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鞘腐病
鞘腐病在黑龙江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此病发生后主要引起秕粒率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产量损失一般为10%~20%,重者可达30%以上。
一、病原菌
病原菌优势菌种是禾谷镰孢菌变种。
二、症状识别
鞘腐病主要发生在剑叶叶鞘上,初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型、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中部有黄褐色斑块,重者扩展到全部剑叶叶鞘。抽穗早的颖壳全部为绿色,抽穗迟的稻穗上部颖壳仍为绿色,而下部颖壳变褐以至全穗颖壳变褐。见图2-25,图2-26。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经鉴定,黑龙江省尚无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
(2)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氮肥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3)药剂防治:在水稻孕穗初期和孕穗末期,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5~20mL/亩,或25%咪鲜胺乳油100mL/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兑水15L(背负式喷雾器)或7~8L(弥雾喷雾机)喷雾。
图2-25 鞘腐病(发病初期)
图2-26 鞘腐病(发病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