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正人先正己
- 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
- 和力
- 3368字
- 2020-11-20 18:29:39
大师慧语:
所谓修行,其实就是彻底修正自己的心性行为,由里至外,巨细靡遗,完全加以确确实实的检点与改善,此即是作为一个修行人至死不渝的生命主题,必须永远追求达成的生命事业。
选自《南怀瑾选集·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南怀瑾大师认为:人想发脾气,就把脾气转为慈悲;人产生了烦恼,就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与人们常说的“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殊途同归的。简单来说,就是提高修养,示范他人,以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企业来说,老板是一个特殊人物,老板的行为往往对员工起表率作用。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能给下属员工起模范作用。领导不仅是领导者,更是劳动者;不仅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领导要求下属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带头做,而且要做得好,这样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开国上将许世友讲过:“有带头冲的官,就有不怕死的兵。”所以,下属工作表现不积极,作为领导者不能一味地责罚下属,也应自省反思。
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
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领导的威信,一是靠话语,另一个是靠行为,这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言传身教。一个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此语出自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意思是说“只要以身作则,就能令行禁止”。管仲在论法时说:“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就是说:不依法行使法令,国家就没有常规;有法不依政令就无法施行;政令已出而不能施行,那是政令不合乎法度,政令不合乎法度而不能施行,那是政令的制定者考虑的不周密;制定政令本身周密而仍不能施行,那是因为赏罚太轻;赏罚加重而政令仍不能施行,那是赏罚没有真正兑现;赏罚兑现了而政令仍不能施行,那是统治者没有率先自己做出榜样。因此说,禁令能约束住君主自身,就能在百姓中施行。
在我国古代,使国家大治者,大都是以身作则,来保障法令的贯彻实行。三国时期的曹操,虽被世人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但他却能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割发代首”维护军纪,使自己拥有了最强大、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为以后的魏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打仗,行军途中看到麦田里成熟的麦子,马上下令:“有擅入麦田,践踏庄稼者,斩!”可是命令刚下达,一群小鸟忽然从田间惊起,从曹操马前飞过,那马不由一惊,一声长嘶,径直冲进麦田,将成熟的麦子踩倒一大片。
曹操非常心痛,马上挚出佩剑就要自刎,被众将慌忙拉住他的手臂,大呼:“丞相,不可!”曹操仰面长叹:“我才颁布了命令,如果自己的令自己不能遵守,还怎么用它约束部下呢?”说完执意又要自刎。众将以“军中不可无帅”力劝曹操。曹操无奈,拉过自己的头发,用剑割下一绺,高高举起:“我因误入麦田,罪当斩首,只因军中无帅,特以发代首,如再有违者,如同此发。”于是军中人人自觉,小心行军,无一践踏庄稼者。
蜀国名相诸葛亮也是以身作则的典范。诸葛亮因误用马谡而痛失街亭,导致北伐失利,挥泪斩马谡。回朝后,又表彰了唯一没有折兵损将的赵云,然后向后主刘禅上疏,请求自贬三级。诸葛亮以身作则,“禁胜于身”,使得国家法令畅行无阻,蜀国才一直能与魏、吴抗衡。
现代企业也需要领导垂范于人,以身作则。有这样一个老板,他告诉下属要加班赶点,但自己却在下午5点准时下班打高尔夫球去了;还有这样的一位主管,批评他人工作时间上网,自己却在上班时间里在线“淘宝”;还有一位首席财务官在刚提出裁员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的同时,自己却购买了整套崭新的豪华办公室家具。这样的领导很多,他们没有做到以身作则,相信下属也不会信服于他们。
日本东芝电器公司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牌公司之一。但是,二十多年前,东芝电器公司因经营方针出现重大失误,负债累累,濒临倒闭。在生死关头,东芝公司把目光盯在了日本石川岛造船厂总经理土光敏夫的身上,希冀能借助土光敏夫的“神力”,力挽狂澜,把公司带出死亡的港湾,扬帆远航。
土光敏夫在领导管理方面具有大将风范。早在“二战”结束时,负债累累、濒于破产的石川岛造船厂毅然挑选了土光敏夫出任总经理。土光敏夫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得出了一个结论:困难是暂时的,经济复苏必然会来临,而经济复苏离不开石油,运输石油又离不开油轮,油轮越大则越“经济”。为此,土光敏夫果断决策: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攻关,建造20万吨级的巨型油轮。由于从来没建造过这样大的油轮,全厂员工信心不足。土光敏夫不断地与各级管理人员促膝交谈,鼓舞士气。为了集思广益,土光敏夫创办内部刊物《石川岛》,让全厂员工随意发表意见。土光敏夫还亲自参与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把全体员工的利益、荣辱与造船厂的利益、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工作,整日与工人们在一起,终于造出了20万吨级油轮,使造船厂摆脱了困境。
土光敏夫从一开始就把造船质量放在第一位,1950年,一艘高速巨轮在驶出船坞时撞在了码头上,码头被撞坏,巨轮只有些轻微损伤,经检查后,一切正常。这件事传出后,世界各地的船商都看好石川岛的船,购买新船的订单接连不断,石川岛从此扬名日本,土光敏夫也从此载誉全国。
土光敏夫就任东芝电器公司董事长所“烧”的第一把“火”是鼓舞东芝公司全体员工的士气。土光敏夫指出:东芝人才济济,历史悠久,困难是暂时的,曙光即在前面。土光敏夫说:“没有沉不了的船,也没有不会倒闭的企业,一切事在人为。”在唤起东芝公司全体员工的信心后,土光敏夫大力提倡毛遂自荐和实行公开招聘制,想方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力都发挥出来。
有一次,土光敏夫听业务员反映,公司有一笔生意怎么也做不成,主要原因是买方的课长经常外出,业务员多次登门拜访都扑了空。土光敏夫听到这种情况,沉思了一会,然后说:“是吗?请不要泄气,待我上门试试。”业务员听到董事长要亲自上门推销,不觉大吃一惊。一是担心董事长不相信自己的真实反映;二是担心董事长亲自上门推销,万一又碰不到那位课长,岂不是太丢一家大公司董事长的脸。但土光敏夫并不考虑那么多,也不顾及什么面子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做成生意就行。
第二天,他真的亲自来到那位课长的办公室。果然,也是未能见到那位课长。但他并没有马上告辞,而是坐在那里等候。等了好半天,那位课长才回来。当他看了土光敏夫的名片后忙不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贵公司生意兴隆,我应该等候。”土光敏夫毫无不悦之色,相反微笑着说。
那位课长明知自己企业的交易额不算多,只不过几十万日元,而堂堂的东芝公司董事长亲自上门进行洽谈,觉得自己很有脸面,于是很快就谈成了这笔交易。最后这位课长热切地握着土光敏夫的手说:“下次,本公司无论如何一定买东芝的产品,但唯一的条件是董事长不必亲自来。”
土光敏夫认为,以董事长之尊亲自推销是理所当然的事,不会因此有失身份。当然,管理者亲躬亲为,只是一种示范行为,并不是每笔交易都需要。土光敏夫还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号召全体员工为公司无私奉献。土光敏夫的办公室有一条横幅:“每个瞬间,都要集中你的全部力量工作。”土光敏夫以此为座右铭,他每天第一个走进办公室,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请过假,从未迟到过,同时生活俭仆,一直到80岁高龄的时侯还与妻子住在一间简朴的小木屋中。
土光敏夫有一句名言:“上级全力以赴地工作就是对下级的教育。职工三倍努力,领导就要十倍努力。”如今,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已经跻身于世界著名企业的行列,它与石川岛造船公司同被列入世界闻名的大企业之中。这与土光敏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