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了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融合了历史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经济学和文化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了概念分析法、归纳和演绎、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概念分析法是对主要概念的内涵、特征和应用进行学理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研究对象。本文在界定民族主义的定义和分析其内涵时,采用了概念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即在研究中首先从历史学研究的要求和目的出发,按照历史学的方法把握韩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脉络,并运用政治学主要是国际关系学理论分析韩国民族主义对韩国的外交决策、国家关系和地区局势的影响,同时对韩国、日本和中国的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以及其各自的目标、特征和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二)创新之处

关于韩国民族主义,国内学者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关研究多是一些见于报纸杂志的零散浅论。本书无论是在研究体系的设立,还是在研究内容的拓展方面,都具有填补这一空白的意义。

本书的具体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研究视角和观点有所创新。本书尝试从历史学和国际政治学相结合的新视角对韩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当代韩国民族主义的特点进行深刻剖析,阐释当代韩国民族主义情绪的萌动对韩国的外交政策、周边国家关系及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反映了客观实际,有一定的科学性。

第二,外文资料收集方面有所创新。为使本书有充分而翔实的资料以支持笔者的鲜明观点,笔者不仅收集了国内专家学者对韩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成果,还广泛收集并归纳了韩国学者研究韩国民族主义问题的最新权威资料,相信这些资料不仅反映了学术界目前的主流观点,而且将为今后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韩国民族主义问题奠定基础。


[1] 韩国称“东海”,下同。

[2] 日本称“竹岛”,下同。

[3] 徐迅:《解构民族主义:权力、社会运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45页。

[4] C.W.Kegley Jr.,E.R.Wittkopf,World Polities:Trend and Transformation,St.Martin’s Press,1995,p.445.

[5] 金大中:《21世纪的亚洲及其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第20页。

[6]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历史教学》2005年第10期。

[7] 〔美〕乔恩·沃伦诺夫:《人为的奇迹——南朝鲜的经济振兴》,作罗龙、郁庆晨译,华夏出版社,1989。

[8] 尹保云:《民族主义与现代经济发展》,《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3期。

[9] 韦山:《韩国人的民族自强精神》,《当代韩国》1996年第3期,第27页。

[10] 陈峰君:《论东亚经济民族主义》,《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第2期。

[11] 陈龙山等:《韩国经济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12] 刘永波:《经济全球化与韩国经济腾飞——韩国现代化成因浅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3] 张宏杰:《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第90~100页。

[14] 李晔、耿昕:《论东亚民族主义的类型与特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15] 庞中英:《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1期。

[16] 王剑峰:《世界化:当代韩国的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59页。

[17] 李文:《东亚的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当代亚太》2006年第12期。

[18] 冯金岭:《韩国民族文化特性与韩国现代化进程》,《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37~38页。

[19] 钱雪梅:《试论朝鲜半岛民族主义的特性及影响》,《世界民族》2006年第2期。

[20] 涂怡超:《后冷战时期东北亚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地区安全》,《兰州学刊》2007年第7期,第55页。

[21] 归泳涛:《民族主义与中日韩三国近代的历史观》,《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

[22] 蔡建:《韩国:文化民族主义不足怪》《世界知识》2007年第5期,第60页。

[23] 赵博渊:《碰撞中的中韩民族主义》,《南风窗》2008年第5期,第74页。

[24] 李建明:《论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学理论》2008年第18期,第44页。

[25] 王生:《民族主义:刺激韩国发展的双刃剑》,《中国民族报》2008年7月25日,第5版。

[26] 王生:《试析韩国政治民族主义对21世纪初朝韩关系发展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第167~171页。

[27] 赵立新:《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日民族主义的冲突与整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第75页。

[28] 〔韩〕郑周永:《我的“现代”生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第226页。

[29] 〔韩〕陈德奎:《韩国的民族主义》,汉城:现代思想社,1976。

[30] 〔韩〕金宇泰:《韩国民族主义研究》,釜山:釜山大学出版社,1984。

[31] 〔韩〕金用郁:《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汉城:博英社,1979。

[32] 〔韩〕金孝全:《近代韩国的国家思想》,汉城:哲学与现实社,2000。

[33] 〔韩〕慎镛厦:《韩国抗日独立运动史研究》,首尔:景仁文化社,2006。

[34] 〔韩〕具汰列:《韩国国际关系史研究》,汉城:历史批评社,1995。

[35] 〔韩〕文承益:《韩国民族主义的理念》,汉城:亚细亚政策研究院,1977。

[36] 〔韩〕朴赞胜:《民族主义的时代》,首尔:景仁文化社,2007。

[37] 〔韩〕金东成:《东北亚安保秩序的现实与民族主义》,《国家战略》,2009。

[38] 〔韩〕郭俊赫:《民族主义:为了和平构建21世纪的新民族主义》,《国际和平》2006年第3期。

[39] 〔韩〕柳吉在:《就整合与友善的21世纪朝鲜半岛民族主义而进行的一些探索》,《国际和平》2006年第3期。

[40] 〔韩〕申基渊:《韩国民族主义的家谱及政治》,首尔:创作与批评出版社,2009。

[41] 〔韩〕杨相勋:《价值5000美元的民族主义》,〔韩〕《朝鲜日报》2006年8月12日。

[42] 〔韩〕全晋成:《韩中民族主义冲突应如何解决》,〔韩〕《朝鲜日报》2007年2月27日。

[43] 〔韩〕刘光钟等:《以谦虚和温情来化解中国的反韩情绪》,〔韩〕《中央日报》2008年9月1日。

[44] 〔韩〕申基旭:《韩国应放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包容多元文化》,〔韩〕《朝鲜日报》2009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