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无论是革命政党时期,还是在执政党环境下,始终都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纵观97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和胜利,都同全党的学习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学习观,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学习观”。所谓“学习观”就是对学习总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学习观回答的问题是人类和个体如何学习的问题,是对学习发生过程的实然性的描述。对于如何学习?文章强调,“一是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进行的;二是关于学习组织的问题,即应该如何组织人的学习,如何学习才会更有效”。[1]也有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观是学习活动、教育和文化背景共同作用的产物,既受个体因素(如学习活动经验、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所学学科领域和课堂教学的影响,而且还受环境(如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认知过程和策略、自我调节以及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位学者提出了学生学习观的综合结构:横向上,个体的学习观包括不同的因素维度,一般涉及知识本质观、学习实质观、学习过程观和学习条件观。纵向上,每个因素维度分为不同的层次或阶段,经历了由机械反映的、客观主义倾向到建构主义的、人本主义倾向的发展,各层次之间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进而构成一个纵横交叉的结构来描述个体学习观的发展水平和个体间的学习观差异。[2]还有学者认为:学习观是个体对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潜在的元认知知识,对个体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均有重要的影响。学习观包括一般学习观与学科学习观两个层次。一般学习观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潜在的认识,涉及对知识经验及其掌握的本质、形式、过程、条件、结果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学科学习观是学生在学习各种学科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科知识的性质与学习过程的认识。[3]更有学者根据研究学习观的内容将学习观界定为三类:第一类为宏观层次的元学习观,也即关于一般基础性的学习观,主要是全面探讨学习观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学习、知识、认识等;第二类为中观层次的学习观,主要是从某一个时代、某一类学习者、某一个学习阶段角度分析学习观问题,例如知识社会中的终身学习观、全面学习观,或者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教师等的学习观;第三类为微观层次的学习观,主要是研究特定学习阶段某一具体学科的学习观,如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观、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观等,或者是某一个古今中外著名历史人物、名人大家的学习观,如孔子、毛泽东、夸美纽斯、罗杰斯等人的学习观。[4]

总之,学习观就是对学习总的看法,应该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作风、学习制度、学习能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说到底学习观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围绕着“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一学习观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构成的科学理念。

作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大党而言,能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能否使每一名党员都搞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不仅事关全体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的提升,且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探究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研究,在认知上基本是一致的。笔者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学习观,带有以下三点初衷:

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学习观更具典型意义。对于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研究,多数学者侧重在延安时期和21世纪以来学习型政党建设,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研究明显不足,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伟大历史使命,各级干部对学习如饥似渴。由于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学习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转移,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才得到恢复和发展。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经历,即:学习的比较好——学习的不太好——学习转入正轨——学习创新的过程,既有助于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整体学习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又能够深入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学习特点与规律。

第二,将新中国成立后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特点进行比较和思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强调学习、加强学习的阶段。同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学习观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念,使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科学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而这两个时期同样值得反思,为什么在主观主义得到清除的情况下,在学习取得相当成效的进程中,仍出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脱离的状况,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极大的危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延安整风时期就已经得到基本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又开展了几次整风学习,为什么在改革开放进行30多年后,党内“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仍特别猖獗?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有助于增进“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

第三,出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中共十九大党章指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而要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就必须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居安思危、增加忧患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真正做到“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更好地承担起伟大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作为执政党,如果不加强学习,紧跟时代趋势,势必影响自身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势必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正是肩负着如此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实现质的发展和进步。可见加强学习是使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制胜法宝。

第二,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需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的确,前进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深水区,要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其目的就是希冀通过全党深入的学习,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中国共产党虽然历来重视学习,但在学习理念的形成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革命战争时期,教条主义学风和党八股曾盛行一时;即使在和平环境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学风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极大的灾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曾经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猖獗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现象。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学习理念,就是要搞清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好书?为什么将学习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前进,反之就会使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挫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始终将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地位?为什么中共中央要建立集体学习制度,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学习问题置于民族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

研究上述问题都是为了探索中国共产党学习理念形成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以便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更好地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学习理念与制度。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还必须对国内学界在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研究现状作一总体分析。纵观学界研究,用中国共产党学习观名义进行研究的文章不多,但研究中国共产党学习内容的文章和著作较为丰富。笔者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统计,专著大约有十几部,正式发表的论文至少有百余篇。探究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整体研究。如前所言,用中国共产党学习观名义进行研究的文章不多,整体研究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著作与文章也不多。在不多的研究中,丁俊萍撰写由长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史》、王炳林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贾春锐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历史演进》和杜鸿林、万奎撰写的《论党的学习自觉——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之路的回顾与思考》比较有特色。

《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史》一书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历史为背景,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一文则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新世纪六个阶段的学习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提出党的历次学习活动都极大地推进了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坚持优良学风,使学习形成制度、养成习惯,领导干部做好表率,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历史演进》一文从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一重大理论难题展开论述,将重心落脚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论述上。《论党的学习自觉——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之路的回顾与思考》,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学习理念上的变化及其特点。

第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所有研究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著作与论文中,研究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著作与文章最多。在著作方面,例如黄海波撰写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创建学习型政党干部培训读本》,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念。著作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循序渐进工作方法、“两手抓”工作方法。蒋仁勇撰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该书在党建研究思路上另辟蹊径,提出用“大党建”视野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课题,并从十个方面论证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创新。谢春红撰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一书论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的逻辑起点、理论基础与内涵特征、时代方位与学习诉求、内容架构。于景森撰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习型政党研究》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两部著作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的历史方位与理论来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学习型政党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原则、目标和重要工程,而且从实例的角度进行了案例分析。戴焰军撰写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书从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出发,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李爱平撰写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用手册》一书贴近现实,侧重针对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的解决,且穿插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关的流程图。张荣臣撰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读本》,主要介绍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以及具体的方法途径。吉利撰写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从学习型组织理论出发,论述了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论、模式和实施情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是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的实践篇,其目的主要是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下初步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环节,并结合党内已有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案例进行分析。王东、刘军撰写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论》一书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高度概括和系统阐发。康沛竹主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问题研究》一书是一本论文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由学习出版社出版的《论学习:重要论述摘编》,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学风建设与学习方法,主要是配合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研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文章比较多,例如:李景田的《树立良好学风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保证》,姚东的《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方法论》,吕东升的《建设学习型政党 永葆党的先进性》,程冠军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杜鸿林、万奎的《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张华的硕士学位论文《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学习时报》发表的《建设学习型政党和江泽民同志的学习观》,王礼鑫、许凌飞的《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制度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等。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内容上:

其一,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方法,学习型政党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原则、目标。姚东的《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方法论》提出,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学习目标上立足实践、学习内蕴上坚持主客观相符、学习脉络上传承创新、学习视界上放眼全球、学习情感上胸怀群众、学习氛围上营造良好学风和朴素文风。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坚持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其二,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制度建设,特别是论述了中共中央集体学习制度。王礼鑫、许凌飞的《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制度与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张华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的论述尤为突出。

其三,论述了毛泽东、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学习理念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杜鸿林、万奎的《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学习时报》发表的《建设学习型政党和江泽民同志的学习观》等文章均对毛泽东与江泽民的学习理念与不同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

第三,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研究是一个热点,文章较多,主要有高璐佳的《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廖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重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黎晓岚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的建构与评价》,较有特色。高璐佳的《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是其博士学位论文,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研究视角,将延安时期的学风建设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错误学风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以及延安时期的学风建设对新时期我党学风建设的借鉴意义。旨在深化学界对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的认识,揭示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内在规律。黎晓岚的文章提出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的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建立和逐步完善在职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组织制度、指导制度、保障制度和考评制度。认为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不仅为这一时期的理论学习取得实效提供制度保障,为以后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奠定基础,积累经验,更是关系到党根本发展大计的战略举措,对党的发展影响深远。廖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重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学习理念是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一个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运用先进的学习理念指导社会实践,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党的学习。

第四,对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研究。在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研究上,关于学风建设的著作与文章也不在少数,其中主要有:阎树群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孙凌云的《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奚洁人的《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罗凤琳的《论毛泽东学风建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陈秀梅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注重学风》等。阎树群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该书采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及科学比较的研究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学风理论与实践。同时概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风建设思想,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理论源头;阐述了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的最新成果。孙凌云的《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中,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罗凤琳在《论毛泽东学风建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指出,毛泽东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理论和思想上的成熟程度,也从中折射出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第五,对习近平学习观的研究。随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究的深入,对习近平学习观的研究有了明显增加。据中国知网统计:明确研究习近平学习观的文章有20篇之多,硕士学位论文有两篇。其中郑金鹏的《论习近平的学习观》提出:“习近平的学习观,系统分析了全党同志为什么要加强学习的价值认知;就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向群众学习,多读书、多实践、多调研的思路。习近平的学习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继承和发展。”[5]

占志刚在《习近平同志学习观初探》一文中强调:“习近平同志的学习观,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全党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全面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学习境界的层次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性等关键问题。习近平同志的学习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对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6]

于伟峰、孙兵兵、宋晓霖的《论新时期习近平学习观的伟大贡献》一文将习近平学习观的伟大贡献概括为五方面:适应时代发展是习近平学习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永葆党的蓬勃生机是习近平学习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是检验习近平学习观的唯一有力标准;调查研究是习近平学习观的重要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是习近平学习观的重要工作学风。[7]

万奎在《习近平的新型政党学习观及其现实启示》一文中强调,在“深厚的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习近平围绕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如何保障学等问题,建构起了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政党学习观”;同时提出“习近平的新型政党学习观的现实启示是:教育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习近平的新型政党学习观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8]

在阐述了本书写作的意图和分析了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笔者以为本书研究的创新之点是:

第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学习理念、特点与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重心放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的基本理念而展开。

第二,从时间节点上讲,本书下限截止至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通观所有研究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专著,很少涉及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

第三,本书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是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观进行了全方位研究,特别是对习近平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使“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论断更加清晰。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坚持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相结合,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献进行搜寻与整理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学习理念进行比较研究,努力探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1] 郑太年:《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5期。

[2] 刘儒德:《论学生学习观的结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 周琰:《国内学习观研究述评》,《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4] 严丽纯:《我国学习观研究综述》,《教书育人》2011年第10期。

[5] 郑金鹏:《论习近平的学习观》,《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6] 占志刚:《习近平同志学习观初探》,《观察与思考》2014年第3期。

[7] 于伟峰、孙兵兵、宋晓霖:《论新时期习近平学习观的伟大贡献》,《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8] 万奎:《习近平的新型政党学习观及其现实启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