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端正态度做学问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一个人不愿学习,即使刀架在脖子上也做不出学问。相反,一个人喜爱学习,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做出大学问。学习需要一种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恳态度。
诗海徜徉
【樵童牧竖劳相问,岩穴从来出帝师】
出处:唐·李咸用《题陈处士出居》
释义:碰见樵夫和牧童,也应该向他们请教,帝王的老师从来就出生在民间。说明讨教学问不必在乎对方的身份。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出处:唐·贾岛《戏赠友人》
释义:一天不写诗,就觉得自己的心如同废弃的水井一样干枯。
【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
出处:唐·孟郊《夜感自谴》
释义:死,只不过是片刻的痛苦,而活着不学习,不能做出一番事业的耻辱却是终生的羞愧。
【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珠珍】
出处:唐·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释义:和学问比,黄金就不算宝了,珍珠也比不上。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出处: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释义:喜欢读书如同喜欢饮酒一样,领略到其中的滋味,就会真正地喜爱它。
【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时】
出处:宋·欧阳修《获麟赠姚辟先辈》
释义:著书立传要等到老年时再着手进行,但从少年起就应努力学习,积累知识。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出处:清·张月楼《自忏》
释义:自己先别夸自己的大肚皮里装满了学问,去翻翻书,才知道自己并未读过几本书。说明读书能够使人变得谦虚。
【何妨粟有秕,惟箕簸之精】
出处:清·郑世元《感怀杂诗》
释义:粟中有秕,有什么要紧的呢?关键在于扬箕时能做到粗中求精。比喻应善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出处:清·张维屏《读书二首》
释义:读书所追求的是什么?目的是通达事理。
名句拾遗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释义: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出处:《礼记·儒行》
释义:不祈求多积财富,以知识多为富有。
【好学近乎知】
出处:《礼记·中庸》
释义:喜欢学习的人,就离智者相距不远了。
【君子不器】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君子不要像一个器皿一样,只能派某一方面的用场,而应该博学才能广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释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
【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虚而往,实而归】
出处:《庄子·德充符》
释义:虚心地前往学习,就会满载而归。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出处:《尚书·说命下》
释义:学习要顺着自己的志向,敏于求知,就会取得成功。
【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
出处:汉·刘安等《淮南子·说林训》
释义:一个网眼的罗网是捕不到鸟的。比喻对贤人无礼,就得不到贤者的支持,个人再能干也将一事无成。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学习、考试方面,如果不多学点东西,只想抓几道题目碰运气,是不会有好成绩的。目:网眼。罗:网。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景帝纪》
释义:坚硬的刀剑要经过磨砺才锋利,玉石要雕琢方能成器物。比喻人不学习就不能成才。
【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引耳】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释义:读书学习,根本目的在于开通心窍耳目,利于处世行事。
【时无远近,事无巨细,以成博识】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
释义:时间不分远近,事情不分大小,都要通晓,以便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出处:唐·韩愈《祭故陕府李司马文》
释义:以读书作为耕种,用文章作为收获。这一句道出了治学的要义。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戒盈】
出处:宋·苏轼《张寺丞益斋》
释义:学习应当每日追求进步,应当把这话当作奉行的计划;而在研究道理时,贵在每日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这个道理适用于感到满足自大的时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书》
释义:在学习上,如果每日没有进步就是退步了。
谚语集锦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释义:世界上一切都是次要的,只有读书最重要、最高尚。
【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释义:并非因为报应才做善事,也并非因为升官发财而读书。报应:佛教用语,指种善因得善果。功名: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为学大病在好名】
释义:钻研学问的人最忌讳的是追求虚名。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释义:刀不经常磨就会生锈,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后。说明人要不停地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活到老,学到老】
释义:世上自己不会的事还有很多,即使学到老也学不完。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释义:只知道是这样,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然:这样,如此。
【学贵专门,识须坚定】
释义:学习要讲究专一,见识必须要正确而坚定。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释义:学问学问,就是要边学边问。学习中发现有问题,如果不向他人请教,永远都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坐集千古之智】
释义:要广泛收集古代久远的智慧(指著作)。
【人一日无米则饥,一日无字则瞽】
释义:人一天不吃就要饥饿;一天不读书就要变成盲人。瞽(gǔ):瞎。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释义:三天时间去打鱼,两天时间晾晒渔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释义:有田不耕,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读,子孙就会变得愚笨。
歇后语荟萃
【孙悟空坐金銮殿——毛手毛脚】
释义:比喻学习要认真,不要急躁。
【半路上出家——从头学起】
释义: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一切从头开始学习。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也比喻学习应从最基本、最开始的地方学起。
【到了黄山想峨眉——这山望着那山高】
释义:登上了黄山就想登峨眉,(因为)爬上这一座山,便会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学习不满意,老认为别人的成绩优秀。说明要正视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学习成绩。
【打破砂锅——问(璺)到底】
释义:砂锅用陶土和沙烧成,一打破就从上裂到底。指追问问题也一定要一问到底,搞清真相。璺(wèn):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璺”同“问”音同。
【见了骆驼说马肿背——少见多怪】
释义:原指见了骆驼不认得,以为是马肿了背。指人见识少,遇到平常事也感到奇怪。常用于讥讽一些但凡见到自己未见过的事就大惊小怪的人。
【嫩牛拖耕犁——不打不跑】
释义:初生的牛犊拉犁耕地,抽赶着才向前走。比喻没有人督促着就不前进。说明学习要自觉。
【铁匠的儿子——就知道打】
释义:铁匠的儿子就懂得打铁。比喻只知道打架(不懂得学习)。
【洗脸盆里游泳——水平太低】
释义:比喻学习、工作能力太差。
【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释义:说明学习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也不必装作知道。
第二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为什么要勤奋学习?自己本身没有这种天赋,就算付出再多也不会取得别人那样辉煌的成绩。然而,事实却证明:一个人勤奋便会做成大事。因为勤奋的人不会懈怠,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每天学一点,日子久了积累的知识也多了,正应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
诗海徜徉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
释义:日日有所收获,月月有所进步,这样不断学习,就能到达无比光明的境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释义:若想思如泉涌,下笔万言,必须要读很多的书。如果读了很多的书,那写文章的时候就有如神助。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出处: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释义:少年时多受点苦,这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为了安逸而虚掷一寸光阴。
【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
出处:唐·刘商《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释义:要想自己变得像玉石那样洁白美丽,就要刻苦学习。富贵由人创造而非上天决定。
【刺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
出处:唐·孟简《惜分阴》
释义:(苏秦)刺股解困的精神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匡衡)凿壁偷光的学习态度更能加深人的思考。
【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
出处:唐·孟简《惜分阴》
释义:能取得渊博的学问,都是用心苦读的结果,有志之士对追求功业始终怀着恳切的心情。
【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
出处:宋·黄庭坚《送李德素归舒城》
释义:人在任何时候都应努力学习,即使在赴宴之中,也不放松警惕。说明要想有深刻的思想,必须要坚持长期的苦学。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出处:宋·朱熹《四时读书乐》
释义:读书的乐趣到什么地方去找呢?就在那冰天雪地里绽开的几朵梅花上面。比喻读书要像蜡梅傲霜抗雪,不畏艰难,才会培养高尚品质。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古人治学是竭尽全力的,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努力,到老了才有成果。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出处:宋·欧阳修《送唐生》
释义:希望你永远都不要松懈,丰硕的成果是由于努力耕耘而获得的。比喻人有所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期:期望。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寒夜读书》
释义:穿缀竹简的熟牛皮绳多次被磨断,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口里诵读、手上抄写哪里计算时间?形容认真读书,持久不懈的学习精神。
【学海迷茫未有涯,何来捷径指褒斜】
出处:清·赵翼《上元后三日芷堂过访草堂》
释义:知识就像广阔的海洋一样无边无际,哪里有什么终南捷径呢?说明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褒斜:山谷名,在陕西省终南山,这里指终南山。
名句拾遗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出处:《论语·宪问》
释义:读书人贪恋安逸,就算不得读书人。
【骥一日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出处:《荀子·修身》
释义:良马一天行一千里,劣马十天也能赶上它。比喻愚钝的人只要肯下功夫,也能取得成就。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叫一驾,十驾就是走十天的路程。
【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
释义:有的人虽然天资很高,但如果不努力学习,最后也不能成才。
【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也】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击之》
释义:做事中途停止就不会成功,种地偷懒的人就不会有收获。比喻学习应持之以恒,不能懈怠。
【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花,秋登其实】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释义:学习好比植树,春天里观赏它的花朵,秋天里能看见它硕果累累。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释义:精通学业在于勤奋,学业的荒废由于玩乐;事业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事业的失败在于因循随便。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释义:白天时间不足,到了晚上点燃灯火继续学习,一年到头不间断地辛勤用功。晷(guǐ):这里指时间。
【炼有多少,则器有精细】
出处:宋·陈亮《龙川集·与朱元晦秘书》
释义:器皿的好坏,主要是看冶炼时间的长短、锻炼的程度如何。比喻学习成绩如何,关键要看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
出处:宋·林逋《省心录》
释义:少年时期不勤苦学习知识和本领,年老体衰时必然会备受艰辛。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出处:宋·欧阳修《杂说》
释义:君子的学习,一天也不能停止。
【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
出处:宋·林逋《省心录》
释义:用心专一且进行学习的人,雷声也惊动不了。
【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出处:宋·黄庭坚《跛溪移文》
释义:靠勤奋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通过勤奋努力,也可以和聪明灵巧的人相比。
【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出处: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释义:开始学习不在早或晚,只是怕刚开始勤奋,后来就有了惰性。
【功夫自难处做去,学问从苦中得来】
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修省》
释义:本领是从磨难中得来的,学问是靠刻苦得来的。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出处: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释义:要天天坚持学习,永不怠惰,直到成功。旦旦:天天。迄乎成:直到成功。
【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
出处:清·曹端《书户》
释义:要刻苦用功读书,不刻苦怎能通晓古今的学问呢?
谚语集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释义:书读的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自然会明白。
【聪明靠学习,天才靠积累】
释义:人的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断勤奋学习积累的,有才能的人是靠努力积累得来的。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释义:学习的人多如牛毛,而有成就的人却极少。努力奋斗是第一位的原因,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刻苦努力。麟角:传说中动物麒麟的角,借喻宝贵、稀罕的物品或精神。
【幼而学,壮而行】
释义:年幼时努力学习,长大后就可以施展才干。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释义:学习不怕晚,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就永远不会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释义:学习贵在勤奋刻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释义:能刻苦用功读书的人,自有功夫;不肯读书,便没有根底。
【笨鸟先飞早入林】
释义:笨拙的鸟儿如果先飞动,就会比其他的鸟儿早飞进树林中。
【欲求真受用,须下死功夫】
释义:一个人想得到人生真正的好处,必须要狠下功夫学习、钻研。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三更灯火五更鸡】
释义:比喻勤奋刻苦,晚睡早起。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释义:一下子考中出了名,但没有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皇帝的。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释义:读书只有下苦功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释义:为师的人只是把你领进知识的大门,更多更深的知识和道理还要靠你个人的勤劳和悟性去钻研。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释义:若是一天不读书,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释义: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的学习态度。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释义:说明勤学苦练才是学习的根本。
歇后语荟萃
【向上游撑船——逆水行舟】
释义: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会后退。
【旱地里的泥鳅——钻得深】
释义:比喻学习需要深入钻研。
【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释义:说明世上无难事,只要功夫下到了,再难办的事情也能办成。
【龙头不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释义: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说明用功学习也要找对方向,不可随便浪费精力。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释义:王羲之看鹅十分专注。形容做事、学习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致:尽,极。志:意志。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释义:王羲之写的字,笔力可渗入木头三分多。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故事漫谈
王羲之的字写得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比画着。所以时间久了,连他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吃了三天斋就想上西天——功底还浅】
释义:吃了三天素食就想上西天取经,本领太小。比喻踏实学习,依靠勤奋努力取得好成绩。
【老牛拉车——埋头苦干】
释义:老牛拉车时,只知道低头干活。比喻学习要埋头苦读。
第三节 时间宝贵勿虚度
很多人的口头禅是“等会儿再说”,事实上,事情可以“等”你不忙时去处理,朋友可以“等”你空闲时去聚会,知识可以“等”你休息后再去学……但是时间不等你,也无法等你。一旦你不追赶时间,就会被时间淘汰。
诗海徜徉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出处:《古诗十九首》
释义:人生一世,好像远行的客人,匆匆而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处:《汉乐府·长歌行》
释义: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处:晋·陶渊明《杂诗》
释义:年纪正轻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复返,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出处: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
释义:少壮不懂得时间的可贵,到老年才知道爱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释义: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等到年老白头的时候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
释义: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来。现在用来比喻已经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再回来。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出处:唐·李白《游子吟》
释义:请您看太阳匆忙奔跑,就像弦上射出的箭一样快。比喻时光易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出处: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释义:一年一年花的模样都相似,而一年一年人的容貌却变老了。
【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兮天地秋】
出处:唐·李子卿《听秋声赋》
释义:时间不能再给你,岁月不会停留,浓荫中一叶刚刚落下,秋天马上就来了。
【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
出处:唐·芩参《西蜀旅舍春叹》
释义:春天与人是违背的,春天能使柳树发青,却也能使人的头变白。比喻春催人老,应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乖:违背。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
出处:唐·韩愈《昌黎先生集·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释义:青春一过就不会再来了,就是活到一百岁也像一阵狂风那样很快过去。所以,有志之士应当格外珍惜年华。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
出处:唐·卢令《叹昨日》
释义:过去的时间不再回头,目前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须臾:一会儿。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出处:唐·社秋娘《金缕衣》
释义:花开时正须折取,等到花谢只剩空枝时,要再想折取已来不及了。比喻少年时正应奋发有为,到了老年再回想少年还有什么用呢?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宋·朱熹《偶成诗》
释义:年轻时学习效果好,年纪大了学习就困难多了,所以要十分珍惜年少的时光。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出处:宋·苏轼《别岁》
释义:不要去叹息已逝去的时光了,而要抓紧即将辞去的新的时光。嗟:叹息。行:行将。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出处:元·文天祥《夜坐》
释义:少年很快就老了,而自己理想的实现却很遥远。逶迤:长远而曲折。
【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少年行》
释义:春天的花朵不红艳艳后,还不如小草;少年时不善于打扮,还不如老去。意思就是珍惜青春,要有所作为。不美:不善,不好。
名句拾遗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错过了学龄再去求学,就是很勤奋下苦功也难得到成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处:《论语·子罕》
释义:时间像流水一样奔流而去,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出处:《论语·阳货》
释义:时间迅速流逝,岁月是不等待人的。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出处:《荀子·法行》
释义:少壮时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本事。
【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出处:《荀子·强国》
释义:按月计算不如按日计算,按季计算不如按月计算,按年计算不如按季计算。意在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时,难得而易失也】
出处:汉·刘安等《淮南子·说林训》
释义:光阴难于得到而容易失去。
【争寸阴而弃珠宝】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释义:宁愿争得短暂的时间而舍弃贵重的珠宝。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出处:战国·屈原《佚题》
释义:百两黄金可以买骏马,千两可以买美人,万两可以买来官位,青春去哪里买呢?
【春色无情容易去】
出处:宋·欧阳修《玉楼春》
释义:春天是那么短暂,它很快就会过去的。比喻人的青春有限,应珍惜年华,努力向上。
【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
出处:宋·林逋《省心录》
释义:已经过去的岁月不可能再回来了,尚未到来的日子不能一味等待,而现在的时光一定不能失去。说明不能沉溺于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是要牢牢抓住当前。
【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
出处:元·王和卿《自叹》
释义:花朵过了春天颜色消退,月亮过了十五光辉稀少。比喻人过了青壮年之后,精力就要衰退。所以应当珍惜年华,努力奋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
释义:花凋落还有再开之日,人老了青春不会再回来。这用来告诫人们在青少年时,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出处: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释义:志士珍惜一年的光景,贤人珍惜一日的光景,圣人则珍惜每时每刻。
谚语集锦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释义:枯木到了春天会再次发芽的,但人老了不会再度还童,告诫我们须珍惜时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释义:光阴快得像射出的箭,日月走得像织布机上的梭。指时间过得很快。
【光阴黄金难买,一世如驹过隙】
释义:黄金难买光阴,人生如世间过客。形容人生短暂,应万分珍惜。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释义:到没钱时才戒酒,到年纪老了才开始学习,已经太晚了。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释义:修补漏洞的房子要赶在晴天,读书学习应利用自己年轻的时光。意为年轻正是学习的好时光。补漏,修补漏的房子。趁年轻,利用年轻的时光。
【少勿学,老上吊】
释义:少年不学习,老了就急得上吊。老上吊:比喻年老时因没有学识成为无用之人而急得上吊。
【现时勿学用时迟】
释义:现在不学习,等用的时候就来不及了。意为用而学,从现在开始。现时:现在,这时候。勿学:不学习。迟:指后悔晚了,再学来不及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释义:同样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金子,但是金子却买不到光阴。形容时间宝贵。
【懒汉可以撕掉日历,但不能留住时间】
释义:说明时间在流逝,不因人的意愿而停留。
【宁抢今天一秒,不等明天一分】
释义:宁可珍惜今天的一秒钟,也不期待明天的一分钟。
歇后语荟萃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释义: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要观灯赏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天观灯,岂不是晚了七个月?所以说迟了大半年。比喻不珍惜时间,很多事情来不及了。
【戏台上演戏——一晃就散】
释义:比喻时间很短就完了。
【月亮跟着日头走——惜光】
释义:月亮围着太阳转,并靠反射太阳的光发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惜光”既指出月亮借太阳发光这一事实,又暗指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时光。
【张飞戒酒——明天】
释义:张飞戒酒总以“明天”为借口。指人喜欢拖延,不珍惜当下时间。
【花果山的日子——猴年马月】
释义:泛指未来的岁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老侯爬旗杆——不行喽】
释义:比喻多有本领的人,上了年纪就力不从心了。
第四节 实践当中出真知
一个人要想知识渊博,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他的经验和阅历也很重要。当年,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才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常言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的成长是从挫折中得来的,同样,“知识渊博”也是从实践中获取到的。
诗海徜徉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出处: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释义:读书怕读的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既然学了又怕不实行诗中提出的治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昏昏恋枕衾,安见天地英】
出处:唐·刘禹锡《秋江早发》
释义:如果整天留恋被窝,昏昏欲睡,怎能有机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呢?比喻人不接触社会,自然就不会有真正的见识。衾(qīn):被子。英:美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体会不深;要想透彻地了解某件事,非亲身实践不可。绝:彻底。躬行:亲自实践。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出处:宋·苏辙《省事诗》
释义:早年读书对书中所说的道理还不是很理解,但到了晚年审察事物好像得了神助似的。说明年轻时生活阅历浅薄,理解能力不强,随着阅历的加深、经验的丰富,人脉的拓展、理解能力都增强了。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释义:有了知识而不能实行,这种知识是肤浅的。
【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
出处:宋·刘过《多景楼醉歌》
释义:不学古代读书人在书本上理解《六韬》,不学迂腐无用的学者牵强附会地翻译《五经》。举子:封建时代参加应试的人。《六韬》《五经》:书名。腐儒:迂腐无用的学者。穿凿:牵强附会。
【三岁之童皆知之,百岁老人行不得】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释义:三岁儿童都知道的道理,百岁老人也做不到。说明知易行难。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出处:清·刘岩《杂诗》
释义:读书学习虽然可喜,但不如亲身努力实践。
名句拾遗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出处:《尚书·太甲下》
释义:不经过思考,怎么会有所收获?不去实行,怎么会有所成就?弗(fú):不。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
出处:清·王夫之《尚书引义》
释义:君子做学问,从不认为可以离开实践就能掌握到真正的知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赶快回去编织渔网。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释义: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生活,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因脱离实践,而导致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
出处:宋·朱熹《四书集注》
释义:行动起来才知道实践的艰难,因为不力行就不能获得知识。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出处: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
释义:学者贵在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不仅仅是在表面上了解知识。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出处:宋·朱熹《朱熹文集·答吕子约》
释义:做学问只有两个途径,就是掌握知识,并且能加以实践。致知:掌握知识。
【“体验”二字,学者最亲切】
出处: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释义:读书人通过实践去思考问题,感受最为亲切。
【知行兼举】
出处:明·王廷相《慎言·小宗》
释义:知和行都要重视,不可偏废。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出处: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释义:普天下所有的学问,没有只会空谈理论,不参加实践而称得上有学问的。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
出处:清·王夫之《尚书引义》
释义:君子学习,离开行动必然不能获得真知。必:必然。
【知虽良而能不逮,犹之乎弗知】
出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释义:虽有良好学识但身体力行的能力却不足,这等于不知。逮:及。
【以知为首,尊知而贱能,则能废】
出处: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过分强调知而轻视实践,人就会失去实践能力。能:实践,实践能力。废:废弃。
【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出处: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从见闻得到的知识,不如心中已了解的,心中了解的,不如经过实践体验的。喻:了解,通晓。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出处:魏源《魏源集》
释义:接触事物然后获得知识,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就知道实践的艰难。
谚语集锦
【子不夜行,安知道上有夜行人】
释义:你不走夜路,怎么知道路上有走夜路的人?比喻没有亲自去实践或经历,就不知道真实情形。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释义: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这件事情的见识。
【不当撑船手,不会摸篙竿】
释义:比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增长才干。篙(gāo)竿:撑船的竹竿。
【三年药店半郎中】
释义:在药店里管了三年柜台、配了三年中药,不是医生也懂得一半医道。比喻多接触某方面知识,慢慢就可能无师自通。三年:泛指多年。半郎中:成为半个医生,意为懂得了一半医道。郎中:旧时草药医生。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释义:眼睛看过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比喻见得再多也不如亲身体验。眼过:见到过。手过:过手,动手做过。
【不蹚河不知水深浅】
释义:不从河中走过去就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比喻不实践就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蹚(tāng):从有水的地方走过去。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释义:比喻实践才能出成果。
【闭门画花不如走马观花,走马观花不如下马栽花】
释义:关起门来画花不如大略地观察一下花朵,大略地观察花朵不如自己亲自栽种花朵。比喻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动手实践。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
【肚里几本经,文章见高低】
释义:肚子里有多少学问,写篇文章就一见高低。
【墙上画饼不能吃,纸上画马不能骑】
释义:说明空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歇后语荟萃
【象棋斗胜——纸上谈兵】
释义:依靠象棋战胜对手,就像在纸面上谈论打仗而已。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故事漫谈
战国时的赵括,他谈论起用兵问题,头头是道。但是用起兵来,昏着迭出,最终全军覆没,身败名裂。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是:理论是重要的,但是实践更重要,不能将理论贯彻到实践,那就是空谈。
【弹花匠的女儿——会弹(谈)不会纺】
释义:“弹”与“谈”同音,形容只会说不会做。
【孔夫子的背包——书呆(袋)子】
释义:讽刺只知道啃书本,不懂联系实际或缺乏生活经验的人。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释义:个头矮小的人打狼,只知道喊叫却不知道向前冲。比喻光说不练,没有实际行动。
【雄鹰的翅膀——练的】
释义:雄鹰的翅膀之所以坚硬,是长期飞翔的结果。比喻取得成就是反复学习、实践的结果。
【五件夹衣——(十件)实践】
释义:“实践”与“十件”同音,说明实践很重要。
【一本书通读到老——食古不化】
释义: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一直读到年老,还是不能理解。形容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额头上挂钥匙——开开眼界】
释义:比喻看到美好或珍奇的事物,可以增加知识,增长见识。
第五节 读书有学问
学习离不开读书,有效地读书是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向人请教相结合、按照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读书……读书光靠学还不够,还要多动脑思考并且寻找读书的捷径,这样才能求得真学问。反之,只埋头苦读不去思考,必然收获甚微。
诗海徜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释义: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攻:琢磨。学习其他科目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利于我们增添学习方法,缩短学习差距;有利于我们拓展思路,增强创造性思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处:《诗经·卫风·淇奥》
释义: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在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释义:要区分并剔除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学习继承《诗经》中的优良手法,广泛吸收各家教益,熔众家之长于一炉。说明对以前的作品应去伪存真,并博采众长。风雅:是《诗经》中的两大部分,也是古人作诗的最高标准。转益多师: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家学习。
【书生如鱼蠹书册,辛苦雕篆真徒劳】
出处:宋·刘过《从军乐》
释义:死读书如同蛀书虫,再辛苦也是徒劳无益。鱼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出处:宋·欧阳修《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释义:只有孜孜不倦地吟哦每一个文字的含义,才明白文字中的其乐无穷。
【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宋·苏轼《送安惇落第诗》
释义:古人所著的书要不厌其烦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出处:宋·陆九渊《读书》
释义:读书切忌马虎匆忙、急于求成,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会发现里面有无穷的趣味。涵泳:慢慢体会消化。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出处:清·徐供钧《书怀》
释义:读书贵在能够对书中的主旨心领神会,而不必过于拘泥于它的章节和句子。神解:心领神会。事:从事,治事。
【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出处:清·袁枚《遣怀杂诗》
释义:心里体味到了书中的含义,那甜美的滋味胜过于畅饮陈年老酒。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出处:清·郑板桥《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
释义:读书很多,却抓不住重点,就如同暴发户为如何花钱而苦恼一样。
名句拾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研究,就会孤陋寡闻。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以安诗】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不先学习操弄弦琴,指法就会不娴熟,弹不好琴;不先学习各类比喻,就写不好诗。这说明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出处:《尚书·仲虺之浩》
释义:好问必多知,自以为是则学不到东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出处:《孟子·离娄下》
释义:广泛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以后,再加以简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一味迷信书本,就不如没有书。
【学者博览而就善】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释义:治学者要广泛地阅读,并且要吸取其中正确、有用的内容。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篇》
释义:博闻广识要掌握要领,有高明的见解才好。守:掌握,保持。
【好读书,不求甚解】
出处: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释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出处:宋·朱熹《读书之要》
释义:(学习)要一点点来,熟读书本并要严谨认真地思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
释义:读书要做到三点:用心去体会,用嘴去朗读,用眼睛去阅读。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出处:宋·苏轼《又答王庠书》
释义:书籍又多又杂,不可能全读,须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善读书惟其意,不惟其文】
出处:明·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
释义:善于读书的人,要注重文章的深刻含义,不单追求其文采。
【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出处: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
释义:只管自己埋头苦读,而不去请教别人,虽然读了很多书,只不过是个笨人罢了。钝汉:笨人。
【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出处: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
释义:善于读书的人,采用钻研和浏览的方法。钻研才能深入理解,浏览就能博览群书,不致遗漏。
【不学问者,学必不进】
出处: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释义:学习不勤请教别人,学业就无法进步。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出处:清·王豫《蕉窗日记》卷一
释义:学习要从切实需要处下手,就一定会有收获。
谚语集锦
【好记性弗如烂笔头】
释义: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记。
【学习不温习,雨过湿地皮】
释义:只学习而不温习,就像雨下在潮湿的地面上。比喻起不到任何效果。
【窍门满地跑,就看找不找】
释义:窍门有很多,就看你肯不肯用心去钻研。
【雨勤水草好,口勤学问高】
释义:雨水下得勤,水草就长得茂盛;多开口问问题,才会提高学问。
【读书不想,隔靴搔痒】
释义:光读书不思考,犹如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读书学习没有抓住要点。搔:抓。
【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念口生】
释义:三天不做事就不熟练了,三天不念书就不会读了。说明坚持不懈是读书学习的法宝。
【种田不离地头,读书不离案头】
释义:种田离不开土地,读书离不开书桌。案头:书桌。比喻找适合读书的地方。
【广学细琢得知识,细嚼慢咽得滋味】
释义:广泛学习,细细思考才会学到知识,慢慢去体会才能感到学习的快乐。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释义:比喻学习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滥。
【强记不如善悟】
释义:强行记住不如善于理解、明白。
歇后语荟萃
【吹喇叭响爆竹——有鸣有放】
释义:比喻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变通。
【骑马观花——不深入】
释义:骑在马上看花,看得不仔细。比喻学习应该由浅入深。
【冬天不戴帽子——动动(冻冻)脑筋】
释义:“动”与“冻”同音,比喻读书要认真思考。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释义: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狗熊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
释义:常用来比喻学了就忘。
【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
释义:比喻专找软者欺负或先从弱的地方下手。
【纸糊的窗户——一点就破】
释义:用纸糊的窗户,轻轻一点就破了。比喻一经别人指点后,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说明遇到不会的问题应向别人请教。
【张松阅书——一目十行】
释义: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释义: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囫囵:整个儿的,完整的。吞:咽下去。
故事漫谈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多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里多危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