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口吐真言

真言,这里不用神魔小说中的“咒语”义,只是不说假话而已。在通常情况下,说真话并不稀奇,此地特拈而出之,是因为于今,欺骗与受骗之事太多,谈闲话就不免触及它,而一触及,就联想到一些旧事新事,似乎也无妨谈谈,小用是可以消闲,大用呢,也许竟是益智吧。入话之前,对所谓欺骗还要加些限制,因为作伪使人上当,上至大人先生的诿过于人(或天),下至造几瓶假酒,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连陈景润之流也算不清。只好缩沧海为一粟,单说夸饰有超常之力能收超常之效的那一类,类下有属,具体说是卜筮、算命、拜佛直到灵鸽、气功治疑难之症等等。

佛门常用语有意相对的“遮”“破”二字,遮之后是迷,破之后是悟,这里想专从破方面下笔。破有多途,最基本是明“因果关系”之理,以京戏为喻,那是《龙凤呈祥》,场面大,费力,这里想来一出《小放牛》,省力,似也可以赏心悦目。这就是上一段提到的,只说些旧事新事。旧事在前,先说。算起来是七十年以前了,我出生地的家,人和物都健在,后院西北角有个磨房,石磨常用,齿变为钝,要请专业的人〔家乡称为触(?)磨的〕来用钢钻触。来的总是住在镇上前街的那一位,三十多岁,人朴实,工作认真。他父亲也是农民,不知以何机缘,学会算卦,于是以住在街市之便,每到集日(逢五逢十)就在街头摆卦摊,为想决疑的信男信女算卦,收一定数目的卦钱。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又来触磨,我父亲在旁边看着,说闲话,问他:“你爸爸给人算卦,准吗?”答话绝妙,是:“我也问过他:‘您给人家算卦,灵吗?’他说:‘你管它灵不灵呢,反正钱到咱们手啦。”对儿子,这是真言,泄漏了天机,要点有二:一是不要管灵不灵,蕴含的真意是不灵;二是意在骗钱,钱总是拿到手了。

这真言就给“破”送来一种重要的武器,是:凡是夸有超常之力而要钱的,就不要信他(或她)。有抬杠之瘾的瘾君子会提个问题:如果不要钱而夸有超常之力,是否就可以信呢?答曰,断定灵不灵,还要有比钱更为有力的武器,那是“具体”的实效。具体者,非恍兮惚兮也,举例说,不管用什么花样,预言你明年会有小灾是恍兮惚兮,预言你后天会拾一根金条是具体。用恍兮惚兮不能辨明灵不灵,或说破不灵;换为具体,则不灵如肥皂泡,必转瞬破碎。不避自吹之嫌,说一次我亲历的。大概是三十年代末期,有一天我穿过午门东行,到太庙后身,迎面来个穿长袍的,说我的面色不好,想给我算算流年。其时我已经念了些西方讲因果规律以及如何辨别真伪、虚实的书,对于这位对面都看不出我头脑里有什么的高人,不免觉得好笑。也就无妨开个玩笑,对他说,算流年之前,可以先算算我姓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听完,一句话没说,扭转身快步走了。这是用具体,而且是三个,一戳,骗人的神奇就垮了。

戳神奇,还可以钱和具体兼用。也现身说法,是去年(1995年)的五六月,我服一种西药过量中毒,肝受损,皮肤出现黄疸,奇痒,不思饮食,很难过。好友来探问的不少,其中有信气功能治病的,出自善意,知道我少信,劝我还是以试试为是,并说如果我同意,他(还有她)可以带某某大师来。我说我可以试试,但要附带两个条件:一是不给钱;二是见效要立竿见影,比如至多三天,黄尽退。如果真能够这样,我还担保,著文检讨多年不信的错误。最后为表示确有诚意,说昼夜二十四小时在家恭候云云。其后呢,是候了两三个月,黄尽退,烤白薯恢复为烤白薯味儿,也没有一位大师光临。

不给钱和具体是“行”,依照王文成公的理论,行之前还有“知”。而说起知,包括要知什么,如何能知,所知是否可靠,等等,内容难得简单。大题只好小作,想只说三事,估计在这里会有用的。一是我们的经验世界是有规律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是安排在因果关系的锁链上的。也可以说有神奇,是个最大块头的,那是何以会有这样一个世界,而且有规律,我们直到现在还是说不清楚。在这大块头之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什么事是逍遥在科学知识之外的。根据《易经》上某一句推断某人会“发”,在北京伸掌发功,纽约的病人立即康复,等等奇谈怪论,都是科学知识所不能解释的,所以必不可能,换句话说,是用来骗人的。

二是所谓生而为人的“人”都是“性相近也”的常人,无饭不饱,无酒不醉,都不会有超常(即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不能解释的)的能力。即如预知的能力,表现在哈雷彗星何时会重来是真,因为因果关系清楚;表现在某年轻人会寿过九十是假,因为因果关系不清楚。所谓超常之力都是表现在说不清楚因果关系的地方,所以必是欺骗。

三是也可以不讲大道理而旁敲侧击。仍以能预知的超常之力为例,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自己有这种能力,而想弄钱,那就可以炒股票,升值之前购进,降值之前售出,只要几个月就会变为大款吧,还会到街头去摆卦摊吗?到街头或其他地方去编造鬼话,所得也许无几,就证明并没有预知的能力。

可是说起来也真值得叹息,是对比之下,少数收钱的确知自己无超常之力,多数出钱的却相信别人有超常之力。这多数何以如此迷而不悟?其实辨真伪的道理都在常识之内,只是如孔老夫子所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断句从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