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概念知识在逻辑试题训练中的应用

一、例题讲解

例题1 在美国出生的正常的婴儿在3个月大的时候平均体重在12~14磅(1磅≈0.45千克)之间。因此,如果一个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只有10磅,那么他的体重增长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以下哪一项指出了上项推理中的一处缺陷?

A.体重只是正常婴儿成长的一项指标

B.一些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有17磅

C.一个正常的小孩出生时体重达到10磅是有可能的

D.平均体重增长同平均体重并不相同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该结论基于的论据仅考虑了平均体重,但该结论考虑的是平均体重增长。其实,平均体重增长和平均体重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该论述是有缺陷的。因此,本题属于偷换概念,将平均体重增长和平均体重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D项指出了其推理错误。A没有指出短文中的推理错误,B和C同短文中的论述并不矛盾,但没有指出论述中的缺陷,故不能为答案。

例题2 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

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B.有的写作教材上讲,写作中应当讲究语言形式的美,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语言就应该朴实,不应该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C.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

D.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题干前后出现的两个“共同语言”是两个概念,本题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

与题干推理错误最近似的是A和B,工作既是一个时段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动作的概念,A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B中的语言也有这个问题;选项C中两个“有意杀人者”也不是指同一概念。之所以选择D,是因为D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与题干的逻辑错误离得最远。

例题3 “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宝贵的。”这个推理中的逻辑错误,与以下哪项中出现的最为类似?

A.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某甲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一定是作案者

B.各级干部都要遵守纪律,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要遵守纪律

C.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D.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算不得是人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题干中出现的两个“人”不是一个概念,有误用集合概念的错误。选项C中包含有类似错误。

例题4 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至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选项A与C为否定句,如以此作为对“底线伦理”的定义,则违反“定义不能否定”的规则。选项D是一个比喻,也不能作定义。只有选项B可作为对“底线伦理”的定义。

例题5 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3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间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3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手表是准确的。

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3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3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是直接和标准时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3分钟,是标准的3分钟;手表比挂钟慢3分钟,是不标准的3分钟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张先生把手表与家中的挂钟比,一天慢了3分钟的“3分钟”是“不标准的3分钟”。而张先生后来把家中的挂钟和电台的标准时比,一天快了3分钟的“3分钟”是“标准的3分钟”。两个“3分钟”,虽然语词是一个,但前后却表达了不同的概念。张先生的推断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对于张先生的推断,选项A和B都认为是正确的,显然不对。选项C虽然指出了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但是关于错误的原因的说明却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D。

例题6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共同犯罪行为的是哪项?

A.某人对社会不满,一次进入超市,趁人不备,在装食品的货柜里放了毒药,恰巧被旁边过路人看见,此人并未吭声

B.乙公司是甲公司最大的客户,甲公司为了与乙公司续签合同,甲公司的两位正副老总商议从公司账上取走30万元,私下送给乙公司项目负责人

C.两个初中学生,一个13岁,一个14岁,经常在路边抢劫低年级的学生

D.某人一天夜里潜进一户人家,盗走价值几万元的首饰。为了安全起见,他把首饰托放到哥哥家,其哥哥并不知情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解答这道题目关键是要掌握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定义中已给了我们三个要件,只需对比每种情况是否都具备以上三个要件。

事件A中,二人事先并不认识,不存在共同犯罪故意,也无共同行为;

事件B符合共同犯罪的三个构成要件;

事件C中,虽然都有犯罪行为,也是共同故意,但未达刑事责任年龄;

事件D中二人虽有兄弟关系,但犯罪一人实施,其哥哥并不知情。

二、同步练习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命题对“国家”这个概念是从(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3.“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语句的“人民”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空概念

4.“这个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中的“这个商店的商品”属于(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属性概念

D.非集合概念

5.“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的“中国人”属于(  )。

A.单独概念

B.属性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6.“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命题的主项“中国人”是(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7.“文盲”这个概念属于(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8.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书是知识的海洋”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和“书”这两个概念(  )。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9.“孙中山先生诞生地在广东省”这个语句中,“孙中山先生诞生地”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10.“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大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11.下列两概念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

A.黑、白

B.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C.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12.在“鲁迅是《狂人日记》的作者”这个命题中,“鲁迅”和“《狂人日记》的作者”这两个概念是(  )。

A.同一个概念

B.同一关系的概念

C.真包含关系的概念

D.真包含于关系的概念

13.“所有的鲸都不是鱼”这一命题中主项“鲸”和谓项“鱼”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14.“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15.“红”与“白”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16.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  )。

A.“米”和“自行车”

B.“青年”和“女中学生”

C.“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18岁的人”

D.“非知识分子”和“文盲”

17.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全异关系的是(  )。

A.“中国”和“北京”

B.“交通工具”和“汽车”

C.“台湾同胞”和“中国人”

D.“人口不少于l亿的国家”和“人口多于l亿的国家”

18.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A.“企业”和“员工”

B.“工厂”和“车间”

C.“花卉”和“树木”

D.“行星”和“木星”

19.“80岁以下的人”与“50岁以上的人”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为(  )。

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全同关系

D.全异关系

20.“逻辑教材”与“逻辑教材的作者”这两个概念外延的关系为(  )

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属种关系

D.交叉关系

21.若概念a与b交叉,b概念真包含c概念,则概念a与概念c的关系不可能为(  )。

A.真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全异关系

22.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A.“推理”与“命题”

B.“逻辑形式”与“逻辑变项”

C.“青年”与“共青团员”

D.“完全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23.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 ,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全异

B.全同

C.交叉

D.真包含于

24.某大学某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哈尔滨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因此,该寝室中恰好有8人。

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是真的,都能加强上述论证,除了(  )。

A.题干中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的人

B.广东学生在法律系

C.哈尔滨学生在财经系

D.进修生都是南方人

25.对某生产事故原因的民意调查中,70%的人认为是设备故障,30%的人认为是违章操作,25%的人认为原因不清,需要深入调查。

以下哪项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看来包含矛盾的陈述?(  )

A.被调查的有125个人

B.有的被调查的人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C.有的被调查者认为事故的发生既有设备故障的原因,也有违章操作的原因

D.很多认为原因不清的被调查者实际上有自己倾向性的命题,但不愿意透露

26.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三个足球爱好者,四个亚洲人,两个日本人,五个商人。以上叙述涉及了所有晚会参加者,其中日本人不经商。那么,参加晚会的人数是:(  )。

A.最多14人,最少5人

B.最多14人,最少7人

C.最多12人,最少7人

D.最多12人,最少5人

27.下列(  )不是定义的构成部分。

A.定义项

B.母项

C.被定义项

D.定义联项

28.下定义时,如果定义项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循环定义

D.同语反复

29.如果A概念真包含B概念,并且A又与C为全异关系,则B与C的外延关系为(  )。

A.全异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真包含关系

30.定义可用公式表示为“Ds,就是Dp”,犯“定义过宽”的错误指的是在外延上(  )。

A.Ds全同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s真包含Dp

D.Dp真包含于Ds

31.“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

B.发生定义

C.功用定义

D.关系定义

32.“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定义否定

D.以比喻代定义

33.“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此定义的错误在于(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循环定义

D.同语反复

34.“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定义是(  )。

A.正确的定义

B.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错误

C.犯了“定义含混”的错误

D.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

35.下列哪项不是划分的构成部分(  )。

A.子项

B.母项

C.定义项

D.划分标准

36.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命题,推理

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37.“划分后的子项之间必须相互排斥”,这条规则要求,划分出的各个子项外延必须是(  )。

A.真包含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8.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39.把三角形划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此划分犯了(  )错误。

A.划分不全

B.多出子项

C.划分标准不同一

D.母项不明确

40.“严禁携带易燃品、爆炸品、危险品、雷管、火药进站乘车”此划分错在(  )。

A.划分不全

B.子项相容

C.混淆根据

D.多出子项

41.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一定是(  )。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

42.“工人”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工厂

B.共产党员

C.青年

D.劳动者

43.“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  )。

A.共青团员

B.学生

C.北京大学的学生

D.北京大学

44.“郭沫若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中的“郭沫若”(  )。

A.是单独概念

B.与“作家”之间为全异关系

C.可以进行限制

D.是属性概念

45.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46.从“公司”过渡到“有限责任公司”。这种逻辑方法属于(  )。

A.减少内涵,扩大外延

B.增加内涵,扩大外延

C.增加内涵,缩小外延

D.减少内涵,缩小外延

47.在下列概念的限制中,限制正确的有(  )。

A.“句子”限制为“语词”

B.“湖北大学”限制为“湖北大学哲学系”

C.“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D.“命题”限制为“简单命题”

48.概念的概括是:(  )。

A.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B.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C.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D.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增加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49.“足球队”这个概念,可以连续限制为(  )。

A.足球队——甲级队——中国国家队

B.足球队——男子足球队——中国男子足球队

C.足球队——中国男子足球队——中国男子足球队队员

D.足球队——足球队员——后卫队员

50.在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  )。

A.真包含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反变关系

51.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52.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都反映了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小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

试问,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揭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  )

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

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

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洪水并没有都被彻底制服

53.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哪项与上述的对话最为类似?(  )

A.甲:什么是真理?

乙: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甲:什么是认识?

乙:认识是对外界的反映。

B.甲:什么是逻辑学?

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的科学。

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

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C.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命题?

乙:命题是用语句表达的命题。

甲:什么是命题?

乙:命题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54.某汽车上有9名乘客,其中有1名科学家,2名企业家,2名律师,3名美国人,4名中国人。

补充以下哪一项,能够解释题干中提到的总人数和不同身份的人数之间的不一致?(  )

A.那位科学家和其中的1名美国人是夫妻。

B.其中1名企业家的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

C.2名企业家都是中国人,另有1名美国人是律师。

D.其中1名律师是其中1名企业家的法律顾问。

55.根据男婴出生率,甲和乙展开了辩论。

甲:人口统计发现一条规律:在新生婴儿中,男婴的出生率总是摆动于22/43这个数值而不是1/2。

乙:不对,许多资料都表明,多数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美国、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在22/43上下波动是不成立的。

试分析甲乙的对话,指出下列选项哪一个能说明甲或乙的逻辑错误?(  )

A.甲所说的统计规律不存在。

B.甲的统计调查不符合科学。

C.乙的资料不可信。

D.乙混淆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