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科普文章

中国迫切需要眩晕精准医疗常态化

王中卿建议:应尽早设立中国眩晕防治日、世界眩晕防治日

眩晕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逐步老龄化,本病症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开始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眩晕症涉及多个学科,人的一生中均会有眩晕的痛苦经历。有统计数字表明,人群眩晕发病率为5%~8%,按目前中国人口14亿计算,我国年发病人数在1亿人左右。

眩晕主要是一种运动的错觉,如天旋地转的运动错觉、有漂浮感、静立时有平衡障碍或“醉酒感”等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神经科、骨科、耳科、心理科等的研究范围。

眩晕可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两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完全不同。相对而言,周围性眩晕发生率更高,占70%以上,其中耳石症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约占所有眩晕症的50%,甚至更高,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元炎;中枢性眩晕占10%~2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分别占16%。此外,尚有少数的眩晕原因不明。

眩晕的病因及构成:

1.前庭周围性眩晕(占44%~70%)。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即耳石症(占20%~50%甚至更高);

(2)偏头痛性眩晕(占10%);

(3)梅尼埃病(占10%);

(4)前庭神经元炎(占10%);

(5)迷路卒中;

(6)前庭阵发症;

(7)药物中毒;

(8)听神经瘤;

(9)晕动症。

2.前庭中枢性眩晕(占7%~11%)。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其他脑血管病;

(2)延髓外侧综合征;

(3)脑干肿瘤;

(4)多发性硬化;

(5)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

(6)基底动脉偏头痛;

(7)眩晕性癫痫;

(8)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9)延髓空洞。

3.精神、心理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9%~20%)。

4.其他及诊断不明(13%~15%)。

由此可见,周围性眩晕发生率更高,占70%以上,这部分眩晕,有经验的医生不需要地毯式的辅助检查,而是通过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往往可以得到明确的诊断,对因治疗,往往会迅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占眩晕症50%的耳石症手法复位十分钟治愈、梅尼埃病口服利尿剂、前庭神经元炎应用激素和前庭功能康复、前庭阵发症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按偏头痛治疗。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一下几种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

1.耳石症。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症,就像“感冒”一样非常普遍。它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耳石症导致的眩晕体验,只是轻重的差异。其特点是清晨在床上左右转头、起身时,即在体位变动后突然眩晕,历时数十秒,不超过1分钟。此病呈良性过程,一般1~2周可缓解,是由于老化、外伤、愤怒、酗酒、劳累、失眠、手术等因素而诱发耳石脱落,在重力作用下流落到某一半规管里,随着头部的活动而移动并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剧烈眩晕。

耳石症的诊断非常简单,易于操作,只需要一张诊察床即可,进行Dix-Hallpike试验可确定后半规管或前半规管耳石症,进行Roll-test实验诊断水平半规管耳石。这两种试验诊断耳石症具有特异性、唯一性和排他性。

1992年在美国,确立了Epley法治疗前半规管、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复位法,96%的患者可一次治愈,现在广泛应用。1994年,确立了Lempert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的复位方法,由头部姿势改变让耳石顺利移出半规管返回到原始所在的“岗位”———椭圆囊内,不打针、不吃药,96%的耳石症患者10分钟即可达到神奇般的治愈。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近代人类对眩晕认识的革命性的突破!目前本病现状为“一高三低”,即发病率高、公众知晓率低、诊断率低(甚至零诊断)、耳石复位率低的特点,包括医务界在内,甚至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很少知道耳石症的概念,20年过去了,在信息如此快捷的时代里,我国对此几乎是盲点。

2.梅尼埃病。

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其发作性眩晕两次或两次以上,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患者可出现波动性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伴有耳鸣或耳胀满感;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性眼震或前庭功能异常。口服利尿剂有明显效果。

3.前庭神经元炎。

可能因病毒感染引起。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人群,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突然眩晕,常持续24小时以上,有时可达数天,伴随剧烈的呕吐、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无耳鸣、耳聋,大多在数周后逐渐恢复,查体可见明显的自发眼震,多为水平性或旋转性。前庭功能检查显示病耳前庭功能低下。可应用激素治疗有明显效果。

4.前庭性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时而兴奋起来的神经细胞所分泌的一些物质可以使管理平衡功能的一些细胞发生改变,这些位于脑内前庭中枢的细胞变化可以使人产生天旋地转样的感觉。近10%的偏头痛患者有前庭性偏头痛。能预防和治疗偏头痛发作的药物对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有效,如氟桂利嗪、抗抑郁药、乙酰氨基酚、苯海拉明、麦角胺制剂等。

而目前由于缺乏全面的现代眩晕诊治知识,分科论治、对症治疗,“脑缺血、颈椎病”等甚至覆盖了90%的眩晕诊断,盲目过度的辅助检查和毫无针对性的无效治疗,严重影响了眩晕的诊疗水平。目前对眩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相当程度上几乎是盲区,亟待推广。因此,将“精准医疗”的概念引入眩晕的诊治,迫在眉睫!

现代科技和医学进步已经开启了“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理念和范式正在给人类健康带来真正的福音,获得个体和社会最佳健康效益,为民众提供安全、迅速、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精准医学追求准确选择和精确应用适宜诊疗方法,以最小化医源性损害、最低化医疗耗费,获得病患的最佳康复,这一理念涵盖了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临床决策、治疗干预和功能康复等医疗服务全过程。

目前,中国迫切需要眩晕精准医疗常态化,应用世界最先进的眩晕诊治理念,取代陈旧的传统医学的眩晕误区。在全国范围内,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开展一场眩晕理念的革命!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王中卿主任呼吁,大量眩晕症,尤其是耳石症病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诊治的现状,必须唤起国家及全社会的高度警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严重误诊误治并大量吞噬医疗经费的社会问题。为此,呼吁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公众开展现代眩晕理念的普及教育,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中国眩晕防治日”乃至“世界眩晕防治日”。设计和挑选“6、9”这两个数字作为眩晕防治日,是受到了转动的太极球的启示———人在眩晕时,不就像太极球在翻转吗?!会使公众对这个卫生纪念日留下鲜活和深刻的印象,继而唤起民众对身心健康持久的追求,将成为对中华民族健康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