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卦解(2015年修订版)
- 秦敬修
- 2017字
- 2020-11-29 16:42:33
周易序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
易之为书,自伏羲画卦,文王、周公系辞,孔子为十翼,而后卦爻彖象之义始备。以之体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圣人忧天下后世不明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而失中以取祸,故作易以开示之,使人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以明事物之理,以通天下之情,以趋吉避凶也。卦象与辞所以冒天下之道,以开其物,玩辞玩占,所以明理用中以成其务,此易之大用也。
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
是故圣人作易,揲蓍至于十有八变,极其数以索七、八、九、六而成卦,以定天下之象,经文王周公孔子系辞,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今观其辞,则凡中正者多吉,不中正者多凶;动而中乎时宜者吉,悖乎时宜者凶;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吉,反之则凶。盖示人以吉凶悔吝之变,使之循理去私,依乎中以趋吉避凶,而求无大过,因知易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是故易者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而成天下之务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岂容稍存侥幸之心乎哉!
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
万事万物,莫不各有当然之理,所谓散之在理,则有万殊也。然亦莫非人所当行之道,所谓统之在道,则无二致也。性命之理,即太极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一物各具一太极也。统之在道,则无二致,万物统体一太极也。易者,阴阳二气交易变易之谓也,易有太极,则是理寓于气,气载乎理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太极者,性命之理,道之体也;阴阳者,变化之机,道之用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一太极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太极本无极也。
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氤氲交感,变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
万物之生,负阴抱阳,而太极两仪,无不各具。当其生物之始,天地氤氲交感,胚胎养育而有形。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常之性,感物而动,而阳善阴恶,又以类分,情伪出焉,万绪起焉。其原于性命之正者为情,出于形气之私者为伪,情伪交错,而千头万绪之事以起,而吉凶悔吝所由以生矣。圣人作易,所以定吉凶,使人用情去伪,以趋吉避凶,而生大业,所谓开物成务也。是故交易变易者,阴阳之轨道也。六十四卦者,阴阳“”奇“”偶之物也。三百八十四爻者,阴阳之动,所以效事物之善恶,以示吉凶者也。
卦虽不同,所同者奇偶;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
六十四卦虽各不同,皆由()奇()偶交错而成,故其所同者奇偶也。三百八十四爻德位不同,而皆用九六,盖缘以动者尚其变,故其所同者九六也。
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
此言卦爻之象,与画前之易,无所不在,无时而不然。宇宙之间,事无巨细,莫不有卦爻之象与其义,学者宜深体之,不可胶于已形之卦爻,与其卜筮之占焉。
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时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穷,而爻亦未始有定位。
此赞易道之至大至神,而变化无穷,欲学者神而明之,以妙其用也。易与天地准,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故无不包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其用至神,而无不存也。卦之象,似有定也,然时既变则当变易以从道,而卦未始有定象也。爻之位,似有定也,然事物之变,瞬息万端,虽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犹恐不能尽其用,而爻之奇偶,周流六虚,岂有定位乎!
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
承上文而言,索卦明爻,不得拘于一时一事,当神而明之,妙于运用,以应天下之变,然后于交易变易之易理,不相违戾也。
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
易道至大至神,未可拘于一时一事,故必得其理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变化云为,常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吻合无间。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非圣人,其谁能与于此乎?
虽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见者也。已形已见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
画后之易,卦爻悉具,易之已形已见者也,可以圣人之辞,而知吉凶悔吝之占,画前之易,未形未见,不可以名求,乃天地阴阳自然之易,易之原也。不明乎此,而拘拘焉惟卦爻象数之求,昧于易之本源矣,岂得谓之知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