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疫情阻击战的冲锋号

——中国科技界全力战“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到研发型企业,中国科技界纷纷行动,出资、出力、出智,吹响了疫情阻击战的冲锋号……

医药研发机构开足马力 向病毒“宣战”

在北京,连日来,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和他的团队一起正在研究用“老药新用”的办法,寻找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药物。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作为具备药物研发尖端能力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动我们最优质的资源,满足国家的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丁胜说。

对疑似患者进行精准快速诊断,是赢得这场阻击战的关键之一。

不久前,经过应急审批通道,华大基因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获准上市。连日来,在武汉、天津、深圳等地,华大实验室全力开动,千名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检测试剂盒和有关检测设备。

武汉光谷,在武汉市政府支持下,一座面积2000平方米、名为“火眼”的华大基因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紧张施工,投入使用后,将可同时为万人提供检测服务。

2020年1月27日,在天津金匙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进行试剂分装。1月26日,天津首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2019-nCoV病毒检测试剂盒”共计1万人份已发往武汉。这些试剂盒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合格后,将用于一线检测。这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检测试剂盒,由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天津金匙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目前,该公司继续组织5万人份检测试剂盒原料进行生产,准备陆续发往湖北省各级医院。(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确诊和疑似病例数仍在上升,临床诊治压力巨大,让所有病人尽早接受检测和诊断,迫在眉睫。”作为一名亲历2003年“非典”疫情的“老兵”,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博士于大年初一“逆行”进入武汉坚守至今。

整个基因测序和临床检测行业都在行动。

2月1日至2日,华大基因、吉因加、诺禾致源等130多家拥有测序仪、实验室的企业发出“抗疫灭毒联合行动倡议”,暂停正在进行的部分科研工作和运营业务,为抗疫灭毒提供自动化核酸仪、测序仪等设备和能力,投身这场特殊的战役。这些企业的技术支撑能力覆盖湖北、北京、广东等18个省区市。

科技企业发挥特长 以“智”为“武”

2月2日起,北京清河高铁站出站口,一套人工智能大客流体温检测系统正式“上岗”——出站人流无须停留、挨个测体温,只要正常走出车站,系统就能通过红外设备准确检测出体温,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准确对应到每个人身上。

2020年2月2日,返京旅客从设置红外测温仪的北京西站出站口出站。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北京西站加强对站内重点区域的卫生消毒,对进、出站旅客进行体温检测。与此同时,在站内加强车站空调通风设施检查、维修和消毒,做好候车室的通风换气,并且加强候车区域的保洁消毒频次,对候车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新华社发 任超 摄)

“系统由摄像、算法、显示三部分组成。”百度公司技术工程师刘宇航介绍。

据了解,目前大客流体温监测设备主要是以硬件为主导的高温红外设备检测仪器,但造价高、严重缺货。为应对返京大客流,百度公司对其软件系统进行优化,解决了高铁站半开放环境气温低、出站人员戴口罩帽子人脸信息缺失等难题。

“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海淀区从疫苗研发、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小型芯片隔离人群体温监测仪器等角度切入,调动辖区科技创新企业,快速研发调试,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一处负责人舒毕磊介绍。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曾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张专门用于SARS病毒检测的基因芯片。

如今,面对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个团队再度“出征”,与有关机构共同设计开发出快速检测呼吸道多病毒的全新微流控芯片——采集患者痰咽拭子、痰液等分泌物样本,1.5小时内便可一次性检测包括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在内的19种呼吸道常见病毒。

建筑材料、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在北京,不少不同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与机构也正加班加点,物资正从四面八方向武汉运输。

这场特殊战斗,正在路上

“昆明某数码科技公司采购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湖北某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购N95口罩、护目镜”……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防疫物资紧急采购需求发布平台”上,医院捐赠、物资采购等选项简单明了,好似一座“桥”,帮助供需双方快速对接,助力解决疫区医护用品紧缺问题。

截至目前,平台共发布来自武汉、孝感、荆州、襄阳等多个市、县级医院的紧急医疗物资需求。

应对疫情,少不了远程医疗。

1月28日至1月30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远程医疗协作网平台,内蒙古全区3万名医护人员接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培训。

作为远程医疗协作网平台的技术提供方,北京远大康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霞说:“我们的远程医疗系统覆盖全国近2000家医院,可以提供培训、远程会诊等服务,将为更多地方防控疫情提供技术支撑。”

在北京中关村,一批科技企业纷纷行动:搭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研发人工智能冠状病毒辅助分析预测系统,推出智能送货机器人,免费提供视频会议服务,捐赠净水设备……

这场特殊战斗,正在路上。

“民营高科技企业应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汇聚科技力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尽责出力。”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李军呼吁。

(新华社北京2020年2月3日电 记者李斌、盖博铭、马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