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活得清醒的女人,又美又酷

结婚还是单身?哪个舒服选哪个

01

带娃儿在楼下遛弯儿,有两位阿姨一边看孩子一边扯闲篇。

一个阿姨说,朋友家女儿楠楠在北京工作,月收入好几万,但是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阿姨们讲八卦,可不是这么平平淡淡的,而是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的。

“上次我和老姐妹去她家玩儿,赶上楠楠在家,那姐妹随口问:‘你一个人回来的啊?你老公呢?’我就赶紧给她使眼色,说:‘人家楠楠还没结婚呢。’”

“老姐妹特别没眼力见儿,还在那儿说:‘不是都30多岁了吗?怎么还没结婚呀,没结婚,那男朋友总该有了吧?’楠楠不自在地说:‘还没有呢。’”

“她还不自觉,继续唠叨:‘不是一个月挣好几万吗,怎么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我都服了她了,忙岔开话题:‘大城市里的年轻人,都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结婚晚,交男朋友也晚。咱们别这么八卦,人家年轻人不爱听这些。’”

“事实上,老姐妹一说‘结婚’‘男朋友’啥的,人家娃儿的脸色都变了,显然不爱听这些。”

我心想这个阿姨还算开明,如果大家都像她这样自觉,不随便八卦别人的婚恋问题,大龄未婚青年的压力应该会小很多。

孰料这位阿姨突然话锋一转:“说到底,还不是楠楠太挑了?挑来挑去,把自己挑剩下了,年薪几十万又怎么样,30多了还没嫁出去,她妈都快急死了。”

成吧,看来是我想多了。

这时,在场的另一个阿姨则说:“我小姑子的女儿都34岁了也没嫁出去呢!我给介绍了几个,人家统统看不上。其中还有一位是海归,月薪好几万呢,也不知道她到底哪里不满意。凭良心说,我可都是挑着条件好的、合适的给她介绍,不知道她到底怎么想的。这不马上就35了,女人过了35,只能找二婚的了。”

我琢磨,这两位阿姨肯定没看过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穷,过独身生活才被大家看不起……可是有钱的单身女人总是受到尊敬的,可以同任何人一样通情达理,受人欢迎!”

人家姑娘年薪几十万,结婚不结婚,真的不重要啊。想结就结,不想结就单着,毕竟,一个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女性,完全不用仰仗谁而活。

02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结婚,30岁结婚还是40岁结婚,应当是一件可以自由选择的事情,做父母的应当尊重、支持,根本没必要非得把儿女赶进婚姻的围城。

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生活,高兴一个人独处,那肯定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啊。

更不要提,当今大环境下,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婚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不如婚前一个人活得逍遥自在。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陷入泥淖,那勉强一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年轻的妈妈,我是真不知道为什么上一代的很多人,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要那么焦虑。

日剧《坡道上的家》,讲述了发生在几个女性身上的故事。

安藤水穗原本的收入比老公高,老公觉得她婚后应当做全职主妇,于是她辞职了。他们的宝宝是个高需求宝宝,爱哭、黏人,老公平时不怎么管孩子,晚上甚至不回家,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孩子。她患上了抑郁症,孤立无援,最后失手将宝宝溺死在了浴缸里……

在法院工作的女法官,她原本不想生小孩儿,老公却建议她生一个,还说会帮忙照顾孩子。生了小孩儿后,老公却并没有按照之前承诺的那样照看孩子和分担家务,老公的工作没受到什么影响,她却不得不经常耽误工作……

家庭主妇里沙子的女儿处于叛逆期,吵闹、故意挑战大人的底线,十分让人头疼。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她教育女儿的方式不但没有得到老公的支持,还被质疑她有虐待孩子的倾向……

03

我们小区有个年轻妈妈,平时都是一个人带两岁的宝宝,家务活儿也全是自己做,每天早上五点还要起来给老公做早饭。

有一次她跟我诉苦,我问道:“你老公难道不能帮你拖拖地、洗洗碗,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吗?”她表示指望不上。我又说:“那以后让他去外边吃早餐吧,这样你还能轻松些。”可她说:“我老公很懒,家里有东西就吃点儿,没有就直接上班去了,绝对不会把车停在路边吃早餐的。”

遇到这样的老公,如果妻子全心全意付出还能毫无怨言,那么日子尚能过下去,可若稍微有一丝怨气,那日子就很可能过得鸡飞狗跳、越来越累了。

婚姻有没有意义?当然有,不过前提是你的婚姻要幸福。而不幸的婚姻,除了消耗双方之外,我真的看不到它存在的意义。

遗憾的是,结婚之前,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婚姻。婚姻是有风险的,不止看选择,还要凭运气。有的人,把爱人变成仇敌;有的人,把爱人变成亲人;还有的人比较幸运,做了一辈子情人。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为什么要结婚呢?明明,一个人过得更好啊。

婚姻是一座围城,别随随便便就冲进去。希望每个女性都是因为自己想结婚而结婚,而不是因为年龄大了、亲友催促等任何外界因素的压力而结婚。希望你婚后的生活,一家两口也好,三口也罢,都能相亲相爱,舒服地相处。

自己的人生,用不着外人指手画脚

01

一个朋友和父母一起去某个古镇旅行,心情舒畅的她拣了几张和父母一起拍的笑得灿烂的照片,顺手发了个朋友圈,同时还配了一句煽情的话:倏忽之间,父母就老了。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我暗暗决定以后要多带他们出来看看。

谁知就是这样一条原本看起来很温馨的动态,下面却出现了不和谐的评论声:怎么只带自己父母出去玩儿,却不带公公婆婆?把公婆丢在家里,自己带着父母四处吃喝玩乐,难怪人家说“儿媳外生”。

朋友看了,瞬间觉得肺都要气炸了,她怒而屏蔽了那个乱评论的朋友,免得以后她再在自己的动态底下叽叽歪歪。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会跳出来挑你的毛病。

我偶尔写有关儿子的段子,也会有人评论:怎么不见你写孩子的爸爸?你家是丧偶式育儿吗?

其实,在有关儿子的段子里,我老公经常出现;另外,有关儿子的段子,本来就是记录我和儿子之间的互动,至于孩子爸爸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或者一起出去玩儿的细节,孩子爸爸自己会记录,不出现在我的段子里不是很正常吗?

还有一次,我写儿子和小锦之间的事情,说小锦是儿子的姐姐,竟然有好几个读者评论:哟,原来你还有女儿啊,怎么总见你写儿子,从来不写女儿?

这种带着质问语气的留言很让我摸不着头脑:这是在暗指我重男轻女吗?拜托,小锦是我妹妹家的孩子啊,她是我儿子的表姐,一年才来我家一两次,我当然写得少啊。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是自己不明真相,却总觉得自己离真理最近,总觉得自己有资格去审判别人?

02

一个同事曾经的遭遇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

有一次同事外公住院了,她去医院看望外公,临近中午,决定和妈妈一块儿出去吃个饭。

她那段时间特别忙,好久没和妈妈一块儿吃饭了,加之外公生病妈妈一直在辛苦照料,便趁机找了个稍微高档点儿的馆子请妈妈好好吃了一顿,还特意要了两份儿热菜给外公打包回去。

她说,怪就怪自己手欠,拍了几张和妈妈吃饭的照片发了个朋友圈。

一会儿,她竟接到大舅的电话:“你外公生着病,你竟然还有心情吃吃喝喝?把外公独自丢在病房里,你到底有没有良心?知不知道什么叫‘孝心’?”

外公生病期间,一直是妈妈跑前跑后地照顾着,妈妈是最辛苦的那个人,她带妈妈去吃个饭就是不孝顺外公了?这是什么逻辑?

妈妈为了息事宁人,劝她:“你外公生着病呢,咱们还下馆子是不太合适,快删了那条朋友圈吧。”她赌气道:“外公生病,咱们是不是都得哭丧着脸,茶不思、饭不想?大舅那么孝顺,外公生病了怎么还有心情刷朋友圈?我偏不删,带妈妈吃个饭,他还要审问我一通,脑子怕不是有什么问题吧?”

同事的遭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大家庭中,总有人喜欢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对别人进行评判。

一个读者曾经在后台留言,说她奶奶岁数大了,轮流跟着父亲他们哥儿仨生活。因为她家条件相对差一些,大伯就总说她爸不孝顺,不肯给老人吃好的。其实,每次奶奶来家里住,自己家的伙食都比平时好得多,妈妈做饭时也都尽量顺着奶奶的心思和口味,可大伯不但不理解,还给爸爸扣了顶“不孝”的帽子,爸爸一个大男人,好几次都委屈得偷偷落泪。

其实,孝与不孝,从来不是用经济条件评判的。子曰:“色难。”真正的孝顺,是尽心尽力,无愧于心。

0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一天,狼被狮子大王批评了一顿,心情很不爽,看见迎面一路蹦蹦跳跳过来的小兔子,怒火中烧,上去就打了它一巴掌:“我让你不戴帽子!”

小兔子一时间被打蒙了,从来不戴帽子的它认真反思了一下,然后去买了一顶帽子。

第二天,戴着帽子的小兔子又遇见狼,狼迎面又给了它一个大嘴巴:“我让你带帽子!”

明白了吧?一个人想找你的碴儿,总是能找到理由的,你戴没戴帽子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他们从来不在乎我们做了什么事,而是伸着手随时打算给我们一巴掌,以证明我们不如他们做得好。

做人呢,永远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轻易地去评判别人,管好自己就很不错了。至于那些喜欢对我们的人生指手画脚的人,我们也无须急着辩解,自认问心无愧就好。

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事,一种是“关你什么事”,一种是“关我什么事”。人生还有那么多事儿要忙,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爱管闲事的闲人,咱们就不奉陪了。

趁身体还算健康,立一份遗嘱

01

某地的一位老师在某网站论坛上发布了一则网文,这位老师在文中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不幸经历:父亲在一次摔倒后做了脊椎手术,术后肺部感染严重,不久又做了气管切割手术。经过数十天的治疗后终于出了ICU。

本以为一切开始好转了,可是转回本地医院后,因为伤口化脓,这位老师的父亲立刻又被送进了ICU。然后很快又被医生通知,建议转到更高级别的医院进行治疗。他们只得转院去了一线城市。

遗憾的是,这位老师的父亲到了一线城市后,伤口不但没见好转,甚至还出现了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问题。医生表示,能活多久全看“造化”,“一百万花下去也不一定有用”。

“父亲多次用尽全身力气跟我说,不治了,要回家。我知道,他是觉得治疗费用太高,而且后续情况未知,他不想拖累家人。”这位网友感叹,做了那么多年老师,一向都能找出正确答案,可这一次却不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哪个:“是尽早放弃,减少治疗带来的痛苦?还是借钱、卖房,继续治下去,哪怕人财两空?”

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我们都是有父母的人,面对父母,我们也都有需要做决定的那一天,可是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没想好真到了那一刻应该如何取舍。

02

说到自己的身后事,我们可能会笑谈:等将来我“不行”了,我可不想去医院“扔”钱,与其让没有质量的生命苟延残喘,不如早点儿让我痛痛快快地离开。可是,如果把主角换成我们深爱的父母,如果父母“活着”还是“死亡”需要由我们选择,我们恐怕就没那么看得开了。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他们正在忍受极大的痛苦,却依然不肯放手。除了不舍得割断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还牵扯到一个面子问题:放弃给父母治疗是不是不孝?会不会被亲友耻笑?

鲁迅先生曾在《父亲的病》一文中描写了父亲去世前的情景:“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当父母大限已至之时,我们做子女的看到他们那么痛苦,有时难免会产生“与其受罪,还不如去了”的想法,可是,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又会像鲁迅先生一样自责这是“大不孝”,恨不得掴自己嘴巴,但在内心深处,其实我们比谁都明白,我们爱他们,我们只是希望他们不要那么痛苦而已。

还是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写中西医面对绝症病人的不同:“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如鲁迅这样的思想巨匠,在面对父亲生死的那一刻仍痛苦彷徨,更何况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呢?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子女或家人当有一天不得不面临这种抉择时,做选择的压力小一些呢?我想,立遗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03

中国人对死亡向来讳莫如深。如果亲人,尤其是年长的或身体不太好的亲人和我们谈论自己的身后事,我们往往会很强硬地打断他们:“哎呀,快别胡思乱想了,您身体还好得很呢,至少能活到一百岁。”

在我印象中,我爷爷身体不好的时候,一说到自己的“将来”,就被爸爸和叔叔等人打断,大家觉得这样就能让爷爷不要多想,安心养病。

曾看过一个TED演讲,演讲者讲道:在我们健康的时候就谈论死亡,人生会变得容易得多。因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太感性的时候、病入膏肓的时候,或者太筋疲力尽的时候再谈论,就太晚了——现在不正是我们掌控自己人生结局的时候吗?

人终归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有必要在身体尚且健康的时候,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身后事:到哪一步就不继续治疗了?器官要不要捐献?希望埋骨于哪里?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葬礼?等等。不要害怕想到死亡,更不要抵触谈论死亡,适当的讨论死亡可以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减少你所爱的人的心理压力。

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必要,把生死的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

理性购物,是舒适生活的源头

01

“618”购物狂欢节过后,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了她的购物清单,我真是吓到了:一大箱卫生巾、4桶洗衣液、4提卫生纸、好几桶奶粉……

我奇怪她为什么要一下子买那么多卫生纸,她的理由很简单——便宜。

“可是,一下子囤那么多,不觉得占地方吗?”我反问道。她发了个“捂脸”的表情,随后反问我都买了些啥,我的回答是:“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没买。”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你是怎么做到如此清心寡欲的?”

“因为我最近正在施行‘断舍离’,一些暂时用不着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

其实我早就发现了,趁着这种所谓的“大促”买买买,占不了多少便宜。

很多时候,我们的“便宜”是建立在“多买”的基础上的。比如,我曾在儿子小的时候囤过不少尿不湿,平时两块钱一片的尿不湿,活动价一块八毛多一片,买上一大包才便宜了20块钱,然而,卖家并不单包卖,必须买五包以上才能占上这点儿便宜。

老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想占便宜就得多买,然而,多买的后果又常常是买多了!

记得有一次在讨论“囤货”问题的时候,至少有两个好友告诉我,自己家里的尿不湿就是在某次购物节的时候囤多了。一个朋友是因为宝宝脱离尿不湿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另一个朋友是宝宝身体长得太快,囤下的尿不湿的号码很快就不够大了……遗憾的是,那时退货已经不可能了,只能送人或白白扔掉……

此外,虽然很多东西保质期貌似很长,但实际上我们经常会高估了自己的“消耗力”。

我曾有过一次惨痛的教训。记得那次我一口气买了八箱牛奶,当时想着,保质期很久,无论如何都能喝完。然而,当我惊讶地发现它们已经过期的时候,还有四箱没拆封。原以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谁知却因为过了保质期而导致了更大的浪费。

相信有着和我相同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随便翻翻你囤的面膜、乳液等护肤品,是不是就有过期的?看看你的医药箱,有没有过期的药品?翻翻你的衣柜,有多少衣服是穿过一两次就再也不想穿的?再翻翻你曾经买的各种零零碎碎的首饰,有多少早就不稀罕了?

02

我一向不长于整理和收纳,有空闲时间我宁可看会儿书或者散散步,而不是做家务。有一次看到家里东西实在太多,我终于决定好好断舍离一次。

一收拾家里的东西,我真被吓到了:有一层橱柜竟然放的全是饭盒,很多是几年前买方便面的赠品,大多已经两三年没用过了;橱柜的底层也藏了很多东西,几十米的网线、原先换下的旧锁、两个放了很多年的电话座机;衣柜里也够热闹,有老公上高中时穿的一件旧西服、我好几年不穿的裙子、T恤……

思来想去,我决定把这些存了很多年,前五六年没用、后五六年很有可能也不会再用的东西扔掉。尽管它们看上去还好好的,尽管它们像是还大有用武之地,可是考虑到它们已经闲置了好多年,真的只能把它们当作垃圾来看待了。

痛定思痛,为了让家里不再被“垃圾”占满,我开始严格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少买。没什么用或者暂时用不到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宁可需要的时候按正常价位买,也不在不需要的时候买一大堆东西来挤占本就有限的空间。

为了贪图那微不足道的小便宜而给生活增添无尽的杂乱感,真的不值得。

03

说到“断舍离”,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发小小懒虫,她家收拾起来特别轻松,因为没什么用的东西她总会及时清理掉,而不是放着落灰。

她经常穿的鞋子一共有三双,其中一双是跑鞋,跑步的时候穿,另外两双日常穿。她每买一双新鞋,必扔一双旧鞋。此外,如果一件衣服一年内没穿过,她也会装进收纳袋或放进捐衣箱。

她说妈妈有句话一直印在她脑子里:“喜欢的衣服买了就赶紧穿,不喜欢的衣服多便宜也不要买,占地方。”

她妈妈还举过一个例子——有“囤物癖”的姥姥,姥姥有很多东西都舍不得扔,去世时留下了一大堆布料和各种各样的杂物,结果,她妈妈兄妹几个看着堆在屋里的小山一样的东西,全给当破烂儿清理掉了……

如果提前知道我们囤积的最终结果是被当破烂儿清理掉,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大的囤东西的劲头儿了?

再换个角度想一想,现在房价这么贵,我们却用一堆不值钱的东西来挤占有限的空间,傻不傻?

说实话,很多时候感觉家里不好收拾,就是因为没用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东西扔了可惜,放着又一时半会儿用不着,真让人为难。所以,与其每天收拾房间时发愁怎么放置和收纳,还不如最初就干脆少买。

“断舍离”是一生的功课,而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学会收纳与扔东西,而是在开始的时候就理性购物。

从源头上节制,是杜绝浪费、节省空间的最优方法。此外,还有一个妙不可言的优点,那就是,省钱!

脸皮厚一点儿,越活越舒坦

01

小朋友对家长不经意间提到的某件事,常常会念念不忘。

某天我看到朋友圈有人晒哈根达斯的冰激凌火锅,就随口和老公说,我也想去吃。老公不爱逛街,但是很爱吃,只要我请客,他断然是不会拒绝的,果然,他顺嘴说了句,行啊,那改天去。

在国人语境中,“改天”的含义很模糊,有可能是“永不”,也有可能是“第二天”,反正我们俩是随口说说过后就忘了。然而,有个小朋友却把这一幕默默记在了心里,动不动就提醒我:“妈妈,我要去吃哈根达斯。”

说实话,我压根儿没吃过哈根达斯。因为印象中它一直挺贵的:“不就是个冰激凌嘛,那么小一个球儿就要花三四十块钱,与其去吃它,我宁可把这钱拿来买本书。”

可儿子从来不管东西贵不贵,一直在我耳边念叨着要吃哈根达斯。

后来,我玩手机时偶然发现一个APP上的哈根达斯在搞活动,于是决定趁着搞活动,满足一下儿子的哈根达斯梦。

到了地方,儿子挑了个他最爱吃的蓝莓口味儿的,可能是期盼了太久,他连连说好吃。然而,也就吃了几口,那个冰激凌就掉到地上了。我有点儿蒙,脑子里浮出四个大字:乐极生悲。怎么办?再买一个?实在太贵了,多浪费钱呀!不买?儿子肯定会哭的。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儿子猛地一个弯腰,迅速捡起那个冰激凌:“妈妈,你看,还能吃。”

这是我唯一没想到的结果。

我打量了那个冰激凌一眼,它不是在地上打了个滚儿,而是连碗扣到了地上,考虑到它只有一个面接触了地面,我对儿子说:“咱们把上边的刮掉,只吃下边的。”儿子表示万分同意。

就这样,在人来人往的商场里,一位老母亲大大方方地给孩子刮掉了冰激凌的触地面,小伙子则开心地吃完了剩下的多半个冰激凌。母子二人都很满意——一个如愿吃到了冰激凌,另一个则省了再买一份的钱。

我想,这事儿如果发生在多年前,我必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大方方地捡起掉在地上的食物清理干净继续吃,即使我内心深处是那么的想捡起来,可我无法说服自己不去在意身旁那来来往往的人群。

02

有一次和妹妹聊天,她说她上大学时,一个同学去肯德基店打工。那时同学们都觉得肯德基店是个特别洋气的地方,因为大家都没怎么去过。为了体验一把,她们整个宿舍的人便以“找同学”为借口去了一次肯德基店,每个人都硬着头皮点了杯可乐——这对当时生活费并不宽裕的她们来说,着实是一笔多余的开支。

我问她:“在那里,即使不消费也没关系,你们不知道吗?”她说:“知道啊,可是我们不好意思不点吃的,怕被人瞧不起。”然后她继续说道:“姐,我一直很羡慕你,总是那么自信,那么大方。”我笑了笑:“才不是呢,我只是现在脸皮变厚了而已,以前的我简直和你一模一样。”

我以前也觉得肯德基店是个非常高档的地方,进去总是战战兢兢的,怕闹出什么笑话。可后来我才知道,在那里花十几块钱买个汉堡就能吃饱,可乐也和外边买的差不了多少,里边的消费水平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它只是个很平价的餐厅,仅此而已。

脸皮薄、怕出丑、不好意思,这是长久以来存在于大众群体中的通病。

记得多年前我曾在美团上团购过一个一折券,因为是在产品上新时抢到的,所以抢到的时候很是沾沾自喜,可到了真要消费的时候却又生怕别人知道我用的是一折券,生怕商家或其他顾客戴着有色眼镜看我。如今,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对类似的事早已不放在心上了,回想当初那个自卑怯懦的自己,到底是在畏惧什么呢?

03

有个朋友说,有一次她去体检,医生给她推荐了附近药店的一个保健品,等她进了药店挑好东西准备付钱时,才发现那个保健品400多块钱一盒。她当时都惊呆了,根本没想到普普通通的一盒保健品竟然会那么贵,可就这样突然说不买了吧,又觉得很丢脸,毕竟柜台的收款员都在等着她掏钱了,犹豫了一下,她还是咬咬牙把那盒保健品买回了家。

回到家等她上网一查,果然发现网上有不少很便宜的同款保健品,而且看买家评价,贵的和便宜的效果都差不多。

“你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400块钱是大风刮来的吗,这么霍霍?”我看着她痛心疾首地说道。“哎呀,我哪儿知道会这么贵呀,我当时都准备付钱了,收款员就眼巴巴地盯着我看,我真是张不开嘴嫌贵。”朋友坐在我对面,一脸丧气。

说实话,活了40多年了,竟然还在做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儿,实在不知道该让人怎么说她。先不论临时放弃购买会不会被收款员看不起,就算被鄙视了,那又怎么样?他知道你是谁?更不要说,这原本就算一笔智商税啊!明知道贵的和便宜的效果差不多,还硬要掏这个钱,回家再悔青肠子,何苦呢?

要我说啊,人活着,就不能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明白什么对自己更重要才叫活得通透。

真的,别和自己过不去,脸皮适当厚点儿,舒坦。

遇到倒霉事,一定要冷静

01

闺密来我家玩儿,闲聊间告诉我,她上午出门逛街时,手机被偷了。

虽然手机不值多少钱,丢了却很不方便,于是我就想安慰安慰她。但我发现,闺密完全不需要安慰,她跟我有说有笑,状态跟平时没两样。

我对她的状态挺困惑的,忍不住问:“亲爱的,你手机不是刚丢吗?心情竟然没受到影响?”她说:“肯定会有点儿小沮丧啊,可我总不能一直骂小偷甚至一整天都垂头丧气吧?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抱怨都没用的,就当花钱买个教训,以后注意就行了。要是一直让它影响我的情绪,那这件小坏事就变成了大坏事。”

我一直知道闺密为人豁达,可没想到她已经豁达到了这种境界。

接着,闺密给我讲了她从前一次糟糕的经历。

某次她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严厉批评了一顿,回家的路上她超级沮丧,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件事,她越想越觉得委屈,结果到家发现,自己的钱包竟然丢了。她仔细回忆回家路上的情形,试图找到丢钱包的原因,猛地记起上公交车时似乎有个人故意撞了她一下,因为当时心情很差,她不想多费口舌,就只是白了那个人一眼,然后匆匆上车了,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钱包在碰撞之中早已落入小偷之手。原本只是被领导批评,这下又丢了钱包,真可谓雪上加霜。

这件事给了她一个启示:遇到倒霉事,一定要冷静,以避免更糟糕的事情发生。

仔细想想,闺密那句“要是一直让它影响我的情绪,那这件小坏事就变成了大坏事”说得真好。人生路那么长,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糟糕事,比如,东西丢了、工作出现失误、开车发生了剐蹭……这样的遭遇虽然谁都不愿意发生,可我们也应该明白,坏事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既然无法避免,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然接受。

02

说到不受坏事的影响,我想起发生在我表姐身上的一件事儿。

有一阵儿家里的抽油烟机需要清洗,她就从单元楼门口处贴的小广告上找了个相关服务机构的电话,打过去约对方上门帮忙清洗一下。

洗好后,师傅给重新装上,收了清洗费就走了。结果晚上做饭时,表姐才发现抽油烟机出了问题——原先它的噪声非常小,现在却“轰隆轰隆”地跟台拖拉机似的响,能吵死人。

表姐马上打清洗师傅的电话,想问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可电话却一直没人接了。换个电话打,师傅一听是表姐的声音,立马挂断,表姐这时才反应过来,自己被坑了。

因为抽油烟机早已过了保修期,维修的话需要支付昂贵的维修费,表姐气得着急上火,智齿严重发炎,不得不跟公司请了三天假,同时去医院打了三天消炎针。

任谁遇到这种事,都挺郁闷的,但是,因为这事儿把自己气病好几天,甚至耽误工作,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如果你身上不幸发生了糟心事,我劝你豁达点儿,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这是唯一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同样,当你已经很倒霉的时候,如果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那么接下来极有可能发生更糟糕的事情。由一件坏事招致另一件甚至好几件坏事,这就是坏事引发的连锁反应。

所以,越是遇到不好的事情,越要及时从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中抽离出来,打起精神,小心应对,以免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03

说到不和坏事儿纠缠,这让我想到了《我不是潘金莲》里的李雪莲。

多年前,李雪莲和秦玉河因一些事情办了假离婚,可令李雪莲没想到的是,秦玉河心里还有另外的小算盘——他只是借假离婚诓自己,他真正的目的是娶别的女人。

对于不想离婚的李雪莲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李雪莲甚至想过让自己的弟弟去把秦玉河给杀了,当然这是一个很冲动的决定,她的弟弟也没有同意。可是李雪莲难消心头怒气,于是决定告秦玉河。可法院给出的结论是,他们二人的离婚证是合法的,秦玉河没有罪。李雪莲悲愤之下决定上访。这一上访,就是二十年,李雪莲从一个娇俏的少妇,变成了一个满面沧桑的老妇人。

有人赞李雪莲执着,可我却觉得李雪莲这种做法是执拗,是偏执,是不肯放过自己。

对李雪莲来说,被秦玉河欺骗固然可气,但是秦玉河既然能做出这种事,就说明他早已变心了,既然对方无意再把日子过下去,那又何必强求呢?强扭的瓜不甜,因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一件倒霉事,就这样搭上自己的一辈子,真的值得吗?

离婚未必就一定是坏事,下一次婚姻也许更好。可当李雪莲为此而搭上一生时,“离婚”就真的变成了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

踩了狗屎当然很倒霉,可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赶紧跳开,争取下次别再踩上,而不是站在狗屎堆里骂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旦遇到了,努力保持不受它的影响,你就赢了。记住,我们的情绪一直被影响,才是真正的坏事情。

工作的意义,不该只是为了赚钱

01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前阵子换了份新工作,收入却比原先的工作少了将近一半,职位也降了。

坦白讲,起初我有点儿不理解:既然换工作,总得图一样,或钱多,或事儿少,或离家近,或稳定……但她这份新工作,哪样儿都挨不上。

“这份工作可以让我学习新东西。我做了好几年的纸媒,感觉这两年形势越来越不好,迟早要转型。我想着,既然迟早要做出改变,那不如及早抽身,趁年轻赶紧学学跟新媒体相关的东西。”这姑娘如是回答。

她这番话,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句话:人生在世,不能只为了钱。

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完全不考虑钱是不可能的,但是,工作也不能只为了钱。

虽然“为了梦想而工作”听上去特像不想多给钱又想忽悠你拼命工作的无良老板说出来的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如果不能从工作中获得任何乐趣或成就感,其实挺难熬的,毕竟,我们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至少有八小时,如果完全不喜欢,那上班无异于遭受酷刑。

02

在读书会上认识了个朋友阿曼,她在一家博物馆上班,那家博物馆在西安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可是她的薪资待遇却和博物馆的名气有些不匹配。除此之外,还存在周末不能双休、上班非常忙等缺陷,可是她却在那里工作了近十年。

那天在群里聊到各自的工作,我说,以阿曼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阿曼也承认自己对单位的薪资和休假状况不是很满意,但她说:“我非常喜欢我现在这份工作,我总能从中找到我想要的意义。”

阿曼非常喜欢文物,每次看到那些古旧的物件,她心情总是异常平静。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一些东西能让你潜下心来研究,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而如果这个地方又恰恰是工作场合,比如你的办公室,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阿曼所在的博物馆偶尔会组织“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有一次阿曼和同事们去了一个她之前听也没听过的小山村,给那些从没去过西安的孩子讲文物故事,她说孩子们纯真的眼睛让她的内心无比柔软,突然就觉得很多事情其实也不用计较太多。

我特别羡慕阿曼的状态,有喜欢的工作,可以倾注很多感情,而工作也回馈了她很多金钱以外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滋养了她的心灵。

所以,遇到喜欢的工作和遇到喜欢的人一样难得,一定要珍惜,只有珍惜,才能走得更远。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曾说过:“你要学会和工作谈恋爱。”这大概是人和工作之间最理想的状态了。

无法和工作相爱,就容易斤斤计较、心生委屈,甚至可能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炸毛,产生那种“受够这份工作”的想法。当你真的感觉受够了你的工作,那么,你离辞职也就不远了。

03

有个经典小故事就是探讨工作的乐趣的。

非洲部落有一位老人,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编织草帽,他编的草帽不仅造型别致,还特别便宜,才10块钱一顶。有个去那儿旅游的商人觉得老人编织的草帽非常有特色,就想大量收购,于是他问老人1000顶草帽要多少钱,老人回答20元一顶,商人不解:批量订购,价格不降反升,哪有这样的道理?老人回答:“因为一下子做这么多,就需要我夜以继日地工作,长时间的劳累会转化成很大的精神负担。”

长年累月机械地做同样的事情,的确会让人觉得缺乏乐趣。有些事情,偶尔做一做是享受,可如果每天重复地做,不但不是享受,还会变成负担,甚至让你唯恐避之不及。

04

我认识一个姑娘,辛苦准备了两年考上了公务员,入职后才发现自己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她的兴趣在跳肚皮舞方面,因为跳得好,工作之余她便在健身房兼职做舞蹈教练。虽然晚上到家经常已经10点了,累得浑身酸痛,可她却非常享受纵情跳舞的感觉。她犹豫了很久,决定辞掉相对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去做肚皮舞全职教练。家人都强烈反对,毕竟,她是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公务员。可最近她还是毅然辞职了,因为她觉得看着自己的学生从不会跳肚皮舞,到能灵活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所以,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能给你提供乐趣,能让你有成就感,甚至有可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马斯洛需求”的第五个层次便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而这个层次的实现,有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一份你喜欢的、让你充满成就感的工作。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可能很少会有,但我们总得图一样。有趣、好玩、让人充满活力、成就感满满……这些也都是加分项,千万千万不要仅仅为了钱去工作。

别让你的眼界,仅仅局限于一部手机

01

好友发了个朋友圈动态,说要完成一项“关机36小时”的挑战。我觉得这个活动挺好,毕竟,现在手机已经成了我们不可分割的朋友(敌人),没有必要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离手机远点儿,这项活动对于不少手机成瘾的人来说,的确是个挑战。

几天后,我又在朋友圈看到了她的挑战汇报结果。据她描述,刚关机时的几个小时里,她曾好几次心痒难耐,想打开手机瞄一眼,可最后都忍住了,后来慢慢地,她开始适应了没有信息打扰的生活,在之后不开机的30多个小时里,她觉得生活空前宁静美好,而且并没有因此而错过“一千万”。

扪心自问,如果让你来参加这个挑战,你会成功吗?很多人应该都够呛。

作家刘震云在其名作《手机》里写道:“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成风筝了。”

有了手机,我们的生活确实变得更便捷了,可这同时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娱乐世界的大门:刷刷朋友圈、看看段子、搜搜娱乐八卦,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如果再追追剧、看看综艺节目,立马又有好几个小时被“吃掉”。

表面上看是我们在玩手机,可实际上,很多人是被手机操控了。

经常抱着手机玩个不停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看手机的时间越长,越空虚无聊,越空虚无聊就越想玩手机,这简直是一个恶性循环。

世界那么大,好玩的事情那么多,千万别让你的视野,仅仅局限于一部手机。

02

闺密王大美有一次和我聊她的“手机成瘾症”:“最近我有个很可怕的发现,我每天至少有四五个小时在玩手机。因为我无意中发现手机里有个软件,可以统计我一天玩了几个小时手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统计显示我每天平均玩5个小时手机,差不多每隔9分钟解锁一次屏幕。我都惊呆了,真不敢相信我会这么长时间、这么频繁地玩手机。”

王大美吐吐舌头继续说:“我感觉自己挺忙的,上班的时候忙得像陀螺,下班的时候还要带娃儿,但是只要愿意堕落,好像总能抽出时间来——吃饭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甚至陪娃儿睡觉的时候……”

对于“只要愿意堕落,好像总能抽出时间来”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就拿各种短视频软件来说,它们真的是吃时间的利器。

有段时间我装了一个看短视频的软件,随便刷刷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这对于又要写稿又要带孩子,时间本就不宽裕的我来说,真的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吓得我赶紧卸载了。

几年前,大屏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当时我想,这玩意儿真好,它可以为我们学习新东西提供很大的便利。遗憾的是,后来我发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手机压根儿就不是用来学习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它来聊天或者看娱乐八卦。因为面对五花八门的消遣项目,想静下心来学习真的需要极大的自律力。

对大多数不够自律的人而言,手机只是向我们敞开了另一扇浪费时间的大门而已。

如何戒掉手机依赖症?除了前文提到的关机挑战,我还有两个小建议。第一,可以装一些具有限制功能的小软件,比如我们给自己规定每天只能玩三个小时手机,时间到了会自动锁屏。第二,不要把手机带上床。如果你想早点儿入睡,那么不带手机上床是最好的办法,这样除了缩短玩手机的时间,还能让你避免熬夜。

想要提升自己,那就要先放下手机,去做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事情。

03

曾看过TED上的一个演讲,主讲人是个时间管理方面的专家。她说:“时间管理的一大要诀,是先评估每一件事对你来说的重要程度,把重要的事情排在前边去做,你就有时间了。”对此我深以为然。

以我自己来说,我再怎么浪费时间,也会把写稿子排在前面,因为这是我非常看重的工作。如果稿子没写好,我是不会去玩手机的,每天写2000字是我给自己规定的硬性任务,它永远排在我生活的第一位。

不可否认,人生在世,我们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效工作的状态,偶尔也需要时间调整、休息。但与其用玩手机的方式休息,我们何不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比如健身、读书、看一些经典电影……

事实就是如此,看一个小时书总比逛一个小时淘宝更让人有成就感,跑半小时步总比看半小时短视频更让人自豪。

一个戒掉手机成瘾症的朋友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今天读书了吗?锻炼了吗?学习了吗?如果没有,放下手机,快去!”

生活那么丰富多彩,生命那么恣意鲜活,可我们大多数时间却在埋头玩手机,这不是很可悲吗?我们给了手机那么多时间,可它还给我们的却只有干涩的眼睛、受损的颈椎、转瞬即逝的快感以及越发贫瘠的眼界,亏不亏啊?

我特别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其中有一句话尤其喜欢:“不要只盯着六便士,偶尔也抬头看看月亮。”这在当下社会,就是指:不要总盯着手机了,是时候做点儿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相信我,放下手机,你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你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你为什么一定要尽早学会开车

01

尚在读大三的表妹说,她想利用空闲时间学点儿东西。她想学跳拉丁舞,可她爸却建议她去学开车——她并不想去。第一,自己一时半会儿没能力买车;第二,学开车很辛苦,学一夏天皮肤能晒黑好几个色号。女孩子都爱漂亮,当然不愿意找虐。

我也建议她毕业前先把驾照考下来,怕夏天学车被晒黑,可以利用寒假学,总之尽快学会开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管对男人还是女人来说,会开车真的是太方便了。

最近我经常因为不会开车而烦恼。

我们小区面积很大,我家住在小区中最靠近角落的一栋楼里。从我家楼下走到小区大门口,有1公里多的路,步行平均需要十几分钟,走到公交车站,又需要5分钟,短短1.5公里的路程,却经常让我觉得出门很不方便,尤其是带着孩子的时候。

平日带女儿打疫苗或有其他的事需要出门,一般是我或婆婆抱着她走到小区门口去坐公交车或打车。经常会有人建议我们,用婴儿车推孩子呗,抱着不累吗?累啊,可是有的小朋友不爱坐婴儿车,我家这位就是。每次往车里放她,她都会拼命挣扎、抗拒,这么说吧,你根本无法以“坐姿”把她放进车里。偶尔她肯坐进去,可不到一分钟,就又站起来了。推车出门的结果就是:常常一手抱孩子,一手推婴儿车,反而更累。

虽然我家宝宝不算胖,可要抱着她走1.5公里依然很考验腰力、臂力和体力。每次带宝宝出门,我最大的心愿都是可以叫个出租车开到我家楼下,遗憾的是门卫不让出租车进小区。所以很多事情我都是攒到周末再办,让老公开车带我们去。

说到底,这一切麻烦都源于我不会开车。

02

去年我父母来咸阳,我想带他们去周围的景点逛逛,可因为我不会开车,只能等周末老公休息时再带他们去,而如果我会开车,就可以说走就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

还有一次儿子发烧,我和婆婆带着他去医院做检查。那天天气很不好,刮着大风,对于一个正在发烧的孩子来说,在风中走1.5公里可谓非常受罪。可是我们背着他也不现实,毕竟他比较大了,体重也有50多斤,所以只能发着烧自己走。

也是因为不会开车,原打算给女儿报某早教机构的课,后来考虑到坐公交车不方便,打车来回路费又太贵,所以只好搁置了。

不会开车,除了会造成生活中的不便,工作中也会如此。

一位好友说,自己所在的单位在邻市成立了一个分公司,领导有意提拔她,打算让她去分公司锻炼一段时间。可她家宝宝还小,去邻市的话估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她有点儿放不下。

她和领导说了自己的顾虑,领导问:“你会不会开车?两个市之间只有30多公里,不堵车的话开车40分钟就到了。”

她偏偏不会开车。

后来因为放不下小孩儿,她只好放弃了那个难得的机会。

你看,不会开车,真是处处受限。

而我一个会开车的朋友就不一样了,她有8年驾龄。我曾问她会开车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她的回答是“方便”,比如想带孩子去郊外亲近一下大自然,开起车来说走就走。她经常带小朋友去秦岭深处,玩玩水,爬爬山,累了就在附近找个农家乐饱餐一顿,真的是一种享受。

这位朋友以前自己也不会开车,想去哪儿玩儿必须得等她老公休假,然而她老公动辄加班,非常不方便,她也是鉴于此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开车。现在情况就大大不同了,想去哪儿、什么时候去,她和娃儿两个人说了算。

会开车和不会开车的女人,生活状态真的大不一样。

03

一个朋友的孩子准备上小学了,她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给孩子选择一所重点小学,那所小学离她家4公里,如果坐公交车过去,加上等公交车的时间,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她家门口也有所小学,步行5分钟就可到达,可是教学质量一般。

如果是你,你会让孩子上哪所小学?

我建议上那所重点小学,因为4公里的路程,开车也就一脚油门的事儿。

“可是我不会开车。”她无奈地说。

我说:“那就去考个驾照,现在学还来得及。”

她指指窝在自己怀里的老二:“我现在去学,谁给我看孩子呢?”

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当你带着两个孩子的时候,再抽时间去学开车就变成了很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趁着年轻,赶紧掌握开车这项技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

会开车到底有多爽呢?有个读者是这样回答我的:

“我是一名跑步爱好者。周末开车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送完孩子再开车去离辅导班不远的大明宫跑个步,跑完步回家洗澡,再去接小朋友放学,时间刚好来得及。如果不是会开车,我就无法享受这种无缝衔接的‘自由’。简直是太爽了!”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学会了开车,你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

拥有几分自律,便拥有几分自由

01

我有个朋友不久前辞职了。

她是个特别多才多艺的人,能画画,懂设计,加上人脉不错,工作之余还能接点儿私活儿。

她一直不喜欢上班,因为讨厌上班死板的时间限制,早上必须几点到,下午必须几点走,还动不动就开会。

她常说:“我要是有灵感了,不管是不是上班时间都会开始工作,没灵感,让我坐在那儿也不管用啊。还是辞职好,没了通勤的烦恼,不用受上下班的限制,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出色,效率会更高。”

然而,辞职半个月后,她郁闷地告诉我,还不如上班时忙里偷闲干的活儿多。

我忙问为啥,她说:“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有时明知道自己有活儿要干,但是耐不住总是自我安慰:晚点儿再做吧,反正还有时间,结果晚点儿又看韩剧或者刷微博去了……”

她说以前上班,到点儿了必须起床,下班到时间才能走,必须在岗位上待够8小时,干完了单位的活儿偶尔还能干干私活儿,现在可倒好,没人监督,她简直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

我笑了,这些烦恼都是不够自律带来的,原以为辞职后会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工作,孰料没人监督,时间全部用来娱乐了。

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吧?明明想看一集韩剧,结果却看了三集;明明只想吃一把瓜子,后来却吃了好几个“一把”,明明想十一点睡觉,凌晨一点却还抱着手机……

这是典型的缺乏自律的表现。

作为一个资深自由职业者,我早就发现,其实“自由职业”是最“不自由”的,它需要严格的自律作支撑。经常有人表示羡慕我的工作,说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想去哪儿玩儿就去哪儿玩儿,美死了。

我觉得他们严重误会了自由职业者,以我的日常来说,要写公众号稿子,有时还要写书稿,偶尔还会接一些文案的活儿,恨不得像八爪鱼一样有8只手可以同时推进这些事情,如果我想去哪儿玩儿就去哪儿玩儿,天天睡到自然醒,这些工作谁替我做呢?

作为一个自由工作者,我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然后八点半准时坐到电脑前开始工作,十一点半去买菜,中午吃饭休息一小会儿,一点半左右继续工作,下午四点运动半小时,之后接小朋友放学,开始忙家里的事,一直到晚上十点,小朋友入睡后,我看会儿书或看电影,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工作,我几乎不熬夜,一般晚上十一点半前就入睡。

自由职业,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越自律的人才会越自由。

02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你起那么早是为了什么?”

下面回答一大堆,大多是让我们羡慕的充满正能量的理由:跑步、做早餐、背书、写作……当然,也有些人早起是为生计所迫,迟到了老板要扣钱,所以就算与被窝热恋再深、懒癌再重,还是不得不早起。

我一直以为早起的大多是老年人——觉少嘛,所以当我第一次发现我身边有位早起的年轻朋友时,我吓得一哆嗦。

她早晨五点多起床跑步,回来还可以做早餐。她解释,作为一个职场妈妈,她发现唯一能争取到的时间就是早晨了。每天下班到家已近七点,要做饭,还要陪小朋友,等家务做完、小朋友入睡,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压根儿没有自己的时间。

但是,开始早起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小朋友通常七点多才起床,她五点多出门跑个步,跑完回来路过早市还可以买点儿菜带回来,之后做个简单的早餐,再悠闲地喊小朋友起床。这让她感觉早上的时间简直是赚出来的。

我发现很多自律的人,都善于抓住早上的时间。

一个朋友说她的小姨坚持早起已经二十多年了。她小姨是一名小学老师,还兼职学校教务处的一些工作,下班还要做饭、做家务,非常忙。

小姨喜欢写作,她发现早上不仅头脑最清醒,还不会被俗事打扰,所以她早起会先写作,每天写2000字,常年坚持,至今已经出了好几本书了。

朋友小姨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高产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高产的背后,也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自律。

1982年秋,时年33岁的村上春树在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就开始练习长跑。为此,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村上春树说:“想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时间。”什么叫“运用意志掌控时间”,说白了,就是自律呗。

所有的自由背后,都有严格的自律,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03

相信大家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当一个悠长的假期凭空而至时,我们发现,自律和不自律的人,过的完全是不一样的生活。

不自律的人,每天吃吃睡睡、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剧,吃饱混天黑,感觉一天天过得飞快。而自律的人,有时间就读书、运动,每天充实又快乐。

同样一个假期,有的人读了十几本书,有的人却天天玩手机顺便收获了几斤新增的肥肉。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说:“人生苦难重重。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的确,我们的很多麻烦和烦恼,都是不自律造成的。

明知道自己体脂偏高,还是不注意饮食,不去运动;明知道要交的表格还没完成,却忍不住找人闲聊……

想要减少这些麻烦和烦恼,唯一的方法就是自我约束,让自己自律起来。

过了30岁,我愈发感觉自律是一种特别可贵的品质,能自律的人都是狠角色:自己逛街购物时,别人在电脑前吭哧吭哧地工作;自己躺床上呼呼睡懒觉的时候,别人却在晨光微曦中跑步;自己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打游戏的时候,别人却在认真学习……日积月累,我们就会被那些勤奋又自律的人落得很远。

吉姆·罗恩说的好:“我们都得承受两种痛苦中的其中一种:自律的痛苦或后悔的痛苦。差别在于自律感觉几盎司重而后悔却是几吨重。”不想让痛苦变成几吨重,那么就自律起来吧,去运动、去读书、去做任何有益你身心的事。

你拥有几分自律,就拥有几分自由。

人生越是艰难,越要心中有光

01

曾在一篇文章下的留言栏里看到一位女士的留言。

她说,儿时老家重男轻女,爸妈对她尤其苛刻。有一次她和妈妈说话时顶了两句嘴,妈妈便对她拳打脚踢,骂出的话特别难听。打骂完她后,妈妈让她出去放牛。她一个人拉着牛,一直往山里走,走了很久很久,后来发现走进了一片乱葬岗。

天渐渐黑了,她在乱葬岗里安静地坐下来,那一刻,她一心求死,真希望某个鬼魂可以把她带走。

可是过了很久,没有一个鬼来找她的麻烦,当然,也没有家人来找她。她不知道当时几点了,只知道天很黑很黑了,黑得一点儿亮光都没有。半夜,她牵着牛回了家。第二天,她想尽办法借了两百块钱,出去打工了。

如今,一眨眼已经到了四十多岁的年纪,每当想起那个在乱葬岗静坐的夜晚,她依然会眼眶发酸……

不长的一段留言,看得我心痛难耐。人生总有一些至暗时刻,要想跨过去真的特别难特别难,难到开始让我们怀疑活着的意义。

那些特别难特别无助的时刻,你是怎么撑过来的?

02

一个姑娘年轻时爱上了一个男孩儿,父母觉得男孩儿不靠谱儿,坚决反对。她却执意要和他在一起。结婚后,她很快怀孕了,就在她欢喜地准备迎接孩子的降生时,她发现父母曾经的预言是对的,男孩儿真的不靠谱儿。她怀有六个月身孕时,男孩儿劈腿了。

怀孕六个月,已经是妊娠中期,她一个人去医院打掉了孩子。进手术室前,她一边流泪,一边嘴里一个劲儿地念叨着:“宝宝对不起,宝宝对不起……”

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她果断地把离婚协议摔到了那个不靠谱儿的男孩儿面前,然后连夜收拾东西离开了他们共同生活的出租屋。没脸回老家,她就换了工作,换了电话号码。那段时间,哪怕是正常地走在路上,她都会突然想落泪。独自硬撑了很久,她终于遇到了现在的先生,他总是哄她开心,把她从黑暗中拉了出来,从此,她的生活里终于有了欢笑。

最难的时候,她一直告诉自己:会好的,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就是凭着这个信念,她硬撑了过来。

03

一名读者跟我说,她最难的时候是老公和孩子同时生病,她不得不独自挑起家庭重担。

那一年,她老公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儿子的眼睛因手术裹了整整9个月的纱布。除了动辄挤车排队带儿子去医院看专家号,她还得到处借钱,节衣缩食地考虑生计。当时,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一涌而来,愁得她大把大把地掉头发,一度悲观得想死。我问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她说:“我当时就告诉自己,再难也得硬撑着,如果我倒下了,这个家就完了。一天一天地过,一天一天地熬,总有熬出头的时候。好在,现在真的已经雨过天晴了,我庆幸我当时没有放弃。”

生活不会一直明媚,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依然躲不过迎面吹来的狂风。这时候,请告诉自己,一定要撑下去,只有撑下去,才有机会看到雨后的彩虹。

04

另一名读者说,她最难熬的日子是在1997年。当时她刚初中毕业没多久,独自拿着1000块钱去北京学电脑,住了3个月的地下室,只敢吃馒头和咸菜,连泡面都舍不得吃,因为营养不良,她一度连月经都停了。

幸好,通过拼命地练习,她的打字速度慢慢能达到每分钟100多字了。后来她去了寻呼台应聘,因为她知道那里一个月能挣到700多块工资,这对当时的她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得知被录用的那一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都忍不住想奖励自己一顿大餐。

生活是苦,但是请你相信,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能咀嚼到它的甘甜。

05

一个朋友说,她是远嫁,和老公是因为爱情才走到一起的。结婚后才发现老公霸道又强势,根本不尊重她的意见,所以两个人总是争吵不断。

当时和公婆同住,即使吵架也不敢大声吵,受了委屈,她也只会一个人躲在房子里悄悄抹泪。有一次又吵架了,她一个人悄悄出了门,出去的时候是傍晚,没带钱包也没带手机,逛累了便在一个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坐了下来。她选了个无人的角落,一直哭一直哭,她一度以为婚姻维持不下去了,下定决心要离婚。

后来老公找来了,让她回家,明明是老公不对,她还是选择了跟他回去,因为实在无处可去……

后来她试着去沟通和改变,和老公的关系终于慢慢缓和了。她说偶尔还是会想起那个晚上,自己孤零零地坐在那个角落,真的以为一切都完了。

现在他们结婚7年了,有一儿一女。她说,如果当时提了离婚可能就真离了,至于现在,还算幸福。

06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些艰难的时刻吧,我们可能会感慨,这个坎儿真难过啊,这时,我希望你一定撑下去,希望你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坚毅,更希望你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凭着一点儿孤勇,用力地往前走。那些熬过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在黑暗中穿梭了太久,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光了,你以为自己掉进了无底洞,其实你只是进入了一段很长很长的隧道,只要再坚持一下,黑暗就过去了,前面就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