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研究经典读书札记
- 杨静 吉家钦 夏林清主编
- 819字
- 2024-04-09 16:45:50
第一篇 《受压迫者教育学》札记
这部分收录了杨静、王醒之和兰树记三人关于《受压迫者教育学》的读书札记。
杨静将《受压迫者教育学》置于“社会改变取向行动研究”的指导思想的位置,结合自己作为社会工作系教师的身份以及多年来支持和推动NGO人员培养的角度进行了贴近文本式的导读。她以“变”为核心,认为在《受压迫者教育学》中Paulo Freire(保罗·弗雷勒)实际上在讨论一个“变”的哲学和理论,书中所谈的革命也是一种改变的方法,而Paulo Freire正是基于对之前暴力革命理论的反思,结合其拉美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沿用革命、受压迫和解放等字眼,但这里的革命已经是一种“变”的方式,并以“囤积式”和“提问式”为隐喻来说明“变”的不同方式,以及立足于解放神学来谈哪种“变”是一种人性化的彻底改变。因此杨静将整本书四章的内容用“变”串联起来:第一,“世界为什么要改变,变到哪里”对应第一章;第二,“谁是改变的推动者”对应第二章;第三,“改变的核心方法——反映对话”对应第三章;第四,“改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对应三章内容中都提到的内容。
王醒之是夏林清的学生,其多年来在社会运动实践中使用Paulo Freire的思想以及夏林清推动的行动研究方法,因此,他导读此书的立基点是“他们长期在台湾社会发展出左翼的、解殖的行动社群与在地知识生产社会运动的实践经验。他从草根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变革的视角理解/提取《受压迫者教育学》一书的丰富、激进与爱”。他导读的重点放在Paulo Freire关于“囤积式”和“提问式”的教育方式所引出的不同的关系对待形式,即“囤积式”是一种压迫的关系对待,相对的,在提问式教育中,存在另一种可能的社会对待,一种新的关系想象,将师生一起从既存的、巩固体制的社会角色中解放出来,以此引申出医患关系、助人关系等。
兰树记的导读重点抓住了Paulo Freire关于双重人格性的论述,从自身出生在农村和农村的父老乡亲们的现实境况出发,反思留在他们以及自己身上的双重人格性,并立足于目前从事的关于弱势人群的工作,找到突破双重人格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