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又一次告别

检讨交上去了,教官果然没让我们读,也没多批评我们。接下来的两天,广播播报了好几起通报批评,都是在宿舍里打牌玩手机的,还有就是“男女交往过密”。我们没有光荣上榜。看来在叶芮阳罩教官之前,他已经在罩我们了。

军训最后一天的上午,张涛涛和赫明明作为我们连的排头兵带队接受检阅。想来是因为他们俩一个动作非常标准,另一个个子高,有精气神吧。张涛涛知道教官让他带队时很兴奋,他先前还怕自己有“前科”而选不上。

我就没这种顾虑。自己太默默无闻了,要不是去踢了次球,教官估计一周下来对我都没什么印象,更不会知道我的名字。

毕竟他要带这么多人,不可能记住所有人。听上大学的表哥说,大学老师也只是记住个别学生的名字,大部分人最多是点名时提一下。但也有例外,他的学校里有个教古代文学的老师,第一节课会去认全班同学,然后问大家名字的来历。表哥讲,要是他的老师看到我的名字,一定会觉得我爸妈起得好,进而猜出来我有个叫柯佩弦的弟弟。

那时弦弦还在。

表哥说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是很困难的,把名字和具体的人对应上就更难了。他说过一个叫张巡的人,好像是个将军,守城时士兵和居民加起来有几万人,他一见到人就问名字,之后没有一个人是他不认识的。

我是不可能做到的,连班上的同学都有几个记不太住。表哥说太正常了,中学还好,毕竟每天都能见到。等上了大学,许多人四年下来可能一句话都说不上,和擦肩而过的路人没什么两样。

“一阵欢呼的风刮过这大城市。电车当当当往前开了。宗桢突然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翠远偏过头去,只做不理会。他走了。对于她,他等于死了。电车加足了速力前进,黄昏的人行道上,卖臭豆腐干的歇下了担子,一个人捧着文王神卦的匣子,闭着眼霍霍地摇。一个大个子的金发女人,背上背着大草帽,露出大牙齿来向一个意大利水兵一笑,说了句玩笑话。翠远的眼睛看到了他们,他们就活了,只活那么一刹那。车往前当当地跑,他们一个个的死去了。”[1]

“大哥,你说的‘擦肩而过’是这种感觉吗?”弦弦阖上了他的摘抄本。

表哥很惊喜,说你竟然看过这篇小说,他是上了大学才看的。然后他们俩又聊了一会,我听着,表哥提到了一首诗,其中的几句话记忆犹新: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

我觉得以后是没什么机会见到教官了吧。而和我们一同住在那个吵吵嚷嚷、弥漫着汗味和其他怪味的大宿舍里的同学们,开学以后或许还会经常见到,但彼此也都不会有什么印象了。这倒也没有太多值得难过的地方,毕竟一生里太多的人都仅仅是过客。如果为每一个陌生人的离开而伤心的话,眼泪会不够用的。

何况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都已经从身边走过去了。如果我一回头,看他一眼,他就能活过来,哪怕是活一刹那,那我会愿意一直回头,根本不想管前面的路有没有坑坑洼洼,我会不会跌倒或撞到什么。

不可能的。回头也只能看到他永远被留在了两年前,像一尊雕像定格在过去,完全没有了温度。

我害怕有一天我忘了他长什么样,想象弦弦的外貌是容易的,我只要照照镜子,然后让镜子里的那个人变得强壮一点、精神一点,那大致就能想起他的模样了。然而我在长大,每一寸肌体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现在的变化还很细微。弦弦不会长大了。等我长了胡子,添了皱纹,白了头发,我很难再根据自己的形状去想象他了。我会长大,会长到十三岁、十四岁,当然也可能不会。而他永远只有那么大了。

“怎么哭了?”米乐摇了摇坐在行李箱上的我,“舍不得走了吗?”

我点点头,单纯为了省事。

确实有几个同学因为要离开军营而掉眼泪的。我们这些小孩大多没经历过集体生活,一分开的确容易舍不得。

“嘿,你看教官来了。”他赶紧拉我起来,大家都在跟他打招呼。

“你们几个小鬼,回去要好好学习啊。”难得看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话说教官,你是哪队球迷呀?我们没写你讨厌的球队吧?”叶芮阳问。

“瓜皮,你们写了五个队,四个都不认得。你叫我怎么办?”他突然带上口音,更亲切了。

他告诉我们,没有刻意支持哪个队,只要是踢球的他都喜欢。还说小时候也喜欢踢球,一度想当个运动员,但是家里条件不是非常好,后来入伍了。

他要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惹是生非,把身体都搞好。尤其叮嘱我,体能太差了,不好好下功夫是踢不上球的。

“柯柯是守门员。”米乐替我解释。

“门将嘛,确实不见得体力要多好,但总不能太差啵,足球是团体项目,不能搞特殊化。多练练短跑和跳高,你要出击和摘高球的嘛!”他拍了拍我的脑袋,“身体素质还是重要,你练上去了,再长高一点,就更有优势了。”

道别以后,我们坐大巴回学校了,正午的太阳隔着玻璃窗和车内的空调对抗。坐在靠窗位置上的我拉上了帘子,只留一条小缝,看到的无非是途径的市镇上零散的招牌,这个超市那个插座,以及某某便利店,巨大的白字撑在或红或绿的底色上,被风刮过来的灰尘蒙上了一层老旧。车开得很慢,因道路不平而有些颠簸,与懒散的阳光一道叫人困倦。米乐靠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呼吸的声音很轻,像一台没有什么功率的小电扇。

这就是我生活的城市,江元。它在不断生长、扩张,一些区被合并,一些县被纳入进来。城市中心最繁华的街市夜以继日地改头换面,无数我叫不出名字的全球品牌一一填进了商场。那里灯火明亮,彻夜金碧辉煌。曾经有过一家肯德基,我和弟弟每次出去玩都习惯于在那里等人。前不久发现,它被一家手机店取代了,人群来来往往,没有一点证据表明我和弟弟消磨过不少时间的地方存在过。从那以后,我只能一个人站在商场门口等待,虽然并不会有谁来找我。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说,我也是江元人了。可是市郊开着小店铺的人们真正享有了城市发展的果实吗?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去市中心花费的时间远超过跑到邻市。他们有了江元人的资格,但蓬勃发展的城市心脏对他们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我们竟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以同样的身份,这太不可思议了。

回学校以后,老班简单地集中了大家,说接下来两天休息,周日晚上六点半要准时到班级晚自习,之后便宣布解散了。他还挺快言快语的,我往宿舍走时,看到有的班主任还在一丝不苟地跟同学们普及学校的规定。

回宿舍以后,大家都在收东西,看来都是要回家吃好喝好的,米乐也不例外。

“柯柯,你家在哪呀?”米乐整理东西的速度真快,那床曾属于我的床单被套已经被他铺到我头顶了。

我家离学校不远不近,坐个公交三四十分钟,算上等车堵车,一小时也该到了。

“我不回家。”我径直往没铺床单的床上一躺。

“欸?你家里没人吗?”

其他室友仍收着东西。张涛涛弄好了,跟我们一一打过招呼就出门了。他没带什么东西,就一个包,我看到他把军训发的衣服裤子以及皮带全都装进去了。

大家几乎都是直接扔的。

见我没回答,米乐去做他自己的事了。直到另外两个室友也走了,他才挪过来,拉开我旅行箱的拉链。

“你干啥?怎么翻我东西?”

他没说话,把我的床单被套抽出来了。

“起开,我给你铺上。”

“我自己可以的。”我伸手想抢过来。

“哎,我来弄吧。待会你告诉我哪条路到我家近,好吗?你是本地人。”

“那你就直接问我呗,为什么搞得像做交易一样,又不会不告诉你。”

最后是我们俩一起弄的,不得不说他弄得很平整。要是我自己做,床单肯定会像波浪似的起起伏伏,被子也会给套得感觉缺斤少两。

我决定把他送上车再回宿舍。他说会早点回来陪我,我说用不着。这是真心话,我不想让别人为了我而牺牲自己的时间,何况他也挺不容易的,这样的牺牲我担不起。

[1]张爱玲《封锁》。

[2]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