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血军魂:一八〇师在朝鲜
- 关捷 关霄汉
- 4279字
- 2021-04-03 19:40:36
跨过鸭绿江
沧州,180师军营。
一天清晨,在操场边上,忽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痛哭。战友们举目望去,538团三营机炮连机枪手王大胡子,东北籍的战士。
王大胡子蹲在那里,拼命地嚎着。他双肩激烈抖动,手里捏着一封家信。
大家纷纷跑过来,王大胡子见大家过来,迅速站起身,抹着眼泪说:“你们看你们看,我老母亲在江边洗衣服,没招谁没惹谁,他美国鬼子的飞机来了就是一顿炸,我母亲带我逃荒到安东,我只剩这一个亲人了,我,呜……我操他八辈祖宗美国佬,他们到咱们中国扔什么炸弹?……”
丹东市民李庆山的妻儿被美军飞机炸死,他欲哭无泪
大家谁也不好劝,都把拳头攥得紧紧的。王大胡子哭得痛不欲生,掏出手巾,不住地擦眼睛。
站在他面前是这样一些人—
闻名全军的539团的战斗英雄刘英孩、539团五连的指导员杨小来、538团六连的李子明、538团六连的吴德贵、三营七连贺永国、三营机炮连的老吴……
忽然,王大胡子咬了咬牙,说:“同志们,让你们笑话了,军人不哭。他妈的,美国鬼子,咱们朝鲜见!”
王小亮说:“大胡子,放心,到了朝鲜,我们都会给你娘报仇!”
“对,报仇!”战友异口同声地喊。
这时,一只手温暖地落在王大胡子的肩上,一位高大清瘦的首长站在大家面前。
“首长好!”战士们一齐敬礼,问好。
王大胡子回头一看,是师长郑其贵。
郑其贵冷峻地看看大家,半晌,说道:“老王同志母亲被炸身亡的事,安东地方党组织已经通知了我们。同志们,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为什么要派我们出兵朝鲜的目的。中朝两国有多少母亲、孩子被他们炸死,我们是军人,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孩子,保护我们的人民,必须去找敌人算账!这么多年了,你们跟随我南征北战,这回去朝鲜打美国人,你们敢不敢去?”
“敢!”操场上一片呼啸。
“好,你们都是180师的好兵。部队即将出发,你们做好打美国鬼子的准备吧。”
郑其贵亲切地看看大家,摆摆手,带着警卫员张胜利和小余子走了。
师长走远了,战士们又开起了小会。
“听说美国兵比小鬼子能打仗。火力挺他妈的猛,我一个四川老乡从前线负伤回来说的。”娃娃脸的王小亮在说。
刘铁柱,一个30岁左右的战士。他把手里的中正式步枪卸下来,弹了弹枪管,说:“我说小王,再能打仗,他也是人,拿着步枪跟我们打,除非是神仙,子弹打不透,那就没办法喽!”大家相互点点头。
王小亮,是538团二营三连一排的战士,曾是国民党95军起义部队的一员,补充进了咱们队伍。因为个子矮,大家都叫他王小个子,也是个穷苦人家出身。加入了解放军,他认为是回到了自己的队伍,特别有家的感觉,大家也从没有把他当成外人。
王小亮说:“嗐,本来我以为不能打仗了,回老家找个媳妇生几个娃娃多好,现在不行了。不过,我打了这么多年仗,这回有机会跟美国人相遇,我也想比划比划,都说他们很厉害。”
刘铁柱,是539团一营三连一排的老战士。他听了这话,有点不以为然:“看你王小个子这点出息,咱们马上又去一个战场了,你到时候机灵点,别挂彩或者牺牲了,咋回去生娃娃?”王小亮说:“好了好了,说点正事,我们是不是最近要换装备了?比咱们现在的家伙好吧?”刘铁柱说:“也就这两天的事,前几天军需处的一个同志跟我喝酒时,说很快就到了,他已经看到几件样品了,听说全是清一色的自动火器。王小个子,这样吧,如果新的冲锋枪比你的手里现在的好,你把你这个汤姆逊冲锋枪给我吧?”“行啊行啊!”
这时,一名战士跑过来说:“老刘,武器到了,在军需处院里,不少人都去看了,你俩也去瞧瞧。”刘铁柱听了这话,拔腿就跑。
王小亮紧随其后,但他追上的只是刘铁柱的背影,人家的腿比他的长多了。可是,刘铁柱到了,他也还是到了。前后相差几秒钟而已。
军需处大院里摆放着各种崭新的绿木箱子。大门被推开,熙熙攘攘地拥进来很多战士,大家都想看看新武器。
这时,538团九连连长贾安祥说道:“大家看看就行了啊,两天以后去各连队领新武器,这里只是一小部分,先不要拿自己手中的子弹去试射,很可能口径不对。”
刘铁柱随意打开了一个绿木箱子,一把拽过来王小亮,说:“小个子,这是哪门子冲锋枪啊?这么怪,我以前咋就没看见过?”
箱子里面放着两把崭新的苏制PPS全弹鼓型冲锋枪,上面涂抹着枪油,在阳光下静静地发着冷冷的光。
王小亮随手拿起来一支,说道:“跟我这支差不多沉,不过装满子弹应该更重一些。这个弹夹有点意思哈,好像一个铁烧饼,我也没见过。这个铁饼弹夹咋用呢?”他手中的美制汤姆逊冲锋枪,是弹夹供弹型。
这时,从他身后伸来了一只大手,重重地拍了他肩膀一下,他回头一看,是眼睛湿湿的王大胡子。
王大胡子说:“这种弹夹可比你现在的能装子弹。”说完,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这种枪的5发子弹,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搞到的。
“看好,这样顶子弹……”王小亮眼睛瞪得老大,在仔细地看王大胡子演示。
这时,刘铁柱又打开了一个箱子,说道:“你俩快过来看看,还有炮弹呢,看,看,看哪……”刘铁柱这一句话,把院子里的战士都吸引了过来,大家脖子伸得长长的,瞅他面前这个箱子。
一名战士小心翼翼地挪了一下,感觉有些重。又放下了。刘铁柱这边这么热闹,这就引来了军需处的一位首长。
首长说:“同志们,这个不是炮弹,是苏联老大哥的莫洛托夫反坦克手雷,专门对付坦克用的。现在武器虽然到了,可是说明书都是俄文,大家先不要急。马上师部会派人到各连队讲解使用方法。”
刘铁柱听了这话,一拍大腿,说:“太好了,这是能炸铁王八的手雷。打小鬼子的时候我见过坦克,当时牺牲了9名战士,才解决掉一个坦克。这回有了这好东西,咱就不能吃那么多亏了。我回去就跟我们营长说,争取多领些这宝贝。”
那位军需处的领导说:“呵呵,反坦克手雷的数量也不是很多,不过,根据战场情况,我们会调配数量的。放心吧,你们这些馋痨。”
这时,渐渐地走散了一些人,大家的脸上都充满笑容,大部分战士都是第一次赶上部队统一换武器。
郑其贵从操场上往回走,一面想着王大胡子哭母亲的情形,一面回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郑其贵出身贫苦,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领着他和哥哥,还有一个妹妹艰难度日。1929年9月,他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1950年1月的时候,全国解放了。没有了战斗任务,郑其贵请假回到老家,结果,他只看到了母亲一人。母亲含泪告诉他:“儿呀,你走以后,卫立煌抓走了你的哥哥嫂子,还有你的小妹,他们都死在了集中营里……”
母子俩抱头痛哭。那一次,郑其贵在家住了一个星期。到现在,又是整整一年了。也不知老母亲怎么样了。
郑其贵这样想着,就走进了师部的院里。他看见通讯员飞跑过来,大声报告:“报告师长,你的老母亲来探亲了。在办公室里呢。”
郑其贵一愣,把大衣扔给警卫员,快步奔向办公室。
两鬓斑白的老母亲,坐在办公室的凳子上,正在急切地看着门口。郑其贵走进来,健步如飞地走近母亲。
“娘,你怎么来了?”
“儿呀,娘听说你要去朝鲜打仗,娘来送送你。”
“娘,你好吗?”
“娘好着呢,娘就是想你……”
“娘啊,我也想你。可是现在不行啊,你应该明天就回去,不是儿子不留你。我的娘来了,那么,同志们的娘呢?如果我们全师干部战士的娘都来了,那就要影响军心的。那这个仗怎么打呀。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上前线了呀。”
“儿呀,你打了20多年的仗,都快40岁了,怎么还要去打,还是要出国去打?娘生了你们三个,现在就剩了你一个,娘舍不得呀!”
“娘啊,美国人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他们要把我们的新中国消灭在摇篮里,我必须去呀……”
老母亲不吱声了,泪眼矇眬地看着儿子。
许久,老母亲说:“儿呀,你15岁离家入了红军,去年才回来看我,现在,你又要走……”
郑其贵也流出了眼泪,说:“娘啊,您要支持我保家卫国。听我的话,您明天就回去。我赶跑了美国人就回家。”
说罢,郑其贵喊来警卫员,让他给老母亲去买火车票。同时,叮嘱师部的人,不要让老母亲来看望他的消息外传。他担心这会唤起指战员们的思亲之情。
师里《战士生活报》的小张给娘俩拍了一张合影,晚上的时候,小张把照片洗出来送给了母子俩。老母亲是头一次看照片,她的眼里充满好奇。郑其贵把照片小心地揣进了上衣口袋里,心情也很复杂。他多想留母亲在部队住一段时间,可是,眼下不行呀。
娘俩一宿没合眼,他们说了从前好多的故事,娘说:“你小时读私塾读得最好,可是娘穷,只供了你三年,你就放牛去了……”郑其贵说:“娘,我知道家里的难处,饭都吃不上了,还念什么书?我在咱们革命军队里,党让我读了军政大学呢,娘,不早了,休息吧……”
第二天早晨,郑其贵送母亲到了火车站。他说:“娘,回家吧,放心,儿子很快就会回家看您……”
老人家凝视了儿子许久,说道:“儿呀,早打胜仗早还朝呀……”
……,……
在国内以往的作战中,多数指战员都是以缴获敌人的武器作为补充。我军的武器因此参差不齐,弹药也不是一体化。这样的困难,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这次出国作战,集体更换装备,指战员们的心里都感觉自己的部队逐渐走向了正规化。虽然他们目前对美军的情况还不清楚,也更不知道马上要和一支有着海陆空立体化集团作战风格的军队交手。但他们有着22年的革命战争磨炼出来的意志,他们认为,这就够了。他们最崇拜的领袖毛泽东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物,而是人。后来的胜利,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所谓的新霸美国要和一支在他们看来什么都是零分的中国军队一决高下了。
1951年3月21日夜,180师全体官兵从辽宁安东(现丹东)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境内。
61年后的今天,梁玉琳将军回忆说:“那个时候,部队行军都是在晚上。我们没有制空权,白天不敢走,敌人的飞机在天上苍蝇似的,很多。”我们问道:
“我们不是也有飞机吗?苏联援助的我们。不是说我们的空军经常打胜仗吗?”
梁玉琳说道:“我们的确是有飞机,但是主要还是以鸭绿江前后为作战半径,像我们这样挺进纵深的一线部队,它是没办法帮我们的,距离太远,空军支援不了。”
张合顺,今年85岁,山西长治人,1944年参军。1951年,他23岁,时任540团三营副教导员。突围不成,在山里打了一年游击,最后被当地朝鲜劳动党的叛徒出卖,他们20多人被俘。退休前,为鞍钢房产处副科长。
张合顺说:“1951年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下令,任命我为180师540团三营副教导员。3月13日,部队完成全部集训任务,奉命出发向朝鲜前线开进。全军从泊头镇乘火车到辽宁安东市的临江小镇浪头镇,在这里做最后的过江准备工作。21日,部队奉命过江。在这天晚上6点,我军从我国的安东市与朝鲜新义州市的铁路、公路两用大铁桥上开进朝鲜。过江后,经过连续14天的夜行军,行程700公里,路过8个县到达朝鲜前线。一路上,由于敌机轰炸,我们看不到一处完好的房子,半个月来,部队都露营在野外,而且还经常遭到敌机的袭击,生活十分艰苦……”
我军步兵翻越敌铁丝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