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视域下的纪录片主体性研究
- 张欣
- 2530字
- 2020-11-29 16:45:28
总序
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64年,创办新闻学专业;1995年,创建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我们欣喜地和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一起,庆贺新闻传播教育50周年;2015年,我们又迎来了建院20周年的华诞。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首先要向悠久的历史传统致敬。50多年前的今天,一群富有新闻理想的青年学子,就是在这一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追逐梦想的历程。他们的拓荒之旅,至少在这样一些方面持续地影响着晚生后辈。第一,对事实真相持续不断的寻找。今天我们念念不忘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可以从那代新闻人与城乡大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老旧照片中得到印证的。第二,对民生百态的精准描述表达。翻看老新闻,我们也许无法寻获关于民生新闻的概念,但激扬的文字背后,确实是民生、社会的鲜活呈现。第三,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敬重。也许我们所处的百年随园有太多的文化积淀,具体地说,也许是清代才子袁枚创作《随园诗话》时,他的探索遗风犹在,这代新闻人在言谈举止和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底蕴,让我们既骄傲也惭愧,而所有的这些因素,自此以后一直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人的血脉中流淌。此刻,我们理应向这段历史以及开拓了这一段历史的人们致敬!
但是,我们并不厚古薄今,因为前行的历史,总会给那些胸怀抱负的人们以施展身手的舞台。致敬传统,为的是更好地激荡现实。20年前的今天,中文系的新闻学专业与电教系合并组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创了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新格局。我们的事业发展,也迎来了最辉煌的发展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学院现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网络与新媒体系5个系6个专业。拥有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点及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06年获批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新闻学科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唯一的新闻学省重点学科,“十二五”期间,新闻传播学科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新闻学专业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及国家首批特色专业,新闻传播学(类)被批准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同时,学院拥有“中央和地方共建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及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和“江苏省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也挂靠在学院。这些枯燥的概况和数字背后,是我们对新闻传播教育理念进行实践的印记。
首先,在学科建设中,既关照传统,更前瞻未来。在打实本科6个专业的基础上,围绕新闻学博士点及新闻学、传播学等5个硕士点,横向协力、纵向推进。结合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校“211”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和充实学科内涵。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通过完善专业结构,不断用时代要素激活传统学科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关注新闻史论等传统学科,也关注新闻法治与网络舆情等新兴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其次,在人才培养上,以国际化视野、专业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要素。通过关口前移选好生源、团队培育补足养分、论文写作融合项目等方式,致力于培养有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的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中,既有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授,新华网络电视台总编辑兼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副院长崔保国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教授,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叶南客研究员等这样一批学养深厚、极富思想创见的理论精英,也有像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肖泉先生、江苏省记协主席周世康先生、新华日报社社长周跃敏先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周斌先生等这样一批目光敏锐、极富开拓精神的传媒精英。他们和一大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劳作辛勤奉献的毕业生一起,成为我们这个学院最好的新闻发言人。
最后,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致力于在传统基础理论体系中添砖加瓦,更致力于现实理论研究的差异化发展。在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在历史背景下拓展了新闻法制史、民国新闻史研究,在现实维度中拓展了媒介与农村、新闻法治与舆情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学术高点。正是个性鲜明的研究理念,让我们每年都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并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和重大招标项目立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收获和荣誉。
当然,支撑所有这一切的,是我们以14位教授为核心的67人的教师团队。团结、和谐、协作是这支队伍的长期标签。有学者说这是一支最团结的队伍,确实,我一直以此为荣。同时,进取心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创新能力是这支队伍的另一个标签。团队成员用睿智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型塑着学院的精神样貌。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还要向来自社会各方的推动力量致谢。在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中,我们的整体实力虽然处于“全国新闻教育的第一方阵”(方汉奇语),但还属于发展中阶段,基于这种处境,我们就愈加感受到各种推进力量对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价值。作为基层的一个学院,我们也始终感受着各级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在致力于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学校长期把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这是我们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学院事业发展的每个关节点上,兄弟院校专家同仁善意的点拨、有力的支持,或让我们茅塞顿开,或让我们信心倍增。对此,我们心存感念并铭记在心。
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学生和老师、校友和母校的关系是一种最真挚纯洁的关系。因为我们共同的母体时常让我们有心心相印之感:我们有共同的记忆,相同的感怀;我们更有共同的祝福和相同的愿景。感谢历届校友对新闻与传播学院持之以恒、不遗余力的支持!也感谢所有在这所学院执教过的老师以及历届党政领导!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与汗水,成就了我们今天的格局,我们将传承并光大我们共同的事业。
在建院2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出版这套系列丛书,希望能为院庆留下一点有价值的印记,也以此求教于各位方家。关于未来发展,我们无意宏大叙事般宣示更多高大上的目标,但是,我们有信心,在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画卷上,通过全体师生的“求真善学”,留下个性鲜明的鲜亮一笔。
我们一直在努力。
顾理平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