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玉鉴定与收藏宝典
- 赵科鞅编著
- 1464字
- 2024-11-03 13:44:49
三、先秦玉器名称释义
1. 玉礼器
玉礼器有非常大的稳定性,几千年中品种变化不大。即古人用于礼仪的玉器,简称为“礼玉”。据《周礼》记载,礼玉是指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种“瑞玉”而言的。
(1)玉璧 一种扁圆形玉器,有孔。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为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也有作为佩玉、馈赠用品或随葬用品使用的。玉环、玉绥也属于此类玉器。玉璧是最重要的古代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它种类玉器难以比拟的。
(2)玉琮 一种粗管形玉器,外方内圆。方体上下穿一贯通圆孔,两端孔边有一环状凸起。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也比较常见,战国到汉代,明显减少。其用途主要是用作礼器。
(3)玉圭 是由原始社会的铲形器发展而来的重要礼器。东周以后,方形圭不常见,出现了一种一端为长方形状,另一端为玉戈之尖顶状的圭,这种圭为扁长形,顶部凸起尖形圭角。
(4)玉璋 与圭相似,但上端只有一道斜边,故谓“半圭为璋”。
(5)玉璜 是出现最早的一种玉佩饰。原始社会的玉璜是一种装饰,商周以后,玉璜是重要的礼器和佩饰。其形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似半璧;另一类则为较窄的弧形,一般在两端穿孔的为佩饰物。
(6)玉琥 是最后加入瑞玉行列的,通常认为它是虎形纹或虎形的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
2. 玉兵器
商、周两代较多,主要品种有玉刀、玉戈、玉钺等。春秋战国乃至之后的时代,这几种器物就很少出现了,其后也出现过少量的仿古玉器作品。
(1)玉戈 是重要的玉兵器,戈是商周盛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盛行于商、周两代。由于玉石本身质地无法用于实战,并且大量出土的玉戈没有使用痕迹,由此可知商、周时期的玉戈应该是一种仪仗器。
(2)玉钺 其造型来源于石斧,最早作为兵器,但精玉制作的钺,和玉戈一样,已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成为礼仪用玉器或丧葬玉器。
(3)玉刀 最早于商代初期出现,可做礼仪用器,商代中晚期多为佩玉,略是弧形,装饰华丽,刀背饰有连续排列的凸齿,刀面也有复杂的装饰纹。商代以后玉刀不常见。
3. 装饰玉器
装饰玉器和实用装饰玉器,如玉觿、玉带钩、玉带板、玉簪、玉钗、玉笄、玉碧、玉勒、玉珩、玉笏、玉翁仲、玉刚卯、玉剑饰、玉璇玑、玉冲牙等,都可以随身佩戴。
4. 玉实用器皿
在商周时期就存在,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玉角杯、玉灯等在战国时期及汉代也较为常见。
5. 随葬玉器
也称葬玉,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主要有玉衣、玉塞、玉耳珰、玉琀和玉握等。大多数随葬玉器装饰性不强,而多是光素无纹、器形简洁的玉器。玉衣外观与主人体形相同,各部分均由小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钢丝缀成,故又称金缕玉衣、银镂玉衣及铜缕玉衣,按身体部位可分为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玉塞,即遮盖或填塞亡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同玉衣能使尸体不朽的说法相一致,认为玉能使活人平安,使死人不朽。玉耳珰有两类,一类是悬于耳旁的饰物,上有小孔;另一类是塞在死者耳中的葬器,其上无孔,作为耳塞之用。玉琀也称作琀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琀蝉”。玉蝉作琀,寓意十分清晰,蝉由地下洞出得生。玉琀在亡人口中,无非是要亡人“蝉蜕”复生,灵魂延续。玉握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古人认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权力。新石器时代是以兽牙握在手中;商周时期,死者手中握数枚贝币,认为贝是象征财富的。到了汉代,则是用最常用的汉八刀雕法,雕成一只玉猪。因为猪是财富的象征,因此玉猪成为汉代最盛行的玉握。另外还有以璜形玉器作为玉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