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

戊戌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年,即1898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发生一场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改革运动呢?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概括起来说,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条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4—1895年,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战争,战争的结局以中国方面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光是赔偿就达2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才不过8000万两白银,不吃不喝也要3年才能还得清。这样巨额的战争赔偿,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这样一来,各个帝国主义国家怎能不眼红、不嘴馋,于是,它们便像饿狼一样扑向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德国强占胶州湾,将山东划为了它的势力范围;沙俄强占旅顺、大连,将东北划为了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占广州湾,将广东、广西划为了它的势力范围;日本强占台湾,将福建划为了它的势力范围;英国强占香港和威海卫,将长江流域划为了它的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维新派的急先锋谭嗣同曾经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那时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为了救国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出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员,曾经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运动,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兴办军事工业,即造枪、造炮、造子弹;后期主要是兴办民用工业,即办厂、开矿、筑铁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到了19世纪70年代,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积累等条件开始成熟,于是出现了中国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三,阶级条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产生。随着洋务运动的进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中国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按其经济地位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两个不同的层次。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一般经济实力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比中下层多,而矛盾比中下层少。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一般经济实力比较弱,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比上层少,而矛盾比上层大。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经济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于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首先登上了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第四,思想条件——形成了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潮。维新变法运动的掀起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的形成可概括为三部曲,即思想——思潮——运动。早在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便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也就是提倡学习外国“船坚炮利”的先进技术,以制止外国对中国的侵略。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王韬、郑观应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学习西方的生产方式的理论,形成了在戊戌维新运动之前的早期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问题,尤其要向日本和英国学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