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建筑摄影(修订版)
- 林铭述
- 1031字
- 2024-11-04 08:25:05
序
喜读华章
林铭述先生将他的新作《中国古建筑摄影》经电子邮箱发给了我,使我有幸在本书正式出版之前就能读到它。以我所从事古建筑专业的习惯,自然首先是观赏书中的摄影作品,从中国古建筑到国外著名的古建筑,从宫殿、陵墓、坛庙到宗祠、园林、住宅,一幅幅画面精彩纷呈,可以说,林先生通过他的作品将古建筑这一文化瑰宝组成为一卷华丽的篇章展示在世人面前。再细读文字,林先生对中国各种类型的古建筑,对国外诸座著名古建筑从形象到所表现的人文内涵都作了介绍;对古建筑摄影中的构图、用光、创意诸方面的问题都有理论上的论述和实践经验的介绍。近些年,也见过一些关于建筑摄影的专门书刊,但是像林先生这样对古建筑摄影作出专门论述,而且又达到如此深入详尽的尚未见到。
林先生对古建筑摄影能有如此功力,绝非偶然。除了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外,我想有两方面的因素值得重视。
其一,林先生出身于建筑世家。他的父亲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林乐义先生。其父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并兼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他见多识广,对中外建筑具有很深的造诣。他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设计的“首都剧院”,与北京人艺共存数十年。无论从艺术形象还是使用功能,在国内剧场中均属典范,成为我国剧院设计中的经典。林先生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会对建筑有了认知与喜爱。在本书中,林先生所以能够对古建筑从形式到内容作出近乎专业性的介绍,这不是偶然的。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如果没有对创作对象的认知与喜爱,是不可能有激情的。林先生正是凭着对古建筑的认知与激情才能创作出如此多样的佳作。
其二,林先生原来是一位音乐家。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中央乐团交响乐团担任演奏,后又赴美国深造,直至20世纪90年代方改为从事摄影工作。音乐与建筑同属艺术门类,尽管前者是依靠无形的音响,后者是依靠有形的形象来表达与传递情感,但二者是相通的。在作品中表现的节奏、旋律、意境是音乐和建筑创作中共同的追求。林先生就是这样,凭着对音乐的熟悉与敏感,使他能够更敏锐地觉察到古建筑文化之美。尽管前者用耳,后者凭眼,但对于艺术的感受,眼耳是相通和融合的。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充分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时代烙印和历史文化内涵。梁思成先生曾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楼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