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杀之恩

石梅佯装不认识自己,李博浩知道,石梅是在感念自己当年的不杀之恩。

自己地下党的身份始终没有暴露,石梅最多知道自己是一个既敢于用仕途对抗命令的空有匹夫之勇的人又是一个不怕死的莽夫罢了。

那天葛潇来站里找自己,石梅应该也认出了她。她与葛潇以前相交甚好,因此也不应该会危机到葛潇,而葛潇懂摩尔斯电码是石梅违反特务守则私下教的,她不会告诉给别人,即便告诉了,又有谁规定过老师不能懂密电码呢?

周小柳接近自己的第一天,李博浩就大概猜出了她的身份。

博浩的父亲从爷爷那里继承了家族生意,生意虽不大,但是在灯红酒绿的上海,也属于中产阶级。哥哥接手后,父亲基本就不再去工厂了。

一次,博浩陪父母外出购物,车子不小心将一行人碰倒,父亲的司机平叔父子两代人都在李家做事,为人一向沉稳老练,这条街人很多,车子根本就开不快,所以他断定是遇到流氓敲诈了。

被碰倒的人抱着腿满地打滚,这时一个很漂亮的姑娘怯怯地低声说:“我看见他是故意撞到车上的,上个月也是他故意撞了一辆车,向人要了钱的。”

流氓闻听姑娘这样说立时从地上站起来,恶狠狠地扑向姑娘,姑娘吓得往平叔身后躲。“你要小心点了,不要让我再看见你!”流氓口沫横飞地威胁道,姑娘吓得哭起来。

李父忙让平叔给了流氓一笔钱:“好了,我们是破财消灾,这个姑娘是我的亲戚,以后你真有难处还可以来找我,不要为难这个姑娘。”

流氓拿着钱喜笑颜开地走了。李母早就看见姑娘胸前的厂徽,示意丈夫看,李父微笑地问:“你是华萃厂里是做什么的?”

姑娘低头看看厂徽,羞涩地说她才应聘不到半年,是厂里的财务人员。李母问她叫什么名字,老家是哪里的?她说叫周小柳,家在苏州。李家父母相视一笑。

周小柳是母亲竭力撮合给自己做女朋友的,李博浩看得出,自从她进入自家工厂后,发生的巧合太多了。

当时的李博浩很受上司的欣赏,极有可能进入中美合作所工作,但是党组织却认为博浩进入合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希望他找机会去河南站,目前那里迫切需要一名优秀的地工。

到了河南站之后,随着上海军统内部频频泄露的高级机密,博浩明白,之所以让自己来河南站,是因为我党已经有人在上海军统内部站稳了脚跟。

博浩明知周小柳的特务身份却不去揭穿,因为有她在身边别的监视手段就会减弱,自己反而更省心更安全。

周小柳也只是一个被招募的小特务,双手还不曾沾上鲜血。在李博浩面前她显得稚嫩了很多,博浩多次利用她做掩护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她还浑然不觉。

随着接触日久,他感觉周小柳似乎动了真情,主动向博浩提出结婚。

李博浩始终把情感和任务区分的很清楚,只是因为当时组织上已要求他设法离开上海,调往河南站执行任务,所以他答应并与其订了婚。

他以为自己可以带着周小柳离开上海,但是他并不知道周小柳是死士。

当局从偏远山区招募一些家境极其苦难的孩子们,给他们家里一笔钱,从此与家里再不相干。

特务机关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短期训练,他们一生中可能只需要完成一个任务,完成了就送到战场上生死由天;完不成就只有死路一条。

周小柳知道,结婚却可以保全她的生命,因为她从此可以有理由一直对李博浩进行监视。

不料,一个意外改变了周小柳的命运。

李博浩与周小柳在金行里挑选婚戒时,金行的一位销售是她的表亲,她一眼认出了她:这不是小柳吗?听说你家里把你卖去当兵了,你这是要结婚了?

周小柳仓皇地拉着李博浩逃出金行。

她的身份已经暴露了。现在的她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违心地指证李博浩是共党,那样她或许因为有所发现还可以活下去。

虽然她并没有掌握李博浩是共党的证据,但是她清楚,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党国,依然会对李博浩进行深度审查;再就是结束生命,独自承担后果。

没有人知道,那一晚,周小柳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给李博浩留下的遗书里仅有一句“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周小柳的死,让博浩非常自责。

周小柳的死在内部被传成了因为她是敌方卧底,被李博浩手刃;周小柳的死在工厂里被传为她作风不清白,被未婚夫撞破后无颜面对故而自杀。

这两种传言,都在保护李博浩。前者自然军统散发的,后者则是兄长杜撰的。

但是,偏偏周小柳最后一次向自己主子忏悔任务失败的发报内容被李兰截获了。

李博浩就借机提出了“为了让自己再多一些机会表示忠诚,希望离开上海接受新的考验。”

被打脸的上峰恼羞成怒,于是,李兰因为“优秀”被借到上海执行任务。

李博浩的上司给他一项制造李兰意外死亡的任务,李兰死后他迅速撤离,自有人去取回李兰的尸体。

他知道,上峰此举是在杀鸡儆猴。于是,他让李兰做掩护,自己则选择了近身引爆鬼子的仓库,亲手做的爆破装置,他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距离既能深受重伤,却又死不了。

虽然他一再说是失误,上司却认为是他的消极对抗,细想把这样一个可以拿自己生命去对抗且各项技能超群又心生别意的人留在身边,实在是太危险。

侥幸活命的李兰因为李博浩的自伤得以存活下来,她更名石梅,被远派去了贵州,直到通过电台与恩师马亦然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