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成药业:品牌意识强、营销手法多
佛山的成药行业始创于明、兴盛于清,绵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为佛山赢得“岭南成药发祥地”“广东成药之乡”等美誉。佛山最早的一批成药老字号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以梁仲弘蜡丸馆、陈李济药铺和冯了性药铺为代表。清代,佛山成药行业生机勃勃,成药品种数百,从业人员逾千。有名号可考的药坊就有近百家,著名者有保滋堂、黄祥华、源吉林、马百良、梁家园、梁谦益、梁财信以及李众胜等,其中不少药铺的产品至今仍畅销民间,其字号也为今人所熟知,如陈李济、冯了性、黄祥华、源吉林等。
佛山成药业的产生和兴盛,和佛山工商业的发达紧密相连。从明代开始,佛山工商业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聚集了大量的工商人口,对成药的需求很大。制陶和冶铁铸造是古代佛山最大的两个行业,佛山镇和石湾镇分别是著名的“南国铁都”和“南国陶都”。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要搬运重物、利器以及和沸水、烈火打交道,炸伤、砸伤、烫伤、烧伤、灼伤、扭伤、撞伤、跌伤、压伤等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冶铁对于气候和水质也有影响,“昼夜烹炼,火光烛天,四面熏蒸,虽寒亦燠”,“土经金火,燥性不灭,渗引及泉,泉失其冽,饮之食之,易成温结”,人们需要“增凉减热”,这些都加大了对各类成药的需求。此外,古代佛山的工商行业多,纠纷相对也多,习武之风盛行,刀枪棍棒之伤的治疗需求也很大,进一步促进了成药的畅销。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加上成药制作简便、本少利大,成药行业逐渐兴盛起来。
成药市场的需求大、成本低、利润高,自然竞争就很激烈。为了能争得一席之地,佛山成药行业的老字号都很重视品牌塑造。在店铺字号方面,不少药铺直接用人名做字号,例如“冯了性”“马百良”“黄祥华”“梁财信”等,或将姓氏加进字号里的,例如“陈李济”的字号是取创始人陈体全、李升佐的姓氏组合而成,寓意两人“同心济世”;“源吉林”的“源”来自创办者源文湛的姓氏;“李众胜堂”的“李”也是因为创办者姓“李”(李兆基)。直接用人名或姓氏做店铺的字号,有利于塑造品牌的独特性,提高品牌的辨认度。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佛山的成药铺通常还会把主营产品和店铺的字号连在一起,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如马百良七厘散、黄祥华万兴如意油、梁家园少林真传膏药、源吉林甘和茶、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梁财信跌打丸、李广海跌打丸、李众胜堂保济丸等。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这是佛山成药铺的共识。佛山的成药铺大都注重通过提供制作精良、疗效显著的成药来赢得消费者的口碑,提升品牌知名度。很多字号的产品创制者,例如“万应抱龙丸创制者梁仲弘、乌金丸创制者黄日赓、珠珀保婴丹创制者潘务庵、陈李济药厂创始人之一陈体全、梁财信跌打系列药品创制者梁财信、宝腊膏创制者罗恕斋、李广海跌打系列药品创制者李广海等都是精通医理、药理的医生”,产品也多根据古方或中医验方研制,用料和制作过程均十分讲究,梁仲弘“抱龙丸”以琥珀为主要材料,讲究用料精良,“广中抱龙丸为天下所贵,以其琥珀之真也”。为了减少材料里芳香物质的挥发,李众胜堂制作保济丸的材料在拣洗后必经阳光照射,让其自然干燥。同时,为了防止丸粒变质,李众胜堂从来不在阴雨天制作保济丸。陈李济奉行“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之宗旨”,还首创蜡壳包装蜜丸新工艺,以防止因包装不严密导致香气散失,疗效降低。正是因为佛山成药业的产品质量上乘、疗效显著,才赢得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追捧,也让佛山成为闻名遐迩的“成药之乡”。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佛山成药业还通过各类形式的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科举时代,很多考生都喜欢使用一些成药,以静心、提神和进补。因为这个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很大,所以佛山很多药铺都重视针对这个群体的产品营销。陈李济药铺就经常在考场附近卖药,或半卖半赠,有时也会直接赠送,还送上印有宣传内容的纸扇。若考生高中,陈李济也会不失时机地宣传:这是因为使用了陈李济的养心宁神丸等产品,所以神清气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陈李济之外,黄恒庵乌金丸、黄祥华万应如意油等,也都是考生喜欢和常备的成药。面向社会普通大众时,佛山药铺的宣传手法也是新意迭出。例如,“林逢春”成药店雇人在厕所墙壁和热闹场所张贴告白。该店所制的膏、丹、丸、散产品种类繁多,无论哪类产品的告白,都以“乜都好”之名押尾。久而久之,“林逢春乜都好”妇孺皆知,口口相传;邝石泉脚气丸成药店的宣传方法也很有特色——以纸扎一只大脚,写上店号和丸名,雇人托在肩上,游走于街市和乡村,以引人注目,扩大影响。此外,佛山的不少药铺还刻意设计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加深印象。冯了性的“识就冯了性,唔识就误了命”,梁谦益的“吃了梁谦益,唔忧冇仔激”,马百良的“家有七厘散一盒,晤怕小儿惊风同夜哭”以及神农药茶店的“神农茶,神农茶,消暑清热有揸拿”等等,都能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工夫在诗外”,这个道理佛山成药业也懂。很多药铺都积极组织慈善公益活动,以提升企业形象。陈李济在店铺门前的人行道旁设置茶缸,向路人免费供应茶水。遇上门前晕倒的饥民、难民,陈李济的伙计也必然出门营救施药。陈李济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只要附近民居店铺遭遇火灾,即出动相救,分文不收。李众胜堂制作卫生宣传牌,上刻“烟灰痰涎 请吐痰盂”,免费散发给茶楼、酒馆张挂宣传。马百良编的《马百良药撮善录》,有一半的篇幅都在劝人向善,包括谨言论、慎交友、戒贪财、崇节俭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成药业的不少老字号,较早具备商标意识。清同治年间(1862—1874),皇帝服用陈李济的产品获益,赐予“杏和堂”的封号,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商标法”,陈李济即以“杏和堂”三字绘成盾形商标,立案注册,沿用至今。此外,保滋堂以“树德”两字为商标,何明性堂以李铁拐葫芦为商标,黄祥华使用“帆船牌”商标,马百良使用“宝炉牌”商标。还需要指出的是,佛山成药业的一些老字号,具有较强的商标防伪和维权意识。新中国成立之前,陈李济的药品说明书里就有提醒消费者“认明各国政府注册杏和堂商标,以防假冒”的内容。为防假冒,一些老字号还在包装印刷方面采用新技术,“佛山黄祥华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就用水印单纸技术,以识别招牌真伪;陈李济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放弃原土纸改用机器纸印包封票单;李众胜于民国时将保济丸改为昂贵的红色精细凹凸版装。还有的加印或发放验真券(防伪标志),如唐拾义于1917年采用仿银纸的验真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