,受挫者奥人,而非匈人也。匈人之所欲发展者在巴尔干,而与德之利害无冲突也。于是俾士麦之时机至矣。俾士麦由包安斯脱之绍介而识安得拉喜;俾安既会晤,推翻包之计划乃定;而包则如在五里雾中,茫然不觉也。包卒于一八七一年罢职,继之者即安得拉喜。安之对俄政策,即使俄自由处置加里西亚之波兰人,而奥匈联邦则自由发展于多瑙河畔及巴尔干半岛为交换条件。条件既妥,于是所谓德俄奥三帝同盟者,即告成立。

德俄奥三帝同盟,实无同盟之性质。德俄虽修好,而奥俄之宿怨,终不得释。奥尽向巴尔干发展,巴尔干诸小国多属“斯拉夫”族,俄则自任“斯拉夫”族之保护人,是则俄奥两国,终不能融洽也。一八七五年,德法风云复起,德欲覆法,使其一蹶不能复振,俄闻而力阻之,以期见好于法;同时英亦不以德法再战为然,于是德志不得逞。夫俄不欲德覆法者,因恐法覆而德势益盛,于俄有不利也,而德俄间之芥蒂于是生。

一八七八年适以近东之纠纷问题而开柏林会议。此会议中,俄奥两国因巴尔干问题之不能互让,遂起冲突。俾士麦袒奥,俄德之隙遂生,俄代表高却果夫于是衔俾次骨。虽然,德皇威廉一世与俄皇亚历山大二世舅甥间关系尚密,是德俄两国,尚有调和之余地,乃俄奥不两立,则德处两难间矣。联俄必舍奥,联奥必舍俄,事无两可。俾翁辗转考虑,卒以联奥较联俄之利益为大,于是遂弃俄而与奥于一八七九年结德奥两国同盟,而三帝同盟遂解散。德奥同盟之内容秘密,大概如下:

(一)两缔盟国之一,如受俄罗斯攻击时,两缔盟国须以全力互相援助。

(二)两缔盟国非双方同意,不得单独媾和。

(三)两缔盟国之一,如受他国攻击时,其同盟国守善意中立;如攻击者受俄罗斯之助,则同盟国立即加入援助,至战争终了而后已。

德奥两国同盟既成,俾翁恐其势力之尚未足,又转而媚意。意大利者,当其未统一前,其北部向受奥之宰制。奥意之宿怨,未尝或释。而意之与法,同源于“拉丁”,是意法之结合,实为天然之趋势;且意当独立战争之际,拿坡仑三世助意,大破奥军于马琴泰及苏耳甫利诺,后日意之独立,无不肇基于此,是法之示德于意也深矣。乃拿坡仑三世以兵护教宗驻罗马,教宗者,意大利独立之障碍物,而法竟助之,意之憾法,于此焉始。未几普法战争起,法始撤回罗马驻兵,意大利乘此时机,统一始告完成。迨夫普法战争而后,俾翁复扬言于意,谓法必不忘恢复教宗之权势,意益恐怖。一八七八年之柏林会议中,俾翁阴许法取多尼斯。法之所以欲取此地者,以多尼斯为阿尔支利之邻省,得之可独霸北非,增地中海之权势。俾翁既壮其胆,法卒于一八八一年取之。然多尼斯在意之对岸,地势所系,殖民所关,意垂涎已久,今骤然为法所得,能忍之乎?遂于一八八二年由俾士麦之请,结德奥意三国同盟。然则俾翁之用心,亦可谓深矣。盟约极为秘密,世人无由得知其详,然大体不外乎由三种条约构成之,即《德奥条约》《德意条约》《奥意条约》是也。据世人所喧传者,大概如下:

(一)《德奥条约》,一如德奥同盟之规定。

(二)《德意条约》要点,则德意志受法兰西攻击时,意大利须负援助义务。

(三)《奥意条约》要点,则奥大利不得助教宗恢复势力,致妨害意大利之统一。

自德奥意三国同盟告成后,德之声势益大,而俾士麦犹以为未足,乃复修好于俄,结欢于英,以陷法于孤立。夫俄德关系,本以柏林会议之结果而成仇。然至一八八一年俄帝亚历山大二世为虚无党所刺,新帝亚历山大三世继位,未几虚无党人又送以胁迫公开状,俄帝彷徨无措。其时虚无党人根据地在德国境内,俄政府欲假手德人以除内乱,不得不释怨而亲德,与俾士麦积不相能之高却果夫,时亦以事去职,俾翁利用时机,俄德遂复言好。一八八四年九月七日,俄德遂订密约,约以俄德两国如受第三国攻击时,俄德当守善意中立;所谓第三国者,于俄则指英而言,于德则指法而言也。同年俄奥亦释前怨,复结三帝同盟。然至一八八七年,俄奥两国卒以巴尔干问题,三帝同盟又复破裂。然俄德两国,重订盟约。所谓“再保险约”者,其大意如下:

(一)两缔盟国中之一国,若与第三国有战事时,其同盟国当守善意中立;惟两缔盟国中之任何一国,若先与法或奥启战端者,不在此例。

(二)德意志承认俄罗斯在巴尔干之权利。

照第一条解释之,德俄虽结“再保险约”,而与德奥之同盟,俄法之感情,无所损害也。照第二条解释之,则德意志苟承认俄罗斯在巴尔干之权利,则对于奥大利在巴尔干之权利,未免有所冲突。异日“再保险约”之终不能久持,殆即以此。然俾士麦相国二十八年,始以普鲁士而冠德意志,继以德意志而霸欧陆,运筹帷幄,折冲樽俎,使欧洲列强,但知言连横而不敢言合纵,可谓神乎其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