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余论

酿成中平六年的政治动乱,不仅中枢最高官员大将军何进要负责任,世族代表人物袁绍也难辞其咎,董卓只是妄想收拾烂摊子而越搞越乱罢了。正史中对何进的批评性论调并不完全符合事实,也不完全公平。外戚与宦官的拉锯战在中平六年出现玉石俱焚的转折,和何进、何氏的根基软弱不无关系。以往东汉皇帝保持和世族联姻,因此外戚根基强大,虽有“跋扈将军”如梁冀者,却未再出现一个“王莽”,虽然数次由太后立天子,但没有废过一个皇帝,太后和外戚掌权都有理由,时而天子可以借助宦官制裁外戚,打击世族,为皇权伸张扳回一局,而即使有党锢,皇权与世族的微弱平衡基本保持着。世族人士以外戚身份掌权比较有利,已经让家族利益最大化,不必冒篡逆风险成众矢之的。皇权在外戚劫持下是虚弱的,但却不是致命的,[73]皇权可以和宦官互助,但世族外戚不容宦官及其寒门党羽得势。汉灵帝想巩固皇权,避免再出现世族外戚,把宦官、外戚都变成听话的爪牙,但不能控制整个强大的世族集团,但其权力格局安排事与愿违。他一死,中平政局呈现了两个失衡点,就是软弱孤立的寒门外戚首度出现,并成为中枢权力链条的薄弱环节,以及世族代表袁氏企图向皇权和宦官势力曲线反攻。寒门外戚无论与宦官还是世族都存在潜在矛盾,很难掌握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高难度平衡点,即使一时得势也要面对未来成年皇帝的对立。袁绍的积极推动,最终导致外戚与宦官的玉石俱焚,体现了皇权与世族关系的最终失衡。但董卓的偶然入局却使世族失去渔翁得利作赢家的机会。由于黄巾起义和平羌兵乱的影响,地方军事权力抬头,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关系有所失衡,形成了一个“火药桶”,入京前董卓的专横就是例证,[74]何进也不得不重视这些地方军事力量。灵帝设置州牧就是企图有所矫正,但一开始以宗亲居多的州牧就各怀心腹,图谋自立自保。袁绍通过发起讨董,彻底引爆了这个“火药桶”。黄巾起义没有能推翻东汉王朝,可是外戚将军和地方军阀却借镇压脱颖而出。袁绍作为世族领袖级人物对瓦解东汉起了不小的客观消极作用。《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张让、赵忠等宦官跳河前向少帝和陈留王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75]这倒也算接近事实。中平政乱,是东汉皇权和世族的两败俱伤。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但袁绍利用何进这个薄弱的中枢权力环节,推动政争破坏了中枢权力的运行。


[1]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五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253页。

[2] 《后汉书》卷六六,第2174页。

[3] 《后汉书》卷六九,2246页。

[4] 《后汉书》卷六九,2246页。

[5] 《后汉书》卷八,第348页。

[6] 《后汉书》卷四三,第1472页。

[7] 《后汉书》卷五七,第1852页。

[8] 《后汉书》卷五七,第1852页。

[9] 《后汉书》卷五七,第1852页。

[10] 《后汉书》卷八,第333页。

[11] 《后汉书》卷八,第341页。

[12] 《后汉书》卷八,第341页。

[13] (东晋)袁宏:《后汉纪》卷二四,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72页。

[14]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890页。

[15] 《后汉书》卷六九,第2246页。

[16] 《后汉纪》卷二五,第494页。

[17] 《后汉书》卷一〇,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321页。

[18] 《后汉书》卷五三,第1753页。

[19] 《后汉书》卷三五,第1208页。

[20]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4页。

[21] 《后汉书》卷七四,第2374页。

[22]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3页。

[23]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4页。

[24]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4页。

[25]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4页。

[26] 《后汉纪》卷二五,第494页。

[27]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4页。

[28]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5页。

[29] 东汉皇帝多短命,太过可疑,和宫廷斗争不无关系,但只有少数如冲帝留下了明确的毒害记录,从灵帝的家庭关系和权力斗争看,灵帝有可能改立陈留王为太子,由董太后和蹇硕来监护,而何太后为防止这一可能性发生而毒死灵帝,随后何进再来杀蹇硕和董太后,这种可能性于情于理都有可能,但是没有直接证据留下,仅属推测。

[30] 《后汉纪》卷二五,第494页。

[31] 《后汉纪》卷二五,第495页。

[32] 《后汉纪》卷二五,第495页。

[33] 《后汉书》卷一〇,第449页。

[34] 《后汉书》卷一〇,第450页。

[35] 《后汉纪》卷二五,第495页。

[36]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9页。

[37] 《后汉纪》卷二五,第495页。

[38] 《后汉书》卷六九,第2252页。

[39]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9页。

[40]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9页。

[41]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9页。

[42]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9页。

[43] 《后汉纪》卷二五,第495页。

[44] 《后汉纪》卷二五,第496页。

[45] 《后汉书》卷五九,第2251页。

[46]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900页。

[47]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6页。

[48]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4页。

[49]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6页。

[50]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8页。

[51] 《后汉书》卷六九,第2250页。

[52] 《后汉书》卷六九,第2323页。

[53] 《后汉书》卷六九,第2323页。

[54] 《后汉纪》卷二五,第497页。

[55]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6页。

[56] 《后汉书》卷六九,第2252页。

[57] 《后汉纪》卷二四,第464页。

[58] 《后汉书》卷七四,第2373页。

[59] 《后汉书》卷七八,第2534页。

[60]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0页。

[61]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0页。

[62]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1页。

[63] 《后汉书》卷六九,第2252页。

[64] 《后汉书》卷七四,第2374页。

[65] 《后汉纪》卷二五,第497页。

[66] 《后汉书》卷七四,第2374页。

[67] 《后汉纪》卷二五,第497页。

[68] 《后汉书》卷七五,第2438页。

[69]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907页。

[70] 《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907页。

[71] 《后汉书》卷七四,第2376页。

[72] 《后汉书》卷四五,第1523页。

[73] 世族对国家权力的劫夺,对于个别皇帝而言是致命的,但是对皇权而言并没有造成终结。

[74] 董卓在灵帝朝已经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不肯入京:“初,灵帝征董卓为少府,卓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言:“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率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朝廷不能制。及帝寝疾,玺书拜卓并州牧,今以兵属皇甫嵩。卓复上书言:‘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捶。’……(嵩)乃上书以闻。帝以让卓。卓亦不奉诏,驻兵河东以观时变。”见《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7页。

[75] 《后汉书》卷七八,第2537页。正史记载何进部属和袁术杀入皇宫后,张让、赵忠等大宦官劫持天子、太后、陈留王和官属人员等出逃。但是此事的历史真相也可有两种解释,一是宦官“劫”即“劫持”,二是天子、太后、陈留王和官属等人跟随宦官,或者说由宦官保护下出逃。其实都存在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