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宽容的人大多情绪平和,不发或少发脾气,他们明白求同存异,才能产生“互悦效应”。“互悦效应”也称“对等吸引力定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互相吸引才能“两情相安”。
在人们的交往中,互悦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规律,即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受到别人的欢迎,或者想让对方支持你、同意你的观点,仅仅提出自己良好的建议是没有用的,还必须懂得尊重他人,宽以待人,做到求同存异,友好相处。
人的交往贵在宽以待人,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实现互悦,进而悦人。可以说,宽以待人、求同存异是一个人道德水平高的表现,所谓“有容德乃大”,不仅表明一个人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而且也是一个人具有兼容并包的智慧的表现。
宽以待人、求同存异是一种涵养,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它像一种明澈而柔润的调和剂,可以润滑彼此间的关系,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扫清彼此间的猜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使彼此之间交往其乐融融。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指责,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军队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士兵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身旁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士兵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会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岗,下次一定要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士兵,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在士兵中的威信,导致下级的愤怒情绪。
宽以待人要求人们“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即自己要站得正,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别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
那么,宽以待人究竟应当“宽”些什么呢?
一是“宽人之长”。
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促进自己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的那段话很发人深省,他说:“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
由于刘邦善于用人,并宽以待人,因而打下了天下。倘若他忌妒他人的长处,处处指责他人,就会为自己埋下“离心离德”的种子,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二是“宽人之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共事。人都有缺点、短处,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宽以待人的人不会计较他人长短,而是把“求同存异”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首要准则。
三是“宽人性情”。
由于人们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文化程度不同,性格必有差异。因此,容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能够接纳人的各种不同性格,这是“宽人”的最基本法则,离开这一点,其他的“高风亮节”就无从谈起。
四是“宽己仇人”。
这是宽以待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仍任其为相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春秋时期,管仲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然而,管仲的成就,与鲍叔牙知人让贤的品格、齐桓公不记前仇的气量是分不开的。年少时,鲍叔牙与管仲是好朋友,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利润时管仲却总是多要,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自私,而是认为管仲家里穷,多得点没关系。后来,鲍叔牙当了齐桓公小白的家臣,管仲当了齐公子纠的谋士。
公元前689年,齐国国君无知在雍林被杀。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与流亡在鲁国的公子纠,都急于回国争夺君位。公子纠的谋士管仲认为,莒国离齐国都城近,如果小白先到,争夺君位就没希望了。于是管仲带了一支精兵,先赶到莒往齐的必经之路进行拦截。当小白车马奔驰而来时,管仲忙驾车上前参见,趁小白答礼而无防备的时候照小白射去一箭,小白“哎呀”一声,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大功告成,策马飞驰而去。其实,这一箭只是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知道管仲箭法厉害,急中生智,应声而倒。待管仲走后,沿小路疾驰,直奔齐都。小白即位后,称为齐桓公,遂命鲍叔牙为统帅,以讨伐公子纠为名向鲁国进发。
鲁庄公在齐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只好按齐国提出的要求,将公子纠杀了,将管仲囚禁引渡齐国。鲍叔牙辅佐小白取得了君位,桓公要任他为国相,鲍叔牙推辞不受,一再推荐管仲。鲍叔牙说:“我有五点不如管仲:对民宽和,使民富裕,不如他;治国严谨,不失国家主权,不如他;团结人民,使百姓心悦诚服,不如他;制定礼仪,使人人都能遵守,不如他;临阵指挥,使将士勇往直前,不如他。”鲍叔牙恳切地说:“您如要建立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佐不可。”
齐桓公本来要报管仲“一箭之仇”,听了鲍叔牙之言,决定起用管仲。齐桓公亲自到堂阜这个地方,给管仲解开镣铐,命管仲为大夫,主持国家政务。
管仲感激桓公“不杀之恩”,将才能充分发挥,为齐国强盛做出了贡献。管仲所取得的成就与鲍叔牙知人让贤的容人之心、齐桓公不计前仇的气量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齐桓公不计前嫌,给予管仲完全的信任,这也是管仲最终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
宽以待人、求同存异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也是做人的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懂得宽容的人是明智的,因为宽容了别人,别人也会宽容你。所以,选择宽以待人,就是给自己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人的气由心生,因此,在与人交往中,若别人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应该牢记:人与人相处的智慧就是求同存异的智慧,就是对己严对他人宽的智慧,当他人有了过错或冒犯了自己,不对他人妄加指责,不对他人党同伐异,选择宽容、求同存异方式是避免双方起矛盾起纷争、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好良方。宽以待人、求同存异,再难相处的人也能被你所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