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与天争,不与人比
- 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
- 和力
- 2436字
- 2020-11-20 18:29:39
大师慧语:
学佛者最宝贵的是心里无限宽阔,容得下天地万物,做人处事皆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即便做了一辈子的善事,此亦义所应为,理当如此,岂足挂齿,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活着就是要为别人好,难道你是出生来干坏事,惹人讨厌的吗?或者是来当个饭桶,无所事事,一点利益他人之事都没有?
选自《南怀瑾选集·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人生不易,活得太累?其实这都是没有将心态放平和惹的祸。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去“赢”,去“取”,而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资本或有拼搏上进的行动。比如,有些孩子被教育学习上要得第一名,要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有些职场中人给自己施加压力,一定要在工作中拿到全额奖金;很多老人总想自己的下一代胜过别人的子女,嫁个好人家,娶个孝顺儿媳妇,等等,一切都在与人“争夺”中,唯恐自己被落下。
人最大的失败在于一个“争”字。“争”使人们成了名利的奴隶,忽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快乐。
梦窗国师有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是的,有些人常会感觉到“不快”,而这些“不快”主要来源于与人攀比的小肚鸡肠。
唐朝时期有一位从小才华便十分出众的诗人,他叫李贺,曾经与李白,李商隐一起并称为唐代“三李”。李贺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从小家境不好,自幼体型细瘦,但是却才思聪颖,7岁便能作诗,而且擅长“疾书”,18岁的李贺已经是诗名远扬。这原本是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诗人,但是他的好景却未能长久。
李贺本来可以早登科第,但其年轻时丧父,按照当时的规定,服丧时间为3年。3年后,21岁的李贺参加府试,谁知因其父的名字“晋肃”而未能及第,“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以“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考场。但从那以后,李贺心中郁结,总是一副失意样子,最终忧郁而终。
李贺可谓才华横溢,但是他没有广阔的心胸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在面对仕途的失败与人生的打击之时,更没有平静淡然处之,而是终日郁郁寡欢,从而早逝,失去了自己的大好人生,岂不让人扼腕长叹?
时常在心中与别人比较、权衡名利的人是心胸狭窄,他们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死结。生活中,人们做不到事事如意,但是却可以事事尽心,可以不与别人比长短争先后。
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功成名就才是人生的目标,似乎功名越多,人生也就越美好。古语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掉。”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活得轻松一点,就要放平心态,对任何事都潇洒一点,快乐一点,但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难得潇洒,是因为功名就像是一副用花环编制的“罗网”,让人抵御不住诱惑,拖住人们的手脚,使人纠缠在复杂的关系中。不与天争,不与人比,虽然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是世间的功名利禄会让人眼花缭乱,让人一颗原本自由的心迷失方向并屈从于迷局之中,将自己束缚得越来越紧。
人生中名声地位都是暂时的,利益更是身外之物。人只有放下名利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快乐。
保持不与人争,不与人比,首先要有平常心,要求人乐天知命。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就会不忧、不扰,没有什么烦愁了。
人世间有许多虚浮的事,大多因追逐名利产生。一时的虚名虽然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感,但它也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是人生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为名利惺惺作态,斤斤计较,结果只能是一场空。所以,虚名本身毫无意义和价值,有时候还会害人不浅,很多人为了争夺名利终其一生,临近生命的最后一点时光才悟到虚名无用的道理,却悔之晚矣。
不与人争、不与人比,并不是让人放弃一切高远的目标,安于现状,不与命运抗争,而是让你对目前的处境不要抱怨,不要怨天尤人,要泰然处之,把人生所历当成自己生命中的可贵财富,永远奋发向上,勇于跟不公的命运作斗争,把人生的价值放大,直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虽然人的一生可能失意,事业、生活可能不如人,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倒霉时常会有……但是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片段;得意时也是如此。人的各个阶段都会变化,风光无限和命运不济有时会相互交替、相互转化。就如上电梯,到某一层就有某一层的景色,如果我们能平静对待,从容欣赏,就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羡慕别人的风光而暗自生气或者抱怨。
在生活中,不与别人较量,不被表面的浮华迷乱了心性,舍弃虚名,放下架子,就会得到平和的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写下了被后人一直称颂的《岳阳楼记》,在文中他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人处在“进亦忧、退亦忧”的时候,需要的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悠然处事态度。
在佛教经典《顿悟入道要门论》第一卷中有这样一段话:“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已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简单地说即:“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
在主张“至誉无誉”的庄子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人只要把所谓的荣誉看淡看轻,地位、声望就都算不得什么。人生之乐,不在于高官厚禄,而是受人敬仰,享受平淡之中的真实,浮躁中内心的安宁。
曾有人说过,当你握紧双手时,里面什么也没有,可是当你松开双手时,世界就在你的手中。这也许是语言上对人生最美丽的描述。有些东西握得太紧确实会失去得太快,就像“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是生活。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将自己想要的一切都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次工作上机会的失去,一次生意上的失利,抑或是某一次感情上的挫伤,这都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正常现象,不必为此过于伤心而踌躇不前。与其在一件事上久战久败,还不如松开手,去重新选择一次,因为生活中会有其他的机会向你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