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让遗传病不再困扰家庭

宋怀东 内分泌科

很久以前,当父母所得疾病出现在子女身上,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时候,人们对这种家族“魔咒”般的疾病产生了莫大的恐慌。后来,我们知道这些疾病叫做遗传性疾病,同时也认识到,对于遗传性疾病,医生们往往束手无策,治不好。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如今对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启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疾病的认识迈向了分子时代,于是我们又拥有了一种攻克遗传性疾病的“新武器”——分子诊断。

治疗糖尿病“有的放矢”

对于糖尿病,我们发现有些糖尿病是会遗传给下一代的,有些糖尿病虽然不一定会遗传,但是后代发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有种糖尿病只是“感应装置”故障。糖尿病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出生时就带有的遗传性先天性糖尿病。原先不了解这种糖尿病的时候,这些患儿一出生就要注射胰岛素,不仅给患儿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其血糖也非常难控制。后来发现,这类糖尿病是一种葡萄糖感受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胰岛有一套“感应装置”,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体内变成葡萄糖,血液中葡萄糖的量是多还是少,β细胞上的两种蛋白可以感知,并根据感知到的水平高低来调控胰岛素的分泌。这类患者的葡萄糖感受器坏了,血糖再高机体也无法感知,胰岛就接收不到分泌胰岛素的“指令”,但是胰岛素的合成能力和分泌能力其实是正常的。只要把葡萄糖感受器“调试”好了,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后来研究发现,这类患者是由于组成葡萄糖感受器的一个基因KCNJ11突变引起的,使用磺脲类药物就可以治疗这种糖尿病,比如常用的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等。用药1年后糖化血红蛋白就能控制稳定,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如果不做分子诊断,这类患者就没办法得到合理的治疗。

有种糖尿病不必用药。最近还发现了一种葡萄糖激酶突变的基因,这类糖尿病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注射胰岛素,只要调整生活方式和进行饮食控制就可以了。因为这类基因突变导致的糖尿病的病程是良性的。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目前,治疗糖尿病之所以要严格控制血糖,就是为了预防心、脑、肾、眼睛等的并发症。但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的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极低。

可见,分子诊断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大多数糖尿病是40岁以后发病的,但有些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多在二三十岁或更早就发病了。比如MODY糖尿病(年青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一般是家族中几代人都有比较年青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在25岁前发病。另外,还有线粒体糖尿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类型,除了糖尿病之外,还会累及神经等全身多系统。对于这些糖尿病,分子诊断除了可以明确诊断让治疗“有的放矢”之外,还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来避免这一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常规疗法治不好的“甲减”

我国开展新生儿筛查后,发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患病率较高,大约每2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先天性甲减。

先天性甲减的患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如果出生后就使用甲状腺素替代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事实上,在先天性甲减中有一类患儿用甲状腺素替代是无效的。比如甲状腺激素受体突变的先天性甲减,即使补充甲状腺素,由于受体突变,对甲状腺素不敏感,治疗就无效。还有一类先天性甲减是因为把甲状腺素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一种蛋白发生了突变,而甲状腺素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进入不到细胞内,血液中甲状腺素浓度再高也没有用。像这样的患者,如果及时做分子诊断,就知道不能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可能需要将甲状腺素提高到比常规更高的水平才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有些遗传病可以被阻断

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或者生下的孩子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一家人都会焦虑和纠结,后代是否都将遗传这一疾病,还要不要生孩子呢?

现在,分子诊断可以明确一部分疾病的遗传基因,有助于阻断遗传。比如生下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耳聋、性发育异常及先天性甲减等疾病,最好做分子诊断找出突变基因,因为同样是先天性心脏病或唇腭裂,不同家族的致病基因是不同的。然后生二胎的时候做产前检查,避免再生下这类疾病的患儿。

所以,我们建议有遗传疾病的夫妇,在怀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如果明确患有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在怀孕早期两三个月的时候进行产前诊断,抽取羊水做分子诊断,明确胎儿是否存在这一基因突变,如果遗传了这一基因突变,就要跟家属沟通决定是否终止妊娠。这类夫妇还是有机会生育不带有这种基因突变的孩子的。

对于单基因遗传疾病,除了产前诊断之外,还有试管婴儿的方法可以避免遗传。比如,想要怀孕的时候,做试管婴儿培养多个胚胎,然后筛查这些胚胎是否带有父母的基因突变,选择不带有基因突变的胚胎植入母体,就能生育一个正常的孩子。而且这一孩子携带的是正常的基因,他的后代也就不会再遗传这类疾病,这一遗传就被阻断了。

有些遗传病可以预防

目前,已经发现的先天性遗传疾病有几千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先天性遗传疾病都能用分子诊断来明确。已经发现致病基因的疾病还不是很多。比如先天性耳聋、先天性甲减等,如果用现在的分子诊断技术来检查,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可以明确致病基因,剩下一半左右的患者目前还没有找到致病基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基本都能检测出致病基因,这种贫血主要见于我国南部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区。

遗传性疾病中,有些是单基因遗传,而有些是多基因遗传。

比如,先天性甲减就是单基因遗传病,只要存在这一基因突变,就一定会得先天性甲减。对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一旦得了这一疾病,一般都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等方法,使疾病得以改善,让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先天性甲减,目前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大多数先天性甲减只要药物替代治疗,效果良好者就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工作都不受影响。

再比如唇腭裂,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可以通过整形改变这种外观。还有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手术使患者拥有正常的心脏功能。所以,先天性疾病并不是都没有办法治疗,有些疾病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而对于一些我们目前还无法治疗的遗传性疾病,我们还可以通过分子诊断的方式,避免将这一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则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体内有几十个基因突变与这一疾病的发病有关。所以,父母有这一疾病,子女不一定就有这一疾病,属于散在遗传性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多基因疾病的遗传规律非常复杂,很难推测。父母有这类疾病,子女得这类疾病的风险就高得多。

对于多基因遗传病,即使带有易感基因,也不一定就会得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联合在一起才会发病。比如,肥胖,有家族史,但如果控制饮食、积极运动,也可能不会肥胖。糖尿病也是这样,虽然携带了糖尿病的易感基因,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是如果控制饮食,控制好体重,也不一定会患糖尿病。

多基因遗传疾病多半是遗传背景下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疾病。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让疾病不发生,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这类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