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逻辑学
隔三差五,会有银行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问要不要升级金卡,无非就是可以多一点透支额度,但是欠债总是要还,我也兴趣不大。但我的一个朋友想升级金卡,银行却不肯,唯一的原因是她照实说自己目前没有工作,实际上她年轻时赚了不少钱,后来炒股又赚了不少。当然她完全可以印个假名片,谎称自己有工作。而银行也可以查看她的诚信记录,决定是否给她升级。但是她若不肯撒谎,而银行又不愿意为了个别现象坏了规矩,那她就不能升级。这便是生活中的逻辑学。
找一份在五星级看厕所的工作,要大专文凭。这简直就是逼着大叔大婶们造假,盖个萝卜章一切ok(好了)。这也是生活中的逻辑学。
我常碰到有的朋友,没见几面就掏心掏肺地讲她的私事,甚至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之后不久就对我说,该你了。意思是你也要告诉我你的隐秘。我实在是非常犹豫,朋友便会说,我并非多想知道你的事,但是这不公平。看吧,这也是生活中的逻辑学。尽管你心里想说,你的事我问都没问,是你自己想说,怎么现在成了我欠你的?但是没人听你的道理,若对方没有恶意,也只好从实招来。
然而,当今又有许多现象呈现出毫无逻辑的状态。譬如有的人抄袭造假照样如鱼得水;或者你加班加点辛苦劳作但是被提拔的并不是你;再或者你对同事诉说衷肠真情款款却遭遇流言或嘲笑;更有甚者可能为了一个职位一点利益便遭蜜友背叛。总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感慨,到底是我错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但其实生活在继续,什么都没有改变。看似无序的现状仅是表象,任何时代岂能没有自己的底线和逻辑?也许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而已。长久地看,老实的人、有美德的人都是不吃亏的,这不是一句空话。原因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完全是自我塑造,谁愿意跟坏人在一起?即使是品质不好的人,也知道会被同样的人暗算。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便是铁一般的逻辑学啊。
健身
我开始健身的时候,目的非常功利,就是要瘦,然后保持住瘦。这是因为中年之后,身体的代谢变慢,就算饮食节制,不暴饮暴食,还是会进得多消耗得少,这也是许多人坚持终生减肥的原因。
人身上有两样东西是需要管理的。一个是情绪,稍不约束就可能失控,许多荒唐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事,肇事者唯一的理由就是不爽,或者心情不好。看电视里的法制节目,大多数也是失去理智,最终成了杀人犯。第二个便是身体。身体并不是空洞的“我”,而是具体到由不同的器官和骨骼肌肤组成,吃垃圾食品,常年烟熏酒浸,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从不维修,任意变形。这两样东西都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别人,你是从不管理自己的,基本上没有意志,难担重任,或者并不值得信任。
有许多人会说,我上班或者逛街可以累到回家不吃不喝倒头便睡。但是,亲,那不是健身,健身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就算是登山、跳广场舞、练瑜伽等,都有可能过度磨损关节,腰部反复承力而身体其他部位成为锻炼的死角。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总的来说,动肯定比不动好(打坐也算动),而有针对性的健身只是升级版而已。
在健身房,教练会根据不同的体质设定你是增肌还是强化体能,是瘦腿还是瘦胳膊,或者针对腰围制定课程。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要求,双方的情况结合起来会更好。有不少人既减重又塑形,这跟好的健身教练的专业性分不开。
健身最重要的并不是强度而是坚持,每周两次就可以了,因为过高的标准你很难坚持。我的一个朋友行头齐全,但的确是工作非常忙,结果永远都搞不成事。
我个人的健身体会是,减肥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或者效果那么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觉得身体的整体情况在变好,尤其是情绪和睡眠。可能是它消耗掉一些体力、多余的卡路里,还有无名的焦虑和烦恼,这一点真的有点神奇,健身之后的疲累反而让人轻松了许多。
做一件事而两方面受益是挺划得来的,并且,还是相信因果论吧,身体就是这样,你不爱惜它,它是不会效忠你的。
方所
方所是一家民营书店的名字,走的是台湾诚品书店的路子。“方所”二字取材于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可见用心之良苦。在实体书店多有倒闭的新闻传来之际,方所居然开在本市高调开张的太古汇,与路易威登、爱马仕这一类的旗舰店比肩而立。尽管它的店面设计暗如洞穴,给人神秘古怪的感觉,但是将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包括了书店、服饰设计、美学生活、咖啡等,据称开业两天就达到了30万元的营业额。
可见,这是一个讲包装讲排场的时代。过去的实体书店基本都是新华书店模式,其特色是没有特色,千店一面,单调至极。久而久之,当然失去竞争力。后来广州有了唐宁书店,丰富了不少,也卖画兼卖小工艺品,同时有爱读书人士的聚会。但是唐宁还不可能进驻太古汇这样的高端商铺,显得有些边缘小众。而方所则可以在全国请名家开讲座,气势当然有所不同。
我在店里注意观察了一下,并非周末假日,店里还是顾客盈门。并且这么庞杂的客流,人们的穿着无论丰俭都比较知性,而且有一定的品位。不像在那些名牌店,经常会冒出一个暴发户或者俗不可耐的跟现场没有一点关系的人,着实让人胃口大败。因为有时去名牌店也是为了养眼,让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吹吹,省得一干活就觉得累。但是在方所,满眼感觉的就是舒服。也对,暴发户再没事也不会跑书店啊。
这说明现如今的文艺青年多了去了,还有一些达到小康水准的中产阶级,也不是人人都想当乔布斯或者盖茨,更多的人懂得了平静而有品质的生活是可以滋养心灵的,心灵的丰富也能高人一等。所以方所这样的地方也算是应运而生。的确,我们不能一边劝人阅读,养心安神,传扬美的教化;一边又只能让人席地而坐,因陋就简。有些仪式感的东西是不可或缺的,而有些形式本身恰恰是内容的一部分。
所以说有些事物的没落,并非它已经完全没有市场需求,只能退出历史舞台,而是需要变化、丰富、具备美感。如果仅仅是找一本书,网上就可以搞掂,但是闲暇虚度就会选择一个情调场所,就像谁不能坐在家里喝咖啡,干吗非去星巴克不可?打住,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兰圃
相比起大型的主题公园,兰圃就显得有点太小了,但是它也是公园,听名称就知道是以兰花为特色的公园。里面的布局的确十分精致,曲径通幽,碧绿成荫,有一间像暖房一样的兰室内,放着品种繁多的兰花,各成其美,独自芳香。
一直很喜欢兰圃,若是雨季,那里更是优雅宁静。由于它是“文革”前便有的公园,所以比较遵循传统的审美标准,建筑朴素,色彩更注重沉稳和谐,可以说是不同的绿色之集大成,明绿暗绿,重重叠叠,无论近墨或花哨,竟是不肯哪怕是用一朵红花来调和,反而是完全彻底的绿色,让人感觉到兰的高贵与坚持。
有一段时间,大伙把改革开放理解成想尽一切办法挣钱。兰圃也开了若干家的茶馆,走的是不高不低、不便宜也不十分贵的路线。去过两次,觉得吵吵闹闹的,完全破坏了它原有的风格。的确有点像本来一桌书生在吃饭,冷不丁跑来一个杀猪的,坐下就吃。倒不是说劳动人民就不能去兰圃,而是这里说白了单调得很,只是仅有一种品位和神韵需要一点一点去感受。而且真正伤春悲秋也未必是好地方,反而是无事悠闲虚度光阴时最得兰美人的淡雅芳菲,让人不觉时光已去。兰圃过于世俗化委实欠妥,于是便很久不去了。
忽有一日,广州宣布各大公园全部为市民免费开放,以至于一到节假日各大公园人潮涌涌。而国人对于“大”有了前所未有的向往和热爱。广交会,大型的动漫展,各种美食节、购物节都能在短时间内人气急升、人山人海。相应的,我也是忽一日像个负心的轻薄男子,稍起缱绻之情,有意会一会我的兰美人。
结果还真是让人有些意外。也许兰圃属于园林局管辖,得以逃脱免票的厄运,自然门可罗雀。进门之后,发现那些各色茶馆已经基本歇业,唯一一个留下来的茶室有一个临池的大阳台,还是简洁朴素,池塘里金鱼四处游动。喝茶很便宜,配有一些花生瓜子还有小点心,但就几样,一副志不在此的样子。服务员也是有一搭无一搭,仿佛没有客人才算正常。事实上也的确没有什么客人,景色单一,又没有附庸风雅的茶馆外加买票进场,哪有什么卖点?总之那一天就我和朋友两个人,我们叫了一壶茶,坐在阳台上闲聊、发呆,面对满眼的绿色,仿佛置身自家的庭院。只可惜天气过于晴好,我的兰少了一点点迷离和媚惑。
这便是兰圃,美人依旧。
二沙
二沙的全称是二沙岛,但它并不是那种真正四面临水的概念,而是一面临江,当然是珠江。这里实在是广州的一块风水宝地,就在市区内,却自成一格,相当清静,可谓寸土寸金。这么说吧,假如你告诉别人你住在二沙岛,其他什么都不用说,当地人就知道你非富即贵。
二沙最早的标志性建筑是星海音乐厅,屋顶的设计像扯起的风帆,面对着珠江遥相呼应,像是一艘大船随时准备出海。音乐厅并不大,很快就被后建的广州大剧院或“月光宝盒”(即广东博物馆)等新型标志物比成了小弟弟。但是听音乐讲的是舒适,未必需要那么大。而且最初到这里来听音乐的人,晚间散场,迎面看到的便是夜珠江的美丽:两岸霓虹耀眼,江风阵阵,江水如绸缎一般柔顺平和,还有夜游珠江的客轮慢吞吞地驶过来驶过去。
于是,渐渐有许多人到这里散步,二沙给人的感觉也从远若星辰变得可亲可感。由此得名,成为时尚小资人士趋之若鹜的地方。
人气总是可以催旺商机,音乐厅的旁边就是美术馆,还有饭店和酒吧。遇到初来广州的亲朋好友,到二沙吃饭而后沿江散步可以成为一个圆满的项目,通常会宾主尽欢。发展到后来,沿江的一面会有文艺青年驻唱,他们自带电吉他,歌喉也还不错,有人路过,会坐在台阶上听一会儿,鼓掌喝彩什么的,有嗓音的也可以点歌自唱。其间,双人的或三人的自行车率性骑过,留下快乐的笑声。单看这一带,有点“清明上河图”的味道。
离开沿江的一面,纵深部分就是十分宽敞的空间,称作花园也不为过,有绿树、山石和花草,却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人。远处,一幢一幢的别墅并非都那么富丽堂皇,据说这里就是管理费贵,对于常人来说,送你一套房子你也住不起。而且这里没有农贸市场,如果厌倦了超市里的物品,随便什么都要开车外出去买,所以二沙的环境始终优雅洁净,保持了高尚住宅区的品质。
以前说到富贵梦,在二沙买房是一句豪言壮语,但多半是说说而已。但其实,美好的东西可以共享,未必需要独自拥有。世界上的事,真正拥有了反倒没了兴致,着实怪诞。
慎伪
人都好面子,天性使然。明明喝了粥,要做吃了烤鸭状,撑得难受;或是赋闲在家,却说自己如何忙如何大受欢迎赶场子。这些都无所谓,真那么如实道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然而,伪到什么程度,这又是一个问题。前些天,一个朋友跟我诉苦,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同居不到一年,已经打得要出人命。分手,人家要分手费,数目也不小。男人,喜欢洛丽塔实属正常。但要搞掂洛丽塔恐非易事。说到伪,肯定是把自己浓墨重彩一番,令少不更事的女孩误以为他是丁磊马云或者王中军王中磊。结果住在一起后,发现理想和现实相距太大,难免不发生都放下面具,露出惊人的本性之事。注意,这还不是骗,就是伪,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以小博大,把有影儿的事添油加醋变成巨大的肥皂泡。
还有一个女朋友也是一样,住豪宅,开跑车,拎名牌包包,养全身雪白长毛的大狗。不知道的,以为她是豪门千金,至少赌王是她家亲戚。然而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都非常一般,一般到只能算是伪富婆,结果结识的男友最终一一离去,看来问题都是大失所望。冲着钻石而去,鉴定下来是玻璃珠,于是无心恋战。另一女友也是以影视投资人的面目出现,但她根本没钱,准确地说是有小钱没大钱,围在她身边的所谓名人也就一哄而散。
人有时会有错觉,以为只要自己把最光鲜靓丽的一面示人,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但其实常常事与愿违,这年头,人心岂止是浮躁,都养得极大极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到寻找另一半,都恨不得一步登天。
所以假如你是一个平凡的人,就一定不必把戏做到十二分,把人的期望值高高吊起又狠狠摔下。不如就真实一点,若是能让人慢慢发现你的优点,那就更好。关键是人演得太久了,会变异,戏梦终究不是人生,如人所说演的人假正经,看的人真无情。若到了真假难分的境地,午夜梦回,夜凉如水,心底也是明白的。凡事最终都会图穷匕现,去伪存真。
间距有度
植树和插秧都讲究间距,为的是彼此留出生存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世人皆知距离产生美,但如何间距有度仍旧是个难题,真正做得好并不容易。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走得很密,结果发现遇到具体问题,我们的价值观大相径庭,而且并无默契,于是我暴跳如雷,她的优点是并不生气,但是类似的问题一犯再犯。终于我发狠把与她的间距拉到闺蜜之外,没想到我们反而相处得好了,我发现她其实帮助我解决掉不少难题,我也不至于总是气急败坏。这说明当初还是距离太近,所以要求过高,两人都感觉到辛苦。
有的夫妻,离异之后反而成为很铁的朋友,估计也是因为有了间距,许多事情不是应该而是相助,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另一种情况是亲人之间撂狠话千万别当真,一块跟着骂就是犯傻,调解、说好话或者沉默都可以。我常遇到思维混乱的人,对人的看法永远一事一议,并不注重大方向,或者整体评价一个人。行事也是抖机灵,突然横空出世,哇啦哇啦说一通,哭得梨花带雨,转眼又没那么回事了,一切都像没发生。当然当然,人家是有血亲的,或属亲密关系,什么事不能化解呢?那么对于围观和参战的我们,情何以堪?原来搭进去的时间和精力,推心置腹的心血根本毫无意义。经过反思,我发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只记得自己对别人的好,而淡化了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说到底是间距失真了,以为自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如果一直保持距离,断不会身心疲惫。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与既有工作关系又以蜜友相称的人相处。这绝对是高难度的自选动作,间距必须精准,否则反而招致不快,还不如与单纯关系的人相处起来那么简单,有事说事,无事不扰。但是双重关系的人就比较复杂,远了有些失礼,显得为友无情无义;近了尤听不得伤害的话,好像自己只奔着利益而去,友谊和利益纠结在一起,面目不清。所以才有淡如水的说法。总之,间距的要害是:越亲密,越脆弱,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世人常说,不要对人太好。真是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过程
任何时候,相见都不必恨晚。见面时热情万丈,喝完酒从此并无来往的事我们见多了。对于闪婚闪离的人,我们并不惊奇。最悲催的是看到那些受骗人的经历,通常都是极短的时间就开始把钱真诚地送给骗子。
许许多多的事,我们不是享受过程,而是没有过程。
日久见人心,这话一点错也没有。技艺再高超的演员,都有露馅或演不下去的一天。暴露问题是需要时间的,培养感情就更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和惺惺相惜。我们人生中留下的朋友,常常是交往了很多年的,知道彼此的脾性,像老家具一样看着陈旧,用着顺手。
知道彼此的缺点,也需要过程。多年前,我和舒婷一起开笔会,她说下次去福州玩可以找她的一个朋友,并说这个朋友的缺点就是说话不算数。当时我就给惊着了,我说那你们还是朋友吗?她轻描淡写地说,知道缺点的人才能做朋友啊。她当时并没有历数这个朋友的优点,但我现在想来,估计也是大有优点的。比如有趣、健谈、贪玩、吃货等等,都是重大优点啊。当然我至今未去过福州,也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友谊还是爱情,都是为人的缺点准备的。
应该说,每个人对幻灭感都不陌生。为什么?自然是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大失所望。所以,永远都不要忽视过程。过程自会滤掉种种的不堪。
而在波澜不惊甚至沉闷无聊的过程中,人性的本真面貌会像显影剂一样慢慢呈现。过去躲在自制的暗房里冲洗黑白照片,就是这样的感觉,直到定影才看清照片的构图、景深和表情,看清楚自己和他人那一瞬间的样子。
我有时对新朋友会淡淡的,不是心里不喜欢,新朋友的热情、才华、诚恳都让我心动,但我坚持与人相交要有过程,其中也包含让别人真正了解和包容自己,否则一步进入蜜月期,看上去相亲相爱、海誓山盟,最终因并非一路人而相忘于江湖。那还不如慢一点,在过程中了解彼此,也不至于浪费时间和表情。
但如今很多人是不要过程的,也是不想浪费时间和表情。
浓厚之淡
有一种高汤,是用足量的鸡胸肉、火腿、干贝吊出来的,所以看似清淡如水,食之味道万千。这就是浓厚之淡。在生活中,无论是佛说、俗说,还是圣贤说,都是劝人淡泊名利荣辱不惊的。可见这是一个至高的境界。想一想,那些令我们真心佩服的人,并非他们的金钱与伟业令人称颂,而恰恰是他们的淡泊之心以及宽厚的情怀让人久久难忘。
可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我们为什么总是为名为利跟人急眼呢?或许是还没有浓厚过吧。所谓淡,一定是相比浓之后而有的境况。就像醉过爱过,方知酒香情重。一个穷人视金钱如粪土并没有多少说服力,会被解读为自我宽心或精神胜利法。一个美女洗尽铅华才有价值,丑人就享受不到同等的礼遇而自生自灭。这都是深入大众内心的潜规则。爱迪生成为发明家,小时候学习不好才成为美谈。盖茨也是,成为首富,他当年的退学就显得耐人寻味。
艺人的生涯就更是如此,高度浓缩了浓淡之别,让人不胜唏嘘。像谢贤话当年,他是极度风光过、富有过,现在也算不淡之淡。白先勇笔下的上海,是作者看尽繁华奢靡之后的淡淡诉说。
说了这么多,简而言之就是人生要努力,要很努力,尤其是年轻的时候要非常努力。这种努力并不是疯狂的加班,或者夜夜笙歌陪人应酬,有时真是相当寂寞,要看书要学习要思考要践行,就是要独具坚强的专注力和执行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深做透。而所有这一切跟武士练功一样,外功尤可见长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内功却是一厘厘一寸寸呕心沥血。而只有长了内功,才有可能换来浓厚之淡。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有大作为的人都是煎熬过的、磨砺过的。否则就一定会斤斤计较,将名利之事看得唯此唯大。这不是心胸的问题,是存在决定意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固然有不少过劳死的案例,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每天都在混,完全不思进取,对自己毫无要求,还要自诩平平淡淡才是真,实属一场误会。因为淡,并不是无所事事,更不是好逸恶劳。做人的唯一机遇就是努力工作,热爱学习,丰富自己。当我们越过一座一座的山峰,领略过山上的风光,再来体味闲庭信步、云卷云舒,才能够真正明白为何人生要用减法的含义。
做过而不是说过
感情方面出现问题,女人比较容易喋喋不休,但是听来听去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事,外人更无法评判对错。通常我会突然打断这种“痛说”,问一句,你就告诉我一件事,他做的最感动你的一件事。听到这句话的反应,一般人都是沉默几秒,之后有人说雨夜送伞,有人说背着我去看病,有人说停电百里送蜡烛,有人说兜里的钱只够买一只大闸蟹他看着我吃,总之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也有人两眼发直,想来想去什么也说不出来。
或许每个女人都听过甜言蜜语,大多数女人也会很吃这一套。但当情感出现波折,说过什么实在拿不上台面,只有做过什么可以当作呈堂证供。
这时的女人,当她自己亲口说出被感动的事例,心中的怒火先已消去一半,剩下的情绪会变得比较容易整理。本来嘛,爱情这东西最容易成为陈年旧事,所谓浪漫大多都是点到即止,正常人不会总是捧着玫瑰花唱着小夜曲。也许正是因为稀缺、短暂才被人反复追问情为何物。于是一经提醒还是倍感珍贵,似乎与刚才痛恨的不是一个人。
但像黄霑,曾在万人面前对心中的女皇隔空喊爱,而在林燕妮那里也只得淡淡一句:手上唯一的信物是一件700港币的外套。所以说不是女人多么爱钻石,而是好话说得再多,都是没有计量衡的,可以随风飘散。但是克拉又不同,可以什么都不用说,是伟大爱情的物化方式,是岁月无痕之后的铁证。
热恋时当然是你侬我侬,但如果初始阶段都从未做过一件动心之事,那女人真该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沦陷的。或者这之后,也不必再计较他的言行举止,因为他始终是这样一个人,只说不做。谁叫咱们是无知少女当了真呢。
还有一种女人,专门喜欢对她不理不睬的男人,男人冷若冰霜不说也不做,她却大发痴狂。我有一个朋友就有这种偏好,男人只要对她好就败了,她是天生虐心狂。当然是只对才子发情,不粉的人绝对没感觉。可是她所要求的回报是算总账式的,一旦付出到一定程度,才子仍旧不理不睬,她便开始历数双方的不对等性。可见没有人能够接受不说也不做的人。
那就对自己诚实一点,单方面的爱毕竟是难以维系的。
职场即情场
或许,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是一部血泪史。但无论多难请不要轻言放弃,有人会说,我们都是手停口停,怎可能不做事?但也有人命好,不做也不愁钱花,尤其显得朝九晚五的艰辛、看人脸色的纠结和同工不同命的郁闷。然而在这种挣扎中,我们还是学到了本领,认识了朋友,同时也学会了跟各色人等打交道,有了阅历和历练。
如果碰巧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那么职场又会变成另一个爱人,不仅相看两不厌,而且绝不会辜负和背叛,无论是进步还是挫败,它都和你默默厮守,等待着云开见月明。
通常,男人都是职场上永久的战士,他们天经地义人在阵地在,守得住守不住都要守,因为丰厚的回报——升迁、发财、艳遇,包括自信心和成就感都来自事业。但是女人的愿望却是嫁个有钱人做少奶奶,相夫教子。为什么女人内心深处都会对职场有点敬而远之?主要是干好了变成神憎鬼厌的女强人,干不好更是受尽委屈。所以才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可是即便如此,女人还是不能放弃职场。时代不同了,生活里充满了变数,假如男人或者繁忙或者走神,纠缠不清的时候,至少在职场还可以透一口气。
我有一个女朋友,美丽、多金,实在找不出要在职场拼杀的理由。当她憋闷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发泄的平台,什么茶道、插花、弹琴这一类才艺无非是讨老公或者自己欢心而已,并不能解救受伤的心灵。即便是期许一场艳遇来缓解眼前的伤痛,也是无土栽培让它在哪里发生呢?是的,当男人有了外遇,美丽的女主人除了流泪和叹息,又能做什么呢?
所以说职场即是情场,成就感固然是大浪淘沙难以寻觅,懂得你又能给你心灵安慰的人也并非随处可见,但这一切还是在希望之中,谁都不知道命运之手何时来个大逆转。千万不要以为这里不过是个挣钱的地方,它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联系的通道。这是一个绿色通道,哪怕是只为自己挣一点脂粉钱,就算未必快乐,或许还有其他收获,说不定收获友谊或者知音。
有一份独立的工作和收入,这或许不是为年轻貌美的你准备的,但一定是为青春不再的你准备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少奶奶,李嘉欣那么富有,号称自己就是豪门,同时又嫁入豪门,生完孩子照样去工作,她真的不一定是为钱,她是在证明自己的价值。她就是那种永远都有机会的美丽女人。
取半舍满
书房里的水生绿萝总是碧绿茂盛,阳台上的就不行,看着它变黄变软,然后就牺牲了。一直以为它是不是更喜阴?后来去买凤尾竹,被告知浇水只可刚刚漫过根部。这才恍然大悟,书房里的绿萝就是因为经常忘记浇水,所幸没被淹死。而阳台上的几乎永远泡在水里。
清代的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其中说道,“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僵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为何水生植物反会被水淹死?实在饱含人生的哲理。以前穷的时候,喝鸡汤也就到顶了,现在不是燕鲍翅外加花胶海参,都不好意思提补这个字。如今的饮食如此丰富,还说缺钙缺维生素缺这缺那,其实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正确的理念。
老话说,要想保平安,三分饥与寒,特别是在一个富足的年代,适度而不过度尤为重要。轻则吃穿用度,重则做人做事,都应懂得取半舍满的道理。像培养孩子,要不就吃成个胖子,要不就上遍兴趣班,十八般武艺轮流上。想一想咱们自己是钢琴家还是舞蹈家?就算人老梦碎,何必跟孩子较劲?
最想说的是治病,非常让人痛惜的就是过度治疗。我有一个朋友本人就是医生,在给父亲治病直到父亲去世的过程中,深深的反思和忏悔,他就是太爱父亲,恨不得所有的治疗方案一起上,最终摧毁了父亲。看了周大新的《安魂》,他带儿子看病的过程让人揪心,他用了“酷刑”这两个字形容儿子在医院受尽了折磨。中央台曾经的主播罗京,也同样是过度治疗造成他过早地离开。而让他们痛苦离开的全部原因竟都是缘于深厚的爱。
当然不是说癌症不治会好,不是这个意思。只因我们的潜意识里更怕留有遗憾,害怕自责我们没尽到心,从而忽略了病人也有尊严,生命越短暂越要有质量。其实我们身体的生命力是惊人的,有着强大的修复功能。胃切掉了一半,开始每天要少量多餐,慢慢可恢复正常;肾拿掉了一个,另一个会变大来完成代偿功能;器官移植更是身体在想尽一切办法维系生命。所谓有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要相信和依靠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能一味摧毁让它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我们要学会和疾病和解与共处,因为用力过猛有时会变成杀人的利器。
过下去
生活是明显富足了,但为何我们吃的是快餐,用的是山寨,精神层面是浅阅读浅愉悦?现在最牛的事也不是挣得多住得大开飞机开游艇,而是怎么把日子过下去。昔日的金童玉女铁青着脸闹翻,过往的模范夫妻亲手毁灭爱情神话。所以说不是物质基础越牢固,人与人的关系或者爱情就越扎实越坚如磐石。事实证明有时极大的丰盛会变成极大的虚无,人性与情感都有可能变得飘移不定。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这话几乎成为自我安慰的借口。最近参加了一对年轻人的婚礼,现场花团簇锦,浪漫满屋。让人想到,谁的美好人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甜蜜和美满呢?都是自由恋爱,都是读你千遍也不倦,都是人间四月天,怎么突然就过不下去了呢?也许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困惑或困境,但结果是一样的:过不下去了。
就像钱只有花掉才是钱,才发现它的神威。日子就是用来过的,不过就没有日子。日子通常不会因为辉煌而过不下去,常常是由于平凡、平淡、重复、毫无惊喜,更多的时候需要包容和忍耐,如果再碰上变故或者挫折,能够经受住考验的人委实不多。而这样一个所谓丰富多彩的时代,我们最打不败的便是平淡、庸常、琐碎,事业有成的人几乎与一事无成的人一样,都在寻找机会,急需改变,再不疯狂就老了。最不想过的就是太平的日子,多闷啊。
还有就是对张扬个性的矫枉过正,每个人都觉得我凭什么将就,凭什么对不起自己?压抑之后的解放也可以是病态的,都只能好上加好锦上添花,那么谁来当配角和绿叶呢?我有一个朋友可以说条件相当不错,可是他喜欢的人永远都是他罩不住的,结果可想而知。当然不是说单身的日子就不是日子,问题是他非常想成家,但阅尽春色收获荒凉,还是“标配”定得太高了吧。
所以不要小看过日子,如今绊倒人的都是一些简单至极的事。比如吃饭睡觉,有人就要暴饮暴食就要夜夜笙歌,于是年纪轻轻地就猝死。比如安全,有人就要酒驾就要当危险地区的驴友,结果危及自己的生命和让救援队陷入相同的危难。
而无论多么激情或者平淡的日子,也无论是妥协让步还是鸡飞狗走,想尽一切办法过下去才是本事。什么车子票子房子都是浮云,有或者没有都有可能过不下去。什么是成功?过下去。生活的最高奖项就是过下去。
饭局说什么
时代发展得太快,如果不与时俱进地刷新观念,难免不陷入失落或困惑之中。就像饭局这件事,早就不是你请不请的问题,而是别人肯不肯来吃。因为吃饭是个力气活儿,有人还愿意受累前往,实是请客的人倒欠下了人情。
先说人家答应了饭局,就算不用盛装出席,也得费心收拾一番,平时的短打休闲装束并不合适进酒店。然后到点要忍受堵车或者无车挤地铁公交之烦恼,找到灯红酒绿的饭馆,搭上半条命。这些也就算了,关键是入座之后,彼此点头示意,依次介绍完毕,而后说什么?
现在不像从前了,可以随意地谈谈工作和生活。现在若谈工作,搞不清人家正在上呢,还是刚被整下来,或者误传高升结果一枕黄粱,还有的刚刚下岗,那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生活上的事就更没法谈。有些人的家庭是小三上位,你还在问前家人好不好,人家也没法答,而且也没必要跟你交代。谈论孩子就更是闹心,如果争气尚可一语带过,但若是开车撞人或被撞,或出国留学学无所成,或耽在网瘾里出不来,也是没法聊的一件事。房子和股票都是伤心事,除了一声叹息也就无话了。
于是聊八卦,也有不同的版本,各执一词,基本都是阴谋论,最终沦为坊间闲话,没什么意思。以至于众多人的饭局也会出现冷场,常常无话可说,来吃饭的人都觉得宁可什么都不说,也不要一脚踏进雷区。组织者还要想话题。吃完饭也都筋疲力尽。
有一段时间流行说段子,若有段子王光临饭局还是宾主尽欢的,但现在资讯太发达,有趣的段子几乎人人皆知,于是又少了一个聊天的方向。结果饭局若不是家庭聚会,组织一个非常费劲,不少人说可以埋单但绝不组织,要打无数的电话,还没人痛快答应,所以聪明的人都少沾这件事,除非目的性非常强的,主题明确的,否则一律婉拒。
当然,再怎么躲避,有些饭局也是绕不开的,所以平时还是尽可能留意一些无伤大雅的八卦,省得一不留神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只知闷头吃饭也是犯忌,毕竟饭局是社交场所而不是家里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