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注释】

出自秦观的作品《踏莎行》。

东坡:即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学识渊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天赋,且都取得了不俗成就。他的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在书法方面亦造诣极高,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政治上,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他曾修筑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称“苏公堤”,简称“苏堤”。

南宋文学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北宋诗僧惠洪《冷斋夜话》:“东坡绝爱其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译文】

秦观的词,境界最为凄婉,到了“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转变为凄厉。苏轼赞赏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不过是流于表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赏析】

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最为凄婉”,尤其是那首《踏莎行·郴州旅舍》。其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描绘的情绪甚至可以用“凄厉”二字来概括。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将整首词的氛围拉入了悲凉的谷底。他或许在感叹自己的仕途乃至整个人生都走入了穷途末路。王国维反复品读此句,对词人那种无奈、凄凉的心境体味得越发深刻。

下阕由“叙实”开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词人连用两则典故,只为说明朋友寄来书信这件事。可是,友人的问候与安慰非但没有让词人安心,反而激起他对无情现实和个人坎坷命运的“无重数”的恨。他思绪繁杂,心情沉重无比。

最后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词人无法抒发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便借着眼前山水,向着虚空追问,将词人的个人之愁、家国之愁穿越时空,上升为时代之愁,为人所惊叹。

苏轼最欣赏这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曾亲笔将它写在扇面上,感慨万千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王国维更欣赏这一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苏轼与王国维欣赏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