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人口总数的70%左右,且主要居住在农村。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沿海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城市转移。中国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成为移居活跃型社会(Cai and Wang,2003;Zhang,2001)。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流动人口达1.4亿人,流动人口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296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流动人口已达到2.6亿人,比“五普”数据增加了81.03%。到2014年,全国农村流动人口(农民工)总量为2.74亿人[1]。目前,家庭化迁移已成为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超过六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与全部核心家庭成员在流入地共同居住;近七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为分次流入,夫妻首先流入,再把部分或全部子女接来同住[2]

家庭化迁移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农村流动儿童(指6~14周岁户籍在农村,但随父母或者监护人居住在城市的儿童,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增长趋势明显。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国0~17岁儿童总量为27891万人,其中流动儿童数量已达3581万人,每100个儿童中就有13个流动儿童,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据此推算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77万人[3]。据2012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为14459万人,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为7415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1394万人,在城镇每10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有19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流动儿童是中国现阶段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下,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系列公共服务,出现了上不了学、上不起学、上不好学以及升学难等教育现象(冯帮,2011)。同时,由于跟随父母流动,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巨大差异,成为城市适应问题突出的特殊群体。目前学术界关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孤独感、自卑感、学习挫折等心理问题,与城市的融合度不高,且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当地城市儿童(吴新慧,2004;熊少严,2006;袁晓娇、方晓义等,2009);另一种观点认为,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良好(郭良春等,2005),且该群体的心理状况如孤独感、抑郁水平、创造力并未显著低于当地城市儿童(申继亮等,2006;周皓,2006)。

目前,流动儿童问题已经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国务院发展中心课题组在《农民工市民化》报告中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界定为:以农民工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也就是使农民工在城市“有活干,有学上,有房住,有保障”。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并非个人的市民化,而是家庭的市民化,其中随迁子女融入学校和社会,是市民化的重要内容。与父辈相比,农村流动儿童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接纳,因为他们从小离开农村,甚至出生于城市,对农村缺乏认同感,有的只是模糊的印象;但受户籍制度限制,他们也不属于城市,其被“边缘化”的程度更为严重。“边缘人”的身份使流动儿童缺乏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能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学习困惑。流动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更多调查研究,以深入分析他们的生活和发展现状,期望找到更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其在城市健康成长。

已有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很多,主要以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合等方面。本研究在聚焦上述研究主题的基础上,利用较大规模调查样本,将家长和儿童情况进行匹配,把流动儿童及其父母放在同一个研究框架下,在具体研究中,性别、流动情况、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四个视角贯穿始终,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流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同时,本研究把中职学生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尽管中职生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儿童,但深圳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曾在深圳读初中的农村流动儿童,比较中职生和普通中小学学生的差异,能够从生命历程的角度了解儿童尤其是农村流动儿童的可能发展趋势。

二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书利用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坪山新区和南山区进行的“流动儿童专项调查”抽样数据,通过对小学生、初中生、中职生及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揭示流动儿童与深圳本地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心理福利及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异同,为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除绪论外,本书分中小学生篇、职业中学生篇、父母篇和政策篇四大部分,共十三章。

绪论主要描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调查情况等。

第一至五章构成中小学生篇,主要从中小学生感知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学校教育与校园生活、心理与行为现状、社会融合等。重点比较农村流动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深圳本地儿童的异同。

第六至九章构成中等职业学生篇,深圳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生源是在深圳中学读书的农村流动儿童。从中职生感知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学校教育与职业规划、心理与行为现状等。重点比较农村流动学生、城市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的异同。

第十至十二章构成父母篇,从中小学生父母角度分析他们和学生的亲子关系,他们自己的社会融合等。重点比较农村流动儿童父母、城市流动儿童父母和深圳本地儿童父母的异同。

第十三章为政策篇,主要梳理了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出台的流动儿童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并就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三 调查介绍

(一)调查地的选择

本调查是深圳流动人口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随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深圳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深圳共有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六个市辖行政区和光明、坪山、龙华、大鹏四个市辖功能区。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在深圳市坪山新区和南山区进行本次调查。

1.深圳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也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深圳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内地经济效益较好的城市之一。在英国《经济学人》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

2.深圳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035.79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1.03万人。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4.20%,超过女性。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9.84%;15~64岁人口占88.40%;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6%。而深圳市的平均年龄为30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4]。深圳市包括流动人口的总人口数为1322万人,庞大的流动人口,使深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3.深圳的流动儿童规模庞大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但在少数几个省份高度集中。广东是流动儿童最多的省份,流动儿童规模达434万人,占全国流动儿童总量的12.13%,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在广东省内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最多,且人口流动呈现举家迁移的趋势,因此流动儿童规模庞大。深圳是中国典型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增长快、比例高,语言、文化背景复杂、多样,治安、社会问题非常突出,据公安部门抽样调查,流动人口中约120万人无稳定收入,超过80万无业人员长期滞留深圳,犯罪嫌疑人93%以上为外来人员[5]。在这样的环境中,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也是多而复杂的。

4.深圳市政府重视流动儿童教育

早在199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颁布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中小学暂住户口学生入学有关问题的通知》(深府办〔1993〕95号),而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教基〔1998〕2号)在1998年才出台。深圳是全国最早出台关于流动儿童入学政策的城市,且给流动儿童办理常规登记手续,出具“非劳务性暂住证”,将户籍儿童与流动儿童分别统计,并作为必须要求项纳入统计考核指标。

5.坪山新区和南山区

坪山新区于2009年成立,是深圳创新基层管理改革试点的全新功能区,以发展大工业为主,正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坪山新区总人口约6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3.6万人,户籍人口已经全部完成市民化,但60万左右的流动人口是坪山新区建设的主体。坪山新区地处大都市边缘,生活成本较低,目前流动人口举家迁移的现象比较普遍。坪山新区义务教育阶段主体是随迁流动儿童,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随迁流动儿童都占了学校的绝大多数。

南山区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城镇化建设较成熟的区域。2012年末,南山区累计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96家,占全市总量的39%。2013年,南山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206亿元,在深圳市各区中排名第一,并位列广东省十强区之首。南山区有常住人口110.8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1.6万人、非户籍常住(半年以上)人口49.25万人[6]。南山区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比例相当。

本次调查在两个区的学校同时展开。在坪山新区的调查以流动儿童为主,因而被调查学校主要是民办学校,在南山区调查以公办学校为主,其目的是将流动儿童和深圳本地儿童、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进行对比研究,更好地分析流动儿童在城市的教育、心理和适应情况。

(二)调查构成和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以微观的个人调查为主,主要包括小学生卷、中学生卷、中等职业学生卷和父母/监护人卷。各类问卷的主要调查内容如表0-1所示。

表0-1 调查内容

续表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流动儿童问题,对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质性访谈,对流动儿童问卷调查中一些不能覆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抽样

由于调查对象主要为学生,因此综合采用了多阶抽样、配额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抽样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在深圳六个行政区中,抽取坪山新区和南山区作为调查地。前者代表正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工业新城区,区内聚集了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后者代表已经发展成熟的老城区,区内深圳本地市民和城市流动人口比例较高。

其次,为了兼顾学校性质(公办和民办)、学校类型(小学和初中)和流动情况(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选取了6所学校。6所学校包括坪山新区的2所民办九年制学校、1所公办九年制学校和1所职业中学,以及南山区2所公办九年制学校。选取这样6所学校,可以全面反映深圳市儿童情况:①深圳市多数中小学是九年制学校,即一所学校既有小学部也有初中部。抽取九年制学校既有利于反映深圳义务教育整体情况,也便于调查的组织实施;②坪山新区民办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流动儿童,坪山新区的公办学校学生以流动儿童为主,深圳本地儿童为辅;南山区的公办学校基本是深圳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混合型,但每所学校的流动儿童和深圳本地儿童比例不同;③坪山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在深圳读过初中的流动儿童。

最后,在5所九年制学校,对四至九年级的班级各抽取1~2个班级实施调查;在1所职业中学,对9个专业学生实施调查,所有班级实施整群抽样,所在班级学生全部参与调查。

(四)调查执行

第一,调查培训。课题组3位老师和2名学生任调查指导员,在调查之前对抽取班级的班主任进行调查培训。

第二,正式调查阶段,由所抽取班级的班主任具体实施调查,完成所有调查任务。

(五)数据执行和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时间从2013年12月12~20日,抽样调查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流动人口课题组具体执行,课题组老师任调查指导员。在各个学校的调查具体过程如下。

1.调查前的培训

课题组3位老师和2名学生任调查指导员,在调查之前对抽样班级的班主任进行培训。由于中小学班主任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教学、指导经验,且对班级同学更为熟悉,因此由他们具体实施调查,有助于保证调查质量。

2.调查执行

班主任领取问卷后下发给班级同学,讲解完注意事项后,现场请学生完成学生问卷,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答完问卷并提交后,班主任要求学生把相应的父母/监护人卷带回家,由父母或监护人填写,第三天带回学校并交给班主任老师审核。

3.调查中的巡访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指导员进入各个班级进行巡访,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及时纠正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处理不当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特殊情况确定处理方法。调查指导员在对调查员(班主任)进行巡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四年级的巡访,以确保调查对象对问卷的正确理解。

4.问卷的审核

问卷完成后,由班主任进行整理和回收,并对问卷进行审核。当出现不完整问卷时,由班主任询问学生具体情况并补充,以确保问卷质量。

在收到班主任提交的问卷后,调查指导员对问卷进行审核,检查问卷的完整性;并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两份问卷进行审核,检查其中的逻辑关系。

5.数据录入控制

数据是由调查指导员录入Epidata数据库中的,通过Epidata的附带程序可以进行初步的质量控制,例如范围的大小、跳问等。在数据录入完毕之后,每位调查指导员等距抽样5%的样本进行轮换录入来检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质量。在两次数据录入中,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的一致率都在97%以上。

6.逻辑检验

在数据库建立后,利用Stata软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来检验每一份问卷中存在的逻辑一致性。对于有逻辑问题的记录,寻找原始问卷进行核对,并根据问卷内容进行修改。

总之,在调查执行和以后的数据录入及数据分析中,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保证数据的质量。结果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调查数据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都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


[1] 统计局:《2014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 农民工超2.7亿》,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5/0226/c1008-26599472.html。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3]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

[4] 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11-05/12/content_5625873_2.htm.

[5] http://news.sina.com.cn/o/2013-10-29/075028558296.shtml.

[6] http://www.szns.gov.cn/publish/main/4/nsgk/index.html(南山政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