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改革同行:体改战线亲历者回忆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4750字
- 2020-12-10 15:49:38
改革遭遇深水区
1988年,应该说,是我工作压力最大、体改任务也最为艰巨的一年。5月前后,省体改委3位副主任由于种种原因调到其他部门任职,杜显忠同志提任副省长,省体改委由我主持工作。当时,全国经济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改革面临的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的“八字方针”,以及省委提出的在10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这些工作任务都要由省体改委来牵头完成。此后,体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讨论,从12个方面制定出100条相关规定,报送省委、省政府批准后,分别由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下发执行。
同时,我们得知,国家将要在1989年出台物价改革方案,这是整个改革最关键的一步,需要做好“闯关”的准备。黑龙江省到底能承受到多大程度,需要体改委提出意见。我带领体改委同志深入到工厂、企业调查并会同省物价、财政等部门座谈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存在“三个低”:第一,群众承受能力低。当时物价比上年同期上涨18%,群众心理无底,抢购风四起,纷纷提存款保值,部分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第二,企业消化能力低,原材料能源价格普遍上涨,我省指令性产品比重大,地方无权定价,高来不能高走,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亏损企业逐渐增多,无力承担支付职工的物价补贴。第三,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低,我省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基数比重52%,无力承受物价和工资改革的风险。如果明年物价再大幅度上涨,群众、企业、地方就要难以承受了。这为我向省委和国家体改委汇报提供了依据。
6月,根据省政府两位主管工业的副省长指示,我带领《活力》杂志社记者和省报、省电台记者,到牡丹江市桦林橡胶厂,对企业困境及其原因进行调查。经过十几天的实地采访,以《桦林现象》为题,揭示了该厂冲破旧体制遇到的阻力和生存困境:“摇钱树下的苦菜花”;“春风何时度桦林”;“扯皮现象该休矣”;“望江兴叹出口难”。我看了以后,认为写得很真实,只在个别词句上加以修改,并以《剖析典型单位的改革难点,明确深化改革的重点》为题写了评论员文章,先后在《黑龙江日报》和《活力》刊物上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其中包括有的部门,有的人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和诬告,这是因为改革涉及一些部门的利益调整,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使我加深认识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增强了对改革探索的勇气。
当时,我带领《活力》杂志社常务副总编李庆文去北京,向国家体改委安志文同志汇报,他极为重视,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我在黑龙江驻京办事处举行了包括有中央书记处、中央宣传部、国家体改委新闻发言人、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在内的13位领导和主任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听取了我的汇报,得到首都新闻界的大力支持,《经济日报》等摘要发表了《桦林现象》。回省后,我把几家报刊发表的《桦林现象》和我写的评论员文章编在一起向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省委书记孙维本当即在报告上做出如下批示:“省新闻媒体都要像活力杂志社那样,深入实际,敢于接触问题,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全省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要以‘桦林现象’为突破口,请广英同志会同省新闻单位提出方案。”
6月下旬,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地、市和省直部门主要领导都参加了。会议主题是,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这次会议上,我全面汇报了我省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围绕“桦林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和不公正批评,对大中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流通领域改革的全局意义,以及对物价“闯关”承受能力等,提出看法和建议,受到常委会议的肯定。在会议总结和会后的纪要中,多处提到由省体改委牵头拿出办法,诸如检查100条政策落实情况,大中型企业引入乡镇企业机制问题,股份制问题,企业引入竞争、兼并机制问题等。省体改委把贯彻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意见和措施向省委写了报告,孙维本同志在报告上做出批示:“告广英同志,说明体改委的态度和做法是积极的,希望抓好落实工作。”
9月,我带领体改委5位处长和哈、齐、牡、佳四个城市体改委主任,参加在吉林省延边市召开的东北三省改革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我以《改革新进展,面临的新形势》为题,汇报了我省1988年改革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和今后的任务。其中,重点谈了黑龙江省面对国家将要在1989年出台物价改革方案的承受能力问题,引起了参加会议的国家体改委生产体制司翟司长、分配体制司倪司长的高度重视,表示回京后向安志文同志汇报。会议结束时,我受与会同志委托做了会议小结。后来,国家体改委传来消息,中央决定,物价改革方案不出台,物价只做微调。
1989年2月,我随同省政府考察团历经近3个月对美国、日本进行了考察。出国前,省政府主管副省长曾对我说:“省委考虑,体改委主任就由你担任,走前要把工作安排好。”我回来后,宋士合调到省体改委任副主任,主持省体改委工作。主管副省长可能怕我有想法,亲自到家看望,并对我说:“体改委调来任何人对你都毫无影响,省委考虑对你要高层次安排。”随后,省委主要领导在听取我汇报考察美国、日本情况时,也说这样的话:“你不仅为体改委做许多工作,还要为省委做一些工作。你的职务安排快了,只需履行法律程序了。”这类的话一直说到我离休前。我不考虑这种复杂的人事关系和他人所为,一心放在研究改革工作上。从全局出发全力支持宋士合的工作,维护班子团结,保持体改委的稳定。
1989年初,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通货膨胀、物价大幅度上涨,党内和社会某些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给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一年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写出了一系列的文章,始终坚持这样的宗旨: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7月,北京“政治风波”刚刚结束,我带领调研室科长刘乃成同志深入6个地、市、县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深层次调查研究,写成了《从十年改革走过的道路,看深化改革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近两万字的文章。在充分肯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对两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摩擦和矛盾做了深刻分析。诸如人们思想行为的矛盾性,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与新的分配不公并存的复杂性,企业和政府行为的短期性,流通领域中的混乱和“官倒”的破坏性,政府管理职能的双重性,等等。同时,还分析了经济生活中产品短缺,供求失衡,资金、能源、原材料紧张,经济过热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物价大幅上涨,是同改革与发展急于求成分不开的。以此为切入点,对如何认识当时的改革形势和任务,如何认识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的这篇文章首先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奎元主持召开的全省纪念建国40周年研讨会上进行了演讲,受到戚奎元同志高度评价,引起会议共鸣。后来,在省委党校高干班、省直机关、高等院校和部队做过多次报告。
10月,我带领调研室科长姜国钓到牡丹江市,调查了桦林橡胶厂在治理整顿期间生存困难的情况,写了以《为大中型企业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桦林橡胶厂停产八天的启示》为题的调查报告,发表于10月19日《黑龙江日报》第一版。11月,省体改委在双鸭山市召开会议,地市体改委主任和部分县体改委主任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我就如何认识当前改革形势,正确总结10年改革经验教训,明确改革的思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报告。双鸭山市把讲话录音铅印为内部学习材料。12月,我又带领姜国钓到青冈、桦川、绥滨3个综合改革试点县,调查如何围绕治理整顿,推进改革试点,使县城经济走出低谷问题,写了《认清县级经济特点,搞好整治改革》的调查报告,发表在1990年1月2日的《黑龙江日报》。
1990年,是治理整顿关键的一年。同时,苏联、东欧形势发生巨变,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国改革的前途如何?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和忧虑,改革步履艰难。针对人们存在的疑虑,我写了《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文章,通过总结10年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使我国的社会制度在它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这篇文章发表在1月23日的《黑龙江日报》。
4月,通过深入调查和理性的思考,我撰写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正确认识当前改革的矛盾和特点》一文。我认为,人们对改革的不同认识和心态,是同我们国家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形势相联系的。因此,必须把改革放在全局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同时,在指导思想上,要加深认识改革任务的长期性,树立改革与发展都不能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要认识改革内容的复杂性,树立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的思想;要认识改革进程的渐进性,树立分段实施,逐步推进的思想;要认识改革措施的配套性,树立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思想。这是10年改革实践积累最重要的经验,也是反思过去最深刻的教训。此文曾在省委党校高干班和省直有关单位做过多场报告,引起好的评价和影响,被编入1991年《中国改革论文集》,收入《今日中国企业思考文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学科中心报刊资料《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1990年第8期。
5月,受省委、省政府领导委托,我在佳木斯市召开了全省城市改革试点试验座谈会。会议肯定和总结了近年来城市综合试点试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调整了试点试验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措施,纠正了有些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根据治理整顿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下步试点试验的思路和措施。最后,我集中大家的智慧写了会议纪要,经座谈讨论一致同意。向省领导汇报后,省政府批转了会议纪要。5月下旬,省体改委又召开了全省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我在会上以《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把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向前进》为题发表了讲话,省体改委以正式文件上报下发。
9月,我去牡丹江市调查,发现在治理整顿期间牡丹江市改革试点遇到困难,主要是原试点方案要求过高,难以推进。这是省委直接抓的点,省委书记孙维本亲自挂帅,我是配合省委副秘书长张厚生做协调指导工作。当时,受省委领导委托,由我听取牡丹江市的汇报,我向孙维本书记写了书面报告,提出调整的建议。得到他的同意后,省委派张厚生和我带领调查组,与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共同讨论,形成共识,提出调整方案,经省委讨论批准后,11月28日,牡丹江市召开落实新的改革方案的全市综合改革工作会议,这是我第三次去牡丹江并向市委传达了孙维本书记的指示。受市委的要求,我在会上以《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重振改革雄风》为题发表了讲话。会后我把牡丹江市的落实情况与建议连同我的讲话,向孙维本书记写了报告。
应该说,在治理整顿期间,推进改革面临着巨大压力,对改革“姓资姓社”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通过调查与思考,在1991年7月,我写了《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探索县城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文。我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县城经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开始走上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矛盾:一是农村分散家庭承包主体与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矛盾;二是农村商品经济增量扩大与流通不畅(买难,卖难)的矛盾;三是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市场发展不成熟,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的矛盾;四是农村分工分业与社会化服务不适应的矛盾;五是群众迫切要求科技兴农与农村科技教育体制不适应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应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走城乡结合,农工贸、粮牧企一体化的新路子。进一步发展横向联合,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把科技、教育兴农抓好,总结经验。政府各部门应从传统模式、观念和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排忧解难,不要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我的这些看法和建议,在8月召开的全省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上讲了以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