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金融时代,越是高贵冷艳,越要以平常心对待

第一章 金融扫盲,学好金融不犯错

“金融盲”的人生,处处是“糟点”

有一位亿万富豪,他受朋友的邀请来华尔街谈一笔生意。然而,当富豪下车后却没有前往酒店,而是径直来到了华尔街银行。

富豪到这家银行借了5000美元的贷款,还款期限为两星期。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富豪,来华尔街银行贷款,必须有房子或车之类的东西做抵押。于是,富翁就用停在银行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

银行职员将富豪的劳斯莱斯停在银行的地下车库里,然后借给富豪5000美元。

两个星期后,富豪来银行还钱。两星期的利息一共是15美元。这时候,银行职员突然发现富豪这一账户上竟然有几千万美元,惊诧道:“您在我们银行的账户里就存有几千万,为什么还要借钱?”

富豪笑着说:“15美元使用两个星期的停车场,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的。”


各位可能觉得故事中的富豪十分聪明,或者十分狡猾。其实,他只不过多懂了一点金融方面的知识罢了。因为在这个理财时代中,“金融盲”注定要被淘汰。

有些人很奇怪,为什么自家的老人隔三差五就被邀去听讲座,或者结伴去聊聊天,而且每次去坐坐就能获得免费的礼品。这就是所谓的投资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专门用“免费的甜蜜”去诱骗老年人。问题是,为什么老人会成为“投资公司”的受害者?他们又为什么会对这些“投资公司”“理财公司”深信不疑呢?

有的老人说:“当时接单子的人一个接一个,我拿了张单子后,就有个人跟我说‘走,到我公司看看’,又说有免费礼品拿,我就去了。”这些“投资公司”就是看中了老人对金融不了解,于是挖了一个又一个坑,等着他们往里跳。这一次次看似机缘巧合的相遇,却使老人陷入了难以面对的投资噩梦。

我国一些金融学会也做了一番调查,发现那些行骗的人主要针对一些年老的市民。因为他们的理财愿望迫切,而且手上有很多余钱。这些老人的共同特点是特别缺少金融知识,甚至是“金融盲”,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理财,也不想了解,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

这些不懂金融的老人说:“每次进去坐坐都能获得免费的礼品,人家出手大方,利息也比银行高出几倍,关键是经营证件还合法齐全。”此外,一些业务员还会打出“亲情牌”,比如“给你的孩子存钱”“让你的孩子生活得更轻松”等。甚至有的业务员还忽悠“金融盲”,说自己的理财或投资的产品,年息能达到18%。

专家表示,这些投资公司之所以多选择在银行附近驻点,其实是有目的地制造一种错觉。他们套用当地金融机构的信誉,有意把自己所谓的“投资担保公司”开在当地银行附近。

这就给当地的“金融盲”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觉得这些“公司”跟当地的银行是一样的,这种误导心理对“金融盲”十分有效。然而,当“金融盲”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这些违规经营的投资公司却早已经人去楼空了。

其实,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是监管力度不足,还有就是老百姓的金融素质不够。这种打着“投资、理财”旗号的公司,正是看准他们贪财的心理,并进行了详细的策划。

当今社会是个理财的社会,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现在,绝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老年人中的“投资者”,他们的金融知识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这也正是“金融盲”频繁落入“投资理财”陷阱的重要原因。

现今,连卖手抓饼的摊主都应该学一点金融,因为面粉、鸡蛋、里脊等原料的价格波动都会直接影响成本。此外,如果摊主想要考虑开个店,就要考虑套期保值了。

金融学不难,但如果你不懂,连生活中的“陷阱”都没办法避开,就只能两眼一抹黑地往里跳。

从本质上看,金融就是一门关于未来、关于不确定性的学科。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金融这个词,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因为总有人手里有多余的钱,比如老人的退休金,而总有人在需要用钱的时候,自己又没办法一下子拿出钱来,比如年轻人要购房、要创业。

金融学就是要研究这笔钱进出的过程。如果你不想在生活中“两眼一抹黑”,那么,学点金融很重要。

金融学高贵冷艳?那是你被“out”了

今天,小镇的居民在炎热的天气中度过了慵懒的一天。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街道上也没有行人,因为小镇上的所有居民都债台高筑,只能靠信用度日。

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很有钱的客人。他走进了镇上的旅馆,并且拿出了10张百元大钞放在柜台上,说自己要先看房,挑一间最舒适的房间过夜。

就在客人上楼选房间的时候,店主拿起这叠钞票,跑到肉店付清了自己拖欠的肉钱。肉店老板拿到钞票后,赶紧去农场付清了农场主的猪钱、牛钱。

农场主拿到钞票后,赶紧去饲料铺还清了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人拿到钞票后,赶紧付清了他给饲料做广告的钱。

广告商拿到这1000元,又赶忙冲进旅店,付清了自己拖欠的房费。

正当旅馆店主收好这10张钞票的时候,外地来的旅客下楼了。他拿起1000元,抱怨说:“这个镇上的房间太差了,没有一间让我满意。”于是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任何人卖出东西,也没人买到什么东西,也没人生产什么东西,但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大家都很开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现金只有流通才能产生价值。这是金融中很平常的知识点,看完之后,您还觉得金融学很难懂吗?

金融学并没有多么高贵冷艳。有人说,金融是很残酷的,是聪明人才能弄懂的东西。其实不然,金融并不比其他东西难多少,因为我们身边处处都是和金融有关的事情。

就像现在十分流行的“小清新”和“文艺青年”这个名称一样,如果给这类人群找个反义词,最恰当的当属“金融青年”。

这句话很好理解。文艺青年经常说:“从明天起,我要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我只关心身边的亲人、爱人和友人……”而金融青年会理性地告诉你:“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所房子……”

关于房子,如果你能用“金融思维”去看待它,你就不会迷恋某著名人士的那句“不买房、买梦想”的话了。金融,就是把你从梦幻当中拉回现实的钥匙。

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了无数根火柴,看到了无数甜蜜的幻想,但早上起来后,人们却发现她早已冻死在街头。如果没有金融思维,你的梦想不过是画出来的饼。

金融学的内容,用几个馒头就能说清。

东村有两个年轻人,小A和小C,他们都有点手艺。东村的人都爱吃馒头,而且东村每天的馒头需求量是50个。于是俩人决定去卖馒头。一开始,他俩规定每人每天卖25个馒头,每个馒头卖1元,每天产值为50元。

题目已经列好了,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虚拟经济是指:小A跟小C商量好,他俩相互买卖。也就是说,小A每天从小C那里买100个馒头,而小C也从小A那里买100个馒头。彼此用记账的方式,馒头的价格不变,还是1元一个。如此一来,每天的交易量就变成250元。

泡沫经济是指:两个人去西村相互买卖,每个馒头卖5元,而小A和小C把自己的馒头涨到2元。东村的人听说,有的馒头卖5元1个,而自己村里的馒头只卖2元,赶紧购买。

融资是指:馒头不能立马做出来,于是增加了预订馒头。小A和小C一方面增加馒头产量,另一方面卖远期馒头,还做起了发行馒头债券的交易。买馒头的人不仅能用现金购买,还支持用抵押贷款购买。

次级债券是指:有些人想买馒头,但是他既没有钱,又没有抵押物,于是小A和小C就发放次级馒头债券。

泡沫破裂是指:某一天,人们发现买来的馒头根本吃不完,放起来既占地方,又容易发霉,于是赶紧低价卖出去,甚至赔本卖出去。

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失业:馒头店裁员了,因为每天只需要50个馒头就足够了。

次贷危机:馒头卖不出去了,馒头债券就变成废纸。

金融危机:馒头不值钱了,抵押贷款就收不回来,贷款银行就面临危机,保险公司也面临破产等。

其实,未来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项服务或者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变成一个金融产品,然后就会有人对这些产品进行金融运作。比如电影就可以金融化:当你被影片吸引的时候,别人却在赌票房。

金融活动,就是钱生钱、钱滚钱

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这让国王非常高兴。于是国王决定要重赏西塔。

西塔说:“在下不需要您的重赏,陛下。您只要再把一些麦子赏到我的棋盘里就行了。”

国王有些不屑一顾。

西塔笑着说:“您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

国王觉得很容易,于是同意了。但国王很快就发现,即使把国库里所有粮食都给他也不够。

尽管从表面上看,西塔要求的起点非常低,只有1粒麦子。但是经过多次乘方,就形成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庞大数字。


很多人看完后,会把这个故事当成一则笑话,其实不然。这在金融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复利。

诺贝尔在全世界20个国家内开了约100家工厂,在弥留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变成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的本金为3100万克朗。各位可以看一下历年诺贝尔奖奖金的变化情况:

1901年,奖金15万克朗;

1980年,奖金100万克朗;

1991年,奖金600万克朗;

1992年,奖金650万克朗;

2000年,奖金900万克朗;

2001年,奖金1000万克朗;

……

各位不难发现,诺贝尔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遗产的本金数额。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能让诺贝尔奖的奖金永远都发不完?

其实,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复利的话,那诺贝尔奖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1953年,诺贝尔奖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些钱只相当于1901年的30万美元。

于是,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求教理财专家,用一种新的理财方式,一举挽回了诺贝尔奖即将破产的危机。2005年,诺贝尔奖的总资产增长到了5.41亿美元。这就是著名的“72法则”。

72法则,就是用72除以回报率,可以估出本金增减所需的时间,反映出复利的结果。举个例子,假如你投入了100万元,年利率是10%,那么,你的100万增长到200万元,大约需要72÷10,也就是7.2年的时间。

各位可以看一下复利计算公式:F=P(1+i)n

其中,P就是本金,也就是那100万元;而i则是利率,也就是10%; n为持有期限。

复利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本金产生利息,利息也能产生利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大家都认为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庞大的本金,其实并非如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这个道理。说白了,只要懂得复利,一粒米也能变成大粮仓。

有两个人,第一个人在23岁的时候,每年投资1万元,直到自己45岁,按照年复利率15%的收益增长;另一位在32岁才开始投资,他每年投资2万元,同样是15%的复利率。当二人都到45岁时,谁的钱更多?

答案很容易算出:先投资的人赚得更多。

先投资的人,在他45岁时,通过复利能得到约138万元,而后投资的人,到他45岁时只能获得68.7万元。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复利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可怕。”也就是说,你从现在开始就必须有工具箱意识。

什么是工具箱意识呢?即你的房子、车子、票子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只是拥有它们,还要利用它们。你需要通过更新、倒手、与赎回去实现增值。通过增值,你就可以将自己的高度堆砌起来,从而获得更多资源。

说白了,金融的本质就是如何“钱生钱”。要知道,钱并不是万恶之源,钱只是将一切物品进行“量化”。人类的资产可以量化,思想可以量化,生命可以量化,感情可以量化,甚至连时间都可以量化。

就像金融界中常说的一句至理名言:“万物皆为我所用,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一切有形资产都是身外之物,你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

什么是金融运作?就是把资金进行推动,让资金流通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可以是国家,可以是产业,可以是项目,也可以是个人。只有资金到位,才能进行资本的增值和扩张。

中国目前处于金融时代,甚至全面金融化。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资产迅速滚起来。这一轮资产的金融化,就是中国下一轮的红利!

金融的真谛,告诉你钱与幸福的关系

假如把男人和女人分别划成A、B、C、D四种优秀程度,在男性中,大家普遍的心理状态就是如此: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找D女,D男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剩下。

反之,女人在心理方面却是大不相同,即:A、B、C、D女都想跟A男谈恋爱。与男性心理综合,最后的结果就是剩下A女和D男。

在金融学中有个公式叫幸福=效用÷期望值。

比如,你的男朋友因为工作得十分出色,老板私下给了他1000元作为奖励,男朋友说要给你花掉其中的一部分。

问题来了,如果你听到这个消息后,期望他能给你买个价值10000元的钻戒,那么,用1000除以10000,你的幸福感只有0.1;如果你的期望是,让他给你买一支价值200元的口红,那么,1000除以200,你的幸福感就是5。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大家都知道,只有健康+财富+心情,才能构筑起幸福的基石。

一个人如果光有物质财富,而缺乏精神方面的财富,也不能说他是幸福的。比如,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光有财富也不会幸福;如果光有财富,却要钩心斗角,生活也不会幸福。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快乐的心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那么,即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会感到幸福。同时,如果你没钱,就没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有束缚感,也不会感到幸福。

在金融领域中,对如何衡量幸福的指标给了三个标准:富足感、受偿感和安全感。用专业术语讲,财富主要包含了四大要素,即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就是财富的广义概念。

具体到个人,老百姓所指的财富就是财产。换句话说,就是各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资金或资产。具体分为无形资金、有形财物和无形资产三大类。

无形资金是指你所持有的现金、债券、股票、基金和外汇等。

有形财物是指你的资产、房产、车辆、贵重金属、文物和珠宝等。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知识产权、专利和版权;另一类是本身不具备实际价值,但通过某些方式的运作,可以产生具有某种实际价值的东西,比如社交关系、个人形象、经验等。

其中,无形资产是不能用具体的货币来衡量的产物,但它也是财富的一部分。据统计,人类绝大部分的幸福感都来自于无形资产,因为它们既可以满足你的心理需要,又能够间接地将其转化为普通意义上的钱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无形的东西甚至可能比普通的财产更重要。老话常说,金钱买不来幸福。然而,英国剑桥大学一个有关金融方面的研究发现,金钱是可以带来幸福的。不在于你有多少钱,也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而在于你是如何将钱花在有价值的行为上。也就是说,看你有多少钱能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在这方面,你花的钱越多,就越能带来幸福感。

比如有些女生喜欢各种漂亮的衣服,只要拥有购买很多件衣服的能力,你就会获得幸福感。也就是说,花钱要注重自我感受,而不是盲目地花钱,这样的行为更加有意义,也更能够给人带来欢乐体验。

各位可以看一下具体案例,就很容易理解钱与幸福的关系了。


日本兵库县有个村子叫丹波村。当时,整个日本都普遍富裕起来,只有这里十分贫穷——土地贫瘠、物产匮乏、交通闭塞……丹波村的村民们十分焦虑,可又没有办法。于是,村民们坐在一起讨论致富良方。

一位聪明人说:“既然只剩下贫穷和落后,何不靠出售贫穷和落后致富?”

他向村民建议道:“今后,大家都住到树上去,不要穿那些正常的衣服,只穿树皮和兽皮,都像原始人那样生活。这样,城里人就会来丹波村观光旅游,我们就有钱填饱肚子了。”

村民们听从了聪明人的建议,果然,这种另类的生活引起了城里人的好奇,大家纷纷来这里观光。不到一年,丹波村的村民们都能填饱肚子了,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例子并不是反面举例,因为没钱就没有幸福。各位可以试想,如果没有钱,连吃穿住行都是问题,还谈什么幸福感呢?

现在的社会是个欲望的社会,谁有钱,谁的幸福感就越高。比如,欧洲居民的幸福感要比非洲的居民高,因为有钱等于福利好,待遇好;城市的幸福感比农村高,因为农村赚不到钱,没有钱,连吃饭看病都成问题,还说什么幸福呢?

为什么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为了让人民有更多的钱去创造幸福。有钱,是为了更幸福地生活,是为了该花钱的时候不至于无能为力。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以金融之道治国,造就富有的人民

著名的“e租宝”案宣判了!

两年内,“e租宝”靠非法集资积累了762亿元,它的受害投资者遍布全国31个省。因此,“e租宝”又被业内称为“P2P第一案”。

9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了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丁宁、丁甸、张敏等26人。他们以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审判。

“e租宝”案的审判结果为:26人均获刑,主犯丁宁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1亿元;两个公司分别被处罚金,共计19亿元。同时,法院对张敏等24人,分别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走私贵重金属罪和偷越国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至15年不等,同时剥夺其政治权利并处以罚金。

截至目前,“e租宝”案已经追缴回部分资金,并且追回部分公司股权,以及房产、机动车、黄金制品、玉石等财物。“追赃挽损”的工作仍在进行中,据相关人士透露,追缴到案的资产会移送执行机关,按比例发还给投资受害人。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e租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这种骗局在金融上又称作“庞氏骗局”,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意思。

“e租宝”对外宣称,他们的经营模式是这样的:“由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资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照正常情况看,租赁公司会靠项目利差赚钱,而“e租宝”的平台则赚取中介费,但其所谓的融资租赁项目根本名不副实。

主犯丁某交代道:“我们虚构融资项目,把钱转给承租人,并给承租人好处费,再把资金转入我们公司的关联公司,以达到事实挪用的目的。”据交代,他们在作案前后,特意花了8亿多元向项目公司买资料,造成全国大部分人都将资金投入到这个骗局中。

由此可见,金融对社会稳定有着很大的作用。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6项维护金融安全任务。由此可见,国家愈加重视金融。只有老百姓都懂点金融,中国才能从基层真正富强起来。

但首要的一点,还是由领导层将金融知识普及下去。习总书记的6项维护金融安全任务中,有一条便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

要做好金融工作,就离不开专业的金融人才。可我国在当前阶段,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西部地区还是东部地区,都普遍缺少懂金融的专业人才。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尤其需要一些懂金融、懂资本运作的干部。

据了解,我国的金融人才占比不到公务员总数的1%。从世界发展经验中不难看出,经济强国一定是金融强国,而唯有成为金融强国,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金融强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金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强国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表现方式,主要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上。当代的金融强国,都会凭借其金融能力的强大,靠竞争力在世界经济资源配置中站稳脚跟。

从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看,金融强国是大国发展为经济强国的必经阶段,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逻辑相契合。因为金融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于本国经济的内部融资需求。此外,金融业也与国家实体经济发展阶段相一致。

一方面,经济强国都是从制造业起步的,制造业规模大,就会产生极大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服务范围也随着内部动力而拓展。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常常伴随利润率的平均化和边际收益的递减过程,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规模从质量化走向对金融服务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要求。

今天,我国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金融强国的趋势。比如消费者在境外的强大购买力及人民币国际化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对金融的重视程度。

世界制造强国势必演进为金融强国,这就是国家发展“潜规则”。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发展金融是不可忽视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