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韩亨林

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原组长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同志总结提出了“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其中第八条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调“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坚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这是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庄严宣示。

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好、运用好这一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回溯到改革开放的原点、源头,去深入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此前5天,也就是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改革开放的宣言书。这篇讲话的题目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提纲是他亲自拟定的。2012年我在广西调研时,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第一次看到了这份讲话提纲的手稿(当然是复制版)。这份提纲一共3页,近500字,列了7个方面的问题,囊括了正式讲话的主要精神,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前不久,这篇讲话再次火爆网络,在微信、微博上广为传播,引发了重温讲话的热潮。我重读了好几遍,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讲话蕴含的深邃思想,对于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对于如何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性和指导性。

一、坚持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这些精辟论述,阐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进而为重新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基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分析、处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必须一以贯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整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十八届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党的十九大后已对70多名中管干部立案审查调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22万起,处理党员领导干部36.01万人;2014年以来,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近5000人,“百名红通人员”中已有55人落网……这样的反腐败斗争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准确判断。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对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党中央的总体判断是依然严峻复杂”并对“严峻性”“复杂性”进行了深入阐述。有关具体内容,各部委、各省区市进行了传达学习,大家在网上可能看到了一些只言片语的引用,其中有的论述是公开文献里能找到的,有的在公开文献里找不到。总而言之,习近平同志对反腐败斗争形势做出深刻分析,把形势严峻性、复杂性的判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形势决定任务,前所未有的形势判断决定了前所未有的斗争力度。

在今后的反腐败斗争中,也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清醒头脑。当前,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从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近期一些案件通报和报道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恶性难改,“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隐患犹存,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不应有“空窗期”“休止符”,也不能“松口气”“歇歇脚”,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二、坚持发展民主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这些话在4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过时,启示我们必须全面而不是片面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尤其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十九大报告把“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些年来,各级领导班子都有不少议事规则,领导干部也大都懂得民主集中制的基本道理和要求,但家长制、‘一言堂’的现象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在一些班子屡屡出现”“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不够、集中不够的问题都存在,但从各级领导班子看,主要还是民主不够,主要领导干部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现象是民主集中制的扭曲和变态,必然容易使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导致腐败。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方方面面、各个层级的“一把手”为数不少,这些人的腐败问题很多都与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集体领导弱化、党内民主不足有关。有的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把书记和委员的关系变成上下级关系,甚至把上下级关系变成人身依附关系,最后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很难避免。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特别是民主不够,不仅会导致腐败问题,而且会导致党内生活庸俗化,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好人主义盛行,同志之间见不到真诚的思想沟通,更没有严肃而诚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而会导致“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这些现象,邓小平同志作过深刻阐述,都是他所坚决反对的,我们现在也必须坚决反对并时刻警惕。

民主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是发展民主政治、“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的必然结论。如果人民对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权力行使者的基本情况等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监督便无从谈起。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可是如果很多东西都“犹抱琵琶半遮面”,群众想看却看不到,那群众的眼睛再雪亮又有什么用呢?人的正常心理,你越不让他看,他越要看;你越是遮着、掩着,他越觉得有问题。有一个成语叫“瓜田李下”,教育人们“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否则就有偷瓜偷李的嫌疑。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不能让群众确确实实地看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行为,群众就有理由怀疑你是不是偷了他们的瓜、偷了他们的李。那么群众想看到的是什么?群众想看到的,不仅仅是党员领导干部开了什么会,讲什么了话,到了什么地方,带了什么人,住了什么房间,坐了什么车,吃了什么饭;群众更想看到的是,纳税人的钱怎么花,是否真正“用之于民”,花在了国计民生最需要的地方,还是被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掉了;群众更想看到的是,大政方针怎么出台,是否真正倾听和尊重了自己的意见,利益攸关方是怎么博弈和辩论的;群众更想看到的是,执法司法案件怎么办理,人权有没有得到保障等等。群众尤其想看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在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其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家属是不是先富起来甚至巨富起来,他们的财富是怎么来的?现在,应该把搁置20多年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重新摆上议事日程,抓紧研究制定和探索实施,跟上世界和时代的潮流。我们应该也必须有这样的自信!

总之,就是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坚持厉行法治

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党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执行纪律,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气,打击邪气”。这些论述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仍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厉行法治是反腐败治本之策。邓小平同志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腐败是权力和私欲相结合的产物,其中起主导作用和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权力。如果一个人私欲膨胀,甚至极端自私自利,但手中没有权力,他不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当然,有可能成为其他方面的违法犯罪分子)。如果一个人品德高尚,但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很有可能蜕化为腐败分子。因为权力对人具有腐蚀性,“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直至把权用到极限方可休止,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没有人天生就是腐败分子或天生就准备做腐败分子,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最初的表现都是好的,是通过勤奋工作、清白做人赢得组织和群众信任而走上领导岗位的,但后来随着权力不断增大,权力带来的各种腐蚀和诱惑也不断增大,最终经受不住考验,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成为可耻的腐败分子。所以,反腐败的核心问题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而最可靠的制约和监督就是法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

依法治国必先依规治党。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仅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还包括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是我国法治体系同他国法治体系的重大区别所在,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依规治党就是要把这一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当前依规治党的最大难题就在于如何确保党内法规得到全党的一体遵循。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党内法规都突出了高级干部这个重点,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我们把这一阐释引申到党内,即:用党内法规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党内政治生活,这就是“党内法治”。如果大多数高级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能达到这种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同志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要求必须贯穿反腐败斗争的始终,否则压倒性胜利就不可能持续巩固和发展。历史上,一些封建帝王反腐力度很大,惩治腐败非常残酷,比如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剥皮塞草点天灯并大肆株连,乾隆时一个腐败案子就杀掉知县以上官员数十人,但仍然无法阻挡贪官污吏们前“腐”后继的步伐,大贪巨蠹史不绝书。其中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封建制度下的法律不平等,对贪官污吏搞选择性反腐,搞远近有别、议亲议贵、议罪银,使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寄希望于攀龙附凤、攀附权贵,找关系、找靠山摆平,从而减轻或逃避制裁。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有的贪了十万,被满门抄斩;有的贪得更多,却逍遥法外甚至继续高官厚禄。这么做,官员和百姓都不会信服,反腐败斗争就会失去最广泛的支持和最根本的动力。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也应当是党规党纪的基本属性。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属性,对违纪违法人员一视同仁,决不能因人而异,同事不同罚,使党纪国法成为橡皮筋。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为的就是不忘记走过的路,更好地向前走。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必须时刻牢记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更扎实,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