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取穴巧按摩:改善一身痛
- 刘明军
- 768字
- 2021-02-07 10:51:55
第六节 按摩的操作要领
掌握按摩的姿势、力度等,和按摩手法一样,不仅可以使疗效得到保障,而且可以更省力、更可靠,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按摩中的用力
按摩中力用小了不起作用,力用大了又可能使病情加重。一般来说,损伤或炎症的早期或虚证者,应用力较轻;损伤或炎症的晚期,应用力较重。在敏感的穴位或其他部位上,应用力较轻;在一般的穴位或其他部位上,应用力较重。腰骶、臀部及四肢外侧,可用稍重手法;前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则应采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对年老者、年幼者、体弱者,以及劳累、空腹、精神紧张、长期的慢性病患者,手法宜轻。如果手法过重,刺激强烈,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头晕眼花、心慌、胸闷欲吐、全身出虚汗、四肢发凉等。对于体格强壮者,以及病证反应急的病人,按摩的手法可以适当重一些,但也要以能够耐受为宜。在穴位处治疗时,局部有酸、麻、胀、重的感觉是正常现象,中医把这种现象叫作“得气”。
按摩的体位
按摩时应处于一个舒适的体位,这样才能保证按摩的顺利进行。按摩身体正面时,要采取仰卧位或坐位或半坐位;按摩身体颈项部、肩部、背部、腰骶部时,要采取俯卧位或坐位;下肢的按摩一般采取卧位,上肢的按摩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或半卧位;对于身体虚弱者,以仰卧位或半卧位为好。
仰卧位
适用于胸腹部、头部、面部、颈部、四肢前侧的按摩。
侧卧位
适用于侧头部,面颊一侧,颈项和侧腹、侧胸以及上下肢该侧的按摩。
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四肢的后侧按摩。
坐位
适用于头面部、胸部、肩背部、四肢的按摩。
按摩的方向
按摩时要注意按摩的方向,一般按照由内向外、由上到下的顺序。
1.正侧按摩方向
2.背侧按摩方向
温馨提示
按摩的手法
按摩的手法有补和泻的分别,一般是按照经络走向按摩为补法,逆着经络走向按摩为泻法;顺时针按摩为补,逆时针按摩为泻。不同的用力方向,带来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