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男孩找到属于他的学习超能力

你可以肆意拉扯我,我的身体可以无限伸展,却不会破裂。

——《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喜欢超人、蝙蝠侠和蜘蛛侠。无论是在操场上、后院里,还是回到家,我都会和一同上学的小伙伴们交换着看漫画书。四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了《神奇四侠》。我被其中一侠的超能力迷住了:他的手脚有弹性,可以伸缩自如。就算敌人想杀死他,也无法将他撕碎,因为他是坚不可摧的。

我读到《神奇四侠》是在1968年。那一年,美国发生了很多大事。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遭枪击身亡;每晚我们在家看电视,都会看见士兵们陷在血污之中的脸庞,直升机裹挟着强劲的气流在丛林草木中席卷而过。(1)1968年,我家住在夏威夷瓦胡岛群山脚下一个名叫阿纳海纳的背风区域。我父亲是夏威夷大学的一名青年教授。那段时间,他常常悲戚不已地回到家,因为自己教过的学生牺牲在了大洋彼岸。每当在希卡姆空军基地附近的街上看见摇着轮椅的军人,我的心都因恐惧和困惑而抽搐着。

现在的我已经明白了,当时的我渴望成为一名勇敢且坚不可摧的超级英雄。我的这种渴望既来自人的天性,也源于目睹了这些受伤的军人和那场残酷的战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10岁的我,在家和学校都面临着难题,内外交困。我家在贫困线上挣扎。父母常常吵架,会体罚我们,他们的婚姻也举步维艰。从9岁起,我就开始试图逃离这个家。在学校,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管教困难户”,总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训话。快上五年级时,我去看了精神科医生,医生给我开了一种名叫“利他林”的药。没过几个月,我的老师科诺女士建议我停药。按她的话来说,利他林快把我变成一具僵尸了。她告诉我父母,她怀念那个活力四射的我。于是我停了药,但我在学校依然是个“问题儿童”:

· 我不能集中精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

· 我很难按照要求安静地坐着。

· 我想学着把一件事情做好,而不是在多项任务间切换。

· 我不想一本接一本地读教科书。

· 我很容易感到无聊、厌倦。

· 我想通过做事来学习,而不是通过听讲。

·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听懂了老师的要求,也从未成功完成过老师布置的任务。

· 我常常不明白自己为何非得上学。

上七年级以后,我开始逃学。那时我家住在怀俄明州的拉勒米市,我父亲在怀俄明大学教书。十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到了科罗拉多州的杜兰戈市,我每周在餐厅打工20个小时,挣来的钱作为房租付给家里,用来补贴家用。我上十二年级时,全家搬回了夏威夷火奴鲁鲁,随后,我被凯撒中学录取了。我的成绩好些了,我还进了辩论队,打赢过比赛。

但是,我在学校里的麻烦仍然没有减少。我的行为习惯虽然改善了,但直到高中毕业,我的写作能力仍然很差。大学第一年,历史课的教授给我的第一篇论文打的分是F。他在评语中写道:“你的想法很好,但你不会写作。难道你高中一直在睡大觉吗?”

一直到了1976年,我记得自己和夏威夷大学的一位辅导老师聊起了我在学业上的持续败绩。我跟她讲起10岁时被送去看精神科医生,医生给我开了利他林的事。我跟她说,那时我家正在经历着内部危机。她是一个中年女性,有三个儿子,她向我询问了更多我在各所学校的情况。了解到这些年我在学校的困苦经历后,她说:“你遭遇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因为学校出了问题呢?我的两个儿子在学校也遇到了问题。”

她的话启发了我。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困境可能不完全是自己造成的。现有的教育体系在培养男孩的方式上可能确有不妥。我接着问这位老师,她说的“学校有问题”指的是什么,她没再多说。于是我不得不反观童年的自己。我看见了一个想要变得有活力的小男孩,他竭尽全力地按照学校提出的方法、设定的目标去拓展自己,而那样的方法和目标却常常对他无所助益。我记得那样的教育体系曾让当时的我多么受伤和叛逆。

三年后,读研究生期间,我和同住一栋宿舍的同学成了朋友。大伙儿全是男生,在学校的时候,都曾“令人失望”“没能发挥潜能”“不积极、没动力”。这可使我开了眼了:原来“问题儿童”这么多。研究生院的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了他父亲曾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不需要喜欢上学,也不用太在乎学校。你只需要熬过去,进入大学。小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这句话让我一时语塞。童年时起,我的内心就有这样一种声音。但现在作为成年人,我不再喜欢这种说法。有些东西确实出问题了。问题不仅在于我和我“出了问题的家庭”,也许还根植于我在学校和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里。

从那之后,把这些问题发掘出来就成了我职业生涯的一大追求。

现在的我可以借助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洞察力,但愿还有一点点智慧,来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过去的几十年,我致力于研究男孩自出生以来在校内外的种种表现。作为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哲学研究者和作家,我致力于修正家庭和学校培养男孩的传统方式,使他们在社会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最好的成长。我写了一些书,其中《男孩的思维方式大不同》、《优秀的年轻人》(A Fine Young Man)和《好儿子》(The Good Son),呼吁父母、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一起来密切关注男孩。他们不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面临着情感、精神、品行上的挣扎。《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一书开始从脑科学、生物化学和儿童发展学的角度,解读关于性别和教育的最新发现。《他在想什么?》(What Could He Be Thinking?)呼吁社会去了解男人:他们是谁,他们为何而奋斗,尤其是他们该怎样和妻子、伴侣成功构建情感和婚姻关系。在本书中,在合著作者的帮助下,我恳请所有的父母、老师、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相关人士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男孩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今孩子们所面对的教育体系,究竟是不是所有人想要的?凯茜·史蒂文斯是一位母亲、教育学者,也是古里安研究所的培训负责人。我和她共同创作了这本书,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你能更好地了解到如何帮助你的儿子、学生,让他们在学校里做最好的自己。我和凯茜认为,如今有太多男孩在学校教育中走向荒废。越来越多的男孩学业不佳、中途辍学、能力欠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具备的技能不足以支持他们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对人才要求日益严苛的社会中取得成功。我们相信,是时候终止这种颓势了,男孩的境遇可以变得更好。

本书是一本实用指南,致力于帮助男孩在学校里提高学业成绩,在生活中收获成功。这本书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供你立即“加载”到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