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本书所收,是笔者近年来关于书法、篆刻的部分议论,钢笔毛笔、讲解批评、纸面网上,杂七杂八一锅煮。发言的动因,多源自书法诸相及学生提问。我口写我心,卑之无高论,话未免尖锐另类、不留余地——个性如此,且由他去;但从另一面想,年轻人、爱好者,多见点众生相、听些过头话,知道书法也可以这样想、这样做,应该也不算坏事——辨别是非邪正,大家有足够的能力,不用谁担什么心的。

由于曾在学校教过书法,书中的讨论自然多涉教学、教育。教人写字,我自已力求,用最简明的话语和图例,直观形象好把握,帮人解决点问题。这不仅有可能,甚至是必须——至于做得如何,那是另一回事。在书法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我以为“守老窝、吃老本、走老路”的病症尤其严重,亟待诊治。如能现代些、放开些、逻辑些,至少应具备一些这样的基本认识:一、古代的观念解决不了现代的问题;二、书法教学应该集中于实际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至于做人、境界、书史、书家、名作和品赏等等,那是别的场合或课程中研究的内容和问题;三、有担当的书家,应该在解决学生书写滑坡问题上有所表现。“选秀”不是当务之急无关宏旨,能大面积“救灾”,才不是只为自已,才是仁心善举,才是大贡献、真本事。

把极不成熟的意见和盘托出,无论正面反面,“挑眼”或“批判”都要属大宗。字里行间,无论自省还是劝人,对古代和现今的书法和书法圈,我始终保持着“别上当”的警惕:对古人,不迷信他自唱自和就是度人金针、私家经验就是普遍规律、帝王号令就是审美准绳、高头讲章就是制胜法宝;看当今,莫以为名头地位就与水平相当、炎炎大话就是真实体验、一时风靡就是时代强音、高深玄奥就能解决实际问题。事实证明,很多人在下功夫的同时,靠独立的分析、现代的理念、人生的历练与常识,是可以认清书法并且把字写好的。

我一向主张,书法和音乐、美术一样,所谓“专业”,不是单指功夫,关键还要能认识清楚本行当的“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本体规律”。有人评价我这见解,是“圈外都支持,圈内全反对”,我不以为忤,但不知该站哪边好——但从中,至少我看到“规律”二字,连书法专家对此都莫衷一是,当然就怪不得社会对此难聚热度……这种尴尬,有人借此正好浑水摸鱼,有人则担忧那么多的书法家怎么就教不会学生写字。

这次广东人民出版社以《书法这点事儿》为题,邀编这个“不成体统”的集子,我除了感谢,还真钦佩他们如此知人懂我。也许他们已注意到:挥毫留墨,我一向只以小名“阿敏”签署,正表明了我对“这点事儿”一贯的态度。

其实,书法如此,其他事也如是,即便是壮举伟业,也不必抬到吓人的高度。我佩服那些举重若轻,以“游戏”心态轻松处之的人。固然,家国事功,是“成也游戏,败也游戏”,归因自当见仁见智,但反过来也证明,人生处世,态度这因素,真是既关键又有趣呢。

高惠敏(阿敏)

2012年2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