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原理(第2版)
- 杨锐 杨静
- 3670字
- 2021-04-03 12:04:08
1.1 管理
要了解管理,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管理,管理有哪些性质,管理的职能是什么,因此,本节将重点介绍管理的定义、性质和职能。
1.1.1 管理的定义
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对于管理所下的定义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因此,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所下的定义可谓数不胜数,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能一一罗列,仅介绍几个典型的定义。
1. 国外学者的定义
(1)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是同时追求效率(手段)与效果(结果)的活动。
(4)弗雷德里克·泰罗:管理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5)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丹尼尔·A·雷恩:管理是利用自然和人力资源实现目标的指导艺术。
(7)沃伦·R·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阿特纳把管理者和管理分别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和“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2. 国内学者的定义
(1)芮明杰: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2)戴淑芬: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周三多: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利用组织内外的资源,使组织更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对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管理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
(2)管理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管理职能来实施。这些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他人的活动。任何组织都是由不同的人所组成,千差万别的个体形成了很多差异,管理就是要把不同特征的人协调起来,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的结果是要更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5)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1.1.2 管理的性质
1. 管理的二重性
马克思对管理的属性作过精辟的论述,他在《资本论》中写道,“……说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的,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管理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因此,管理的第一种属性就是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指管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总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始终是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2. 管理的普遍性与层次性
管理具有普遍性。首先,管理活动是普遍存在的,基本上所有的群体活动都需要管理。其次,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组织,甚至不同的国家中,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存在着高度一致性。这主要表现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同或类似的;不同类型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也基本上一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参照。
管理具有层次性。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都有一定的层次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有三层,首先是高层管理,就一个管理系统或管理单位而言,它是对整个系统或单位的发展方向和成败负有责任的决策集团。其次是中层管理,其职责是执行最高管理层制定的决策、总任务,并结合高层总任务创造性地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同时,对基层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并向最高管理层提出报告。最后是基层管理,直接向中层管理机构负责,其职责是对基层工作人员执行上级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完成高层或中层管理机构交给的任务。管理工作层层分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管理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能够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另外,在管理的研究过程当中,科学的、量化的及现代电子技术的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起来,这些方法及技术手段的运用较之以往的主观性、经验式的研究,大大增强了管理的科学性。但是同自然科学相比,管理学又不是一门精确的学科,当然也不能成为精确的学科,这就导致它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技术和标准。
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管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创新。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管理者在具体的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表象不一的问题,那么此时管理者就要像其他工作者一样,利用学过的原理和基本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地发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1-1 美国麦考密克公司的起死回生
美国麦考密克公司创始人W·麦考密克是个个性格豪放、带有江湖义气的经营者。公司成立之初利润增长较快,员工的收入也与日俱增。随着公司的发展,其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逐渐落后,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W·麦考密克虽苦心经营,但公司还是不景气,最后陷入裁员减薪的困境,走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C·麦考密克在公司危难时刻继任总裁,员工把死里逃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新总裁身上。C·麦考密克也壮志满怀,承诺不把公司搞好决不罢休。万事开头难,从何处突围成为首要问题,他认为提高士气是振兴公司之本。他对员工庄严地宣布:“本公司生死存亡的重任落在诸位肩上,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协力渡过难关。”他出人意料地决定,从本月起,全体员工的薪水每人增加10%,工作时间适当缩短。
柳暗花明又一村。绝路逢生的员工被新总裁的决心和决定所感动,士气大振,全公司共同努力,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公司得救了,员工又有了盼头。
启示: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公司的成败在于员工的积极性能否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在于领导艺术。对于管理者来说,掌握管理的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现象,但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技巧需要在管理实践当中磨练和提高。
1.1.3 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管理职能有多种说法,有三职能、四职能、五职能、六职能等。最早关于管理职能的阐述是在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写道,所有管理者都行使5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后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内尔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5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近年来,在一些教科书中,管理职能一般被压缩为4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周三多等的《管理学原理》教材指出,管理的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增加了一个“创新”职能。我们通过表1-1把这些提法进行归纳。
表1-1 管理职能
尽管管理职能的提法多种多样,但本书认为,管理职能采用最经典的四职能说法即可,即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一份经过缜密思考的完善的计划会为我们的后续工作减少很大的工作量。因此,它是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
(2)组织,既可按名词指称一个单位,也可按动词组织指称“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通过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成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3)领导,指“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每一个团队或组织都需要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引导、协调和激励成员,但由于每个领导者个人的目标、需求、性格及素质、能力方面都各不相同,因而出现了多种领导方式。管理的领导职能是极具艺术性的,其中的奥妙与内容吸引着大批学者专门研究“领导”这门“科学”。
(4)控制,要求管理者识别当初所计划的结果与实际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偏差。当一个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偏离计划时,管理者必须采取纠偏行动,确保组织朝向其目标迈进。因此,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实践活动更好地实现目标。在控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量化的及电子化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控制的过程中,这无疑大大加强了我们对整个管理活动的掌握。
这4项管理职能之间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我们知道每一项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然后经过组织,通过领导协调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少不了控制的检查和调整。因此,管理的各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