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中海岳:祝允明人生与书学考论
- 朱圭铭
- 2261字
- 2021-01-05 12:13:58
第二节 力倡古文辞 书文噪吴中:祝允明青年时期的生活(成化十四年至弘治四年)
祝允明于成化十四年(1478)娶吴门前辈李应祯之女为妻,次年即成化十五年(1479)入学为生员,后因才学出众,深受学官赏识,得补廪生,自此步上了漫长而坎坷曲折的求取功名之路。阎秀卿《吴郡二科志·文苑》中言祝允明:
初在郡学,御史山阴司马垔按直隶,檄郡学有博学能为古文辞者,免课书,更殊礼遇。郡以允明当。垔按吴,允明从诸生中擢行相见礼。侍郎徐公贯尝读允明所为文,爱之,数加存问。由是延誉两都,知与不知,莫不曰允明天下士也。[8]
司马垔、徐贯二人的赏识,使得祝允明之名声一时享誉南北二京,为天下名士,然而令人可叹甚至颇具戏剧色彩的是,祝允明在学业上并未因此而一举取得功名,甚至连乡试皆连续四次不售。
青年时期的祝允明虽然在功名方面无甚成就可言,但其诗文书法却在吴中名声日隆。这一时期的祝允明大抵博学众长,凡天文地理、释老方技、稗官杂家、幽遐嵬琐之书,无所不览,发为文章,则茹古涵今,无所不有。祝允明此阶段与友人都穆并以古文辞名于吴中,致使后来比其年龄稍小的文徵明、唐寅、张灵等皆追随其中,文酒唱酬,作书绘画,共倡“古文辞”,不间时日,深相契合,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祝尤以“古邃奇奥”的文风,为时所重。文震孟云:“(祝)于古载籍靡所不该洽,自其为博士弟子,则已力攻古文词,深湛棘奥,吴中文体为之一变……蓄古法书、名籍……缘六经而旁饬之,庀材复古。”[9]祝允明的友人王锜亦曾记述祝氏在青年时期成名后,一时门户常满而应索其文的情形:
希哲作文,杂处众宾之间,哗笑谭辨,饮射博弈,未尝少异。操觚而求者,户外之厅常满。不见其有沉思默构之态,连挥数篇,书必异体。文出丰缛精洁,隐显抑扬,变化枢机,神鬼莫测,而卒皆归于正道,真高出古人者也。自著有《蚕衣》《浮物》《心影》《吴材小纂》《南游录》等书,共百余卷。所尊而援引者五经、孔氏。所喜者左氏、庄生、班、马数子而已。下视欧、曾诸公,蔑然也。余闻评之曰:“秦、汉之文,濂、洛之理。”自谓颇当。希哲方二十九岁,他日庸可量乎![10]
随着祝允明的成长及其名望的提升与确立,其在吴门文化圈中也越来越扮演着比较重要的社会角色,而这种角色转变应该首先来自家族内部。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贞,在其十三岁时即成化八年(1472)就已去世,而祖父祝颢与父亲祝同于成化十九年(1483)去世,其时祝允明亦仅二十四岁。前文已有所交代,祝颢至祝再及祝允明,祝家已两世单传,从这个层面来讲,随着祖父与父亲的离世,年轻的祝允明作为其家族中唯一的传宗接代之男性,无形中成为家族与社会联络的最重要的角色。少了内外二祖的庇护,青年时期的祝允明已从少时被动的不自觉的陪同内外二祖与吴中众多前辈相互交往,转变为主动的自觉担当。祝氏后来与友人的信中,曾言及青少年时期一些生活情形:
仆之少也,窃幸生于贤邦仁里,而出乎诗礼之庭。当是时也,恬然不知米布之价,况余事乎?日惟从先人求纸笔耳,暗室独坐,每自泰然而喜,以为生得内外尊长之诲迪,若不是二三十粗成人也,忽而受室,倏而抱子,曾未转首而继遭大罚,群美顿革,霍然如电掣星过,凡举其所恃以泰然者,邈不知所在也。[11]
家庭所遇到的客观情况,迫使青年时期的祝允明必须尽快地转变角色,从而维护与保持与家族相关的复杂的社会网络,传承诗礼儒学家风,而这种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说是他的义务和责任。关于这一点,祝允明传世的这一时期所撰的诗文皆可充分印证。成化二十一年(1485),祝允明祖姑祝妙靖逝世,祝允明为撰墓志铭;弘治四年(1491),祝允明的另一个外祖父陈绅卒,亦是祝允明为撰墓志铭。如果说这两篇墓志铭的撰写为祝允明分内之事,那么另外一篇为其先人所撰的墓志铭似乎更能说明祝允明在整个大家族中地位与角色的变化,此即为其外祖母蔡妙真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去世时,祝允明代母舅徐铸为撰墓志铭。祝允明为什么会代母舅作外祖母的墓志铭,似乎也不难理解,无外乎其母舅不善诗文,或者是徐氏族人中擅诗文者已甚少,再就是祝允明其时已为整个大家族在吴门文化圈中最有社会影响的人物了。
不仅仅在诗文方面,祝允明青年时期的书法才能在吴门也得以逐渐彰显。明代中期吴中文士之雅集交往,除了游历山水、诗酒唱酬之外,书画乃为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与媒介。在当时的文艺环境中,即席挥毫以书画相赠,或共品前贤书画,咏题颂赞,也是培植或维系友情的重要方式。从祝允明现在传世的书法作品及历代著录的有关作品来看,其青年时期的作品也占据相当重要的比例,这些作品对我们今天研究其早期的书法风格可谓至关重要。祝允明青年时期的书法作品和相关墨迹,大抵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有部分作品或墨迹正是其与吴中诸多前辈雅集交流时,应请而完成的。如成化二十二年(1486)夏,是年祝允明二十七岁,应吴宽之请作小楷《林酒仙诗》卷,卷后并有吴宽、沈周、唐寅等唱和题咏,同年,还应沈周之请,为其撰书《秋轩赋》。弘治元年(1488)立夏,沈周为乡人郑景顺绘《训子图》,祝允明赋诗题其后,同年,沈周的妻子去世,李应祯为撰《沈启南妻陈氏墓志铭》,而楷书此铭者也为祝允明。弘治三年(1490)十月,祝允明有小楷诗和吴宽所题倪瓒《秋林远岫图》(图2-1),吴宽原题时间为成化十六年(1480),此卷上另有文徵明、彭昉等人题和。从上述作品可以看到祝允明少时即于书法一途表现出的天赋与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到了青年时期,这一特长在吴门开放的人文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他在沈周、吴宽、王鏊等前辈及同辈友人的提携推重之下,进而成长为吴门书家群体中新一代的领袖。
图2-1 祝允明和题倪瓒《秋林远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