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木巷

《衢县志》(219页)载:“皂木巷,通上营太平坊,有宁邦侯墓,墓前有皂木,因名。”这条因皂木而得名的小巷,静静地徜徉在水亭街区的南面,看惯了春华秋实,沧海桑田,横亘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巷名的来历古到无法追溯,漫步其中,古往今来,恍如瀫江水滔滔,没有尽头。

由西向东看皂木巷,防火墙建筑为“裕记卷烟煤油号”

皂木巷南边一侧已完全拆除建成联排楼房,北侧也在历史的变迁中完全改变模样,但古迹遗址仍然可寻。在衢州,皂木巷应该是一条很值得悲空吊古的小巷。荒祠古墓,这里有衢州城最久远的古墓宁邦侯墓,以及凭吊他的信安陈氏墓庙。月榭风亭,这里还记载有宋代就出名的双桂堂、韩徽猷宅,以及后来的盐官濮阳氏的享堂(《衢县志》1136页)。双桂堂为何人不清楚,不过《衢县志》(729页)记载小西门内有双桂坊,为举人赵镗和徐维辑同登乡榜而立,但这已经是嘉靖二十五年了。这里带有一点帝王气质,曾是古代士大夫居住的地方,包括与毛泽东同宗同族的著作郎毛z2.tif和民国时期的汪家大院。《信安陈氏宗谱》说“土大夫家苟重氏族,则风气尤为近古”。如果时间回到宋代,这里还有许多地方志里也没有记载的古迹。《信安陈氏宗谱》收录一份宋宣和三年四月发的勒赐文帖。其中除了记述陈氏祠庙茔墓二处和双桂堂外,还有祠庙右后双月亭一所,银鱼池一口,红莲池一口,白莲池一口,庙前双月池二口,金鱼池一口,金鱼亭一所。此外整块区快东边是双塔寺,西边是马指挥房,南边有金鱼寺,北边是白莲庵。该宋代文帖还提到“御赐信安宁邦侯茔墓地七亩四分,坐落韩徽猷宅后,东至盐仓巷,西至护颖巷,南至皂木巷,北至韩家地”,称“以后不许外人侵占,如违赍此告官”。由此可见皂木巷还沐浴有古代皇恩,正如家谱所言这是“世积仁厚,元气蕴隆,如金在镕、如玉在璞”,体现出“昭昭穆穆,隆隆杀杀”的文化氛围。由于这条小巷紧靠衢江,后来也有许多重要商铺,如裕记卷烟煤油号、李敏斋酒坊。

闹鬼的巷口

从衢江一侧进入皂木巷,立在巷口最瞩目的老房子是皂木巷20号,1949年前曾是裕记卷烟煤油号,1949年后为医药公司。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对这座房子这样描述:“坐北朝南,屋顶硬山顶,风火墙,面阔5间,两搭厢式二层楼。主屋明,次间上下均作敞厅,梁架抬梁式,8檩4柱前后单步。明间承重之下设月梁,用材粗壮。楼层前檐设槛窗,梢间上下层隔断。屋顶望砖铺设。门框麻石造,做工考究,该民居格局规整,保存较好,体量大,楼层高,用材粗大,只是雕刻简单,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皂木巷20号在这条静静的小巷里显得格外醒目,不仅因其建筑规模较周围房屋庞大,还因为发生其间的往事,有离奇的,也有令人扼腕的,所有这些注定让这座房子会让人多看一眼。

目前可考证的最早的主人是绍兴人李家。据现住在皂木巷16号的李荣华回忆,那时真正李家的住宅是皂木巷20号。李荣华说:“那个房子原来是属于我们李家的,为什么后来不要了呢?听我父亲说,以前经常好几个房间里面一下子着火了,隔着花窗格都可以看见火焰,整个屋子看上去红彤彤的。大家马上跑去救火,后来七弄八弄一阵手忙脚乱,发现什么都没有烧掉。再就是,那边房子有个后门,门出去以后,晚上也经常有火光上来。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听以前老人讲,说是三老官作怪,迷信呐!”正当我们在老屋采访李荣华时,有一位住在里面的老妇冲上来激动地对我们说:“着火了,大家来救火哇,烧掉了哇,都烧光了哇!”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怀疑,这座房子高大的防火墙是不是为防火所建呢?

李荣华还说:“那时还有一个传说,那个房子院子里埋着宝贝,我家人就真的挖下去,真的挖到一个很大很大的缸,满心以为里面真有宝贝,结果发现里面都是水。意思是这些宝贝不属于你们,后来我们家人又埋回去了。”

裕记卷烟煤油号

不久,皂木巷20号就在李家人的不安中易手了,买主为当时中英大药房的经理汪锡华。据其子汪栋时回忆,以及汪杨时的记载(《衢州文史资料》第四辑),1937年抗战发生,交通堵塞,卷烟货源中断,中英大药房中的中英烟部和德丰仁煤油号同时歇业。直至1938年上海到温州可以通航,汪锡华买下李家的地皮,盖了楼房,把原来的中英烟部改为裕记,迁到了现在的皂木巷20号营业,专门经销香烟和煤油,史称“裕记卷烟煤油号”。曾在油号任协理的曾勤耕在《衢州煤油经销简史》一文中说:“抗战胜利后,(中英大药房)加入新股东,改牌号为裕记卷烟煤油号,由汪锡华任总经理,汪元为经理,曾勤耕、潘葵来为协理。负实际责任的是协理曾勤耕,职工徐延林。”

民国衢州香烟广告

汪栋时说,当时和父亲合伙做生意的有好几个,有汪柯生的弟弟汪干生。“他住在裕记卷烟煤油号的隔壁,煤油专营的时候,他是大股东。”除此之外,叶震兴烟店老板叶健修、叶家的账房先生潘葵来都有股份。由于战事,煤油货源断断续续。1942年日寇流窜浙赣线,煤油货物遭劫,遂告结束。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汪栋时说:“煤油号被洗劫一空后,我们家里没有钱了,母亲把首饰卖掉养活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到1946年抗日胜利,卷烟煤油号恢复营业,直至全国解放。《衢州煤油经销简史》上说:“1949年后,裕记转业,1956年公私合营,过渡到衢州中贸公司,后又并入衢县合作社。通过清产,资本为二万六千元。”

汪栋时回忆,当时走进“裕记卷烟煤油号”店面,两面都有柜台,经营的香烟有金鼠牌、美丽牌等,都是从上海贩来的。日本人来之前,香烟并不贵,只有八分钱一包,是一般老百姓承受得起的价格。汪扬时在《汪锡华先生及其创办的企业》(载《衢州文史资料》第四辑)中介绍,当时老百姓已经逐渐用煤油灯取代了原来的青油灯(用乌桕树的桕油做的),汪锡华直接向上海德士古公司取得衢属范围特约经销权,所以裕记卷烟煤油号中经营的多为德士古煤油,美孚煤油相对比较少。德士古煤油商标为幸福牌、红星牌,故称为幸福油和红星油。当时煤油三十斤一箱,用大桶装,离这里一两里路的龚家埠头有煤油仓库。1949年后,皂木巷20号公私合营改为土产公司,后来土产公司改成医药公司。陈锡祥在其博客中写道,该房成为医药公司的中药批发部。许多分量很重的中药材都储存在楼上。

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一度紧张,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批发部经过个把月的奋战,挖了一个深约三米、从底部向东拐弯又掘进了三四米的地洞。后来汪锡华提醒,这古居里原来就有一个防空洞,是抗日战争时为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修建的。大家听后又惊又喜,挖开地表,果然有十几步的台阶拾级而下。只是年久失修,洞顶也已塌陷,洞内已塞满淤泥。公司决定花钱把防空洞重新修好。防空洞发现底部铺设松木地板,木板完好如初。只是那时没有文物意识,根本没有人想到报告文管部门设法保护,反而把木地板撬起,换上了水泥地。还用这些木板做了四张方凳。只是这些松木板在地底下埋了三四十年,做起来的凳子不牢固,人坐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防空洞呈Z形,进口在东面,出口在西面,总长约18米,宽约1.5米。封顶以后人可在地洞内直立行走。陈锡祥和同事一起在防空洞里用中药里的紫贝齿在洞壁两侧点缀上美丽的图案。职工们纷纷拿出心爱的毛主席像章装点洞壁。真可谓别有洞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现如今防空洞的一段竟沦为化粪池了。

巷之南

皂木巷南侧的房子于2000年整个被拆,建起了全新的仿古建筑。李荣华回忆:“皂木巷原来很热闹,路宽大概是现在的一半,比柴家巷还窄,靠东面要稍微宽一点,当年住的人多。”他说,记得拆的时候铜钱很多,还挖出元宝。对面都是有钱人的大房子,有十来家,往西的房子更大。“我表弟汪奎照家就在皂木巷南面。解放前我姑父汪坤在水亭街上开糕饼店,他们家在皂木巷的房子占地四百多亩,现在宁绍会馆照壁后面的地方以前也都是属于汪家的。”李荣华妻子说:“南边的房子比北边的可好多了,都是有钱人家的大宅院,祠堂也在南面,拆了可惜啊!”

新旧两臂皂木巷(北侧为李敏斋民居)

原来的皂木巷南侧,不像现在那么寂寞。老居民说最有特点的是南面33号,也许是老城最大的大杂院。院子里住着三十几户人家,过年时大杂院里有300多号人。院子里传奇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里像七十二家房客,热闹得很呢。”人们说皂木巷巷口当年有秤店。进巷口5米左右有一位手艺精,是白铁皮师傅。巷中段住着一户姓诸葛的老头,专卖豆腐花,每天早出晚归。不过最美丽的传奇还是围绕那个大杂院。“大杂院是出美女的地方,随便一个女孩子在门口一站,就会引来路人的目光。”皂木巷的老居民回忆说:“33号出美人胚子。33号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林妹妹一个比一个漂亮!”

无论是闹鬼的李宅还是七十二家房客的大杂院,终究是现代人对过去的猎奇。“表厥宅里,彰善瘅恶”,皂木巷北侧承载的是圣贤之陈迹,忠孝之芳躅。

韩徽猷宅和双桂堂

韩徽猷何许人也?九龄孙新浪博客在《故城居民成分结构与主要姓氏》一篇中提到,“两晋、南北朝,一批批退伍的军士和北方仕宦相继涌入(衢州)……韩徽猷、陈弘、祝巡、毛宝、慎修、徐洪、宗懔、江世源等仕宦氏族一一如此”。可见,韩徽猷和陈弘是两晋、南北朝迁入衢州的。宋代员兴宗撰的《九华集》(卷三)有“挽z3.tif路帅韩徽猷”律诗一首,称:“先声一鹗天,万z4.tif蜀山悬。……君因汉戈甲,守固蜀江山。”关于其人背景史料不详。巧的是,陈弘墓正好在韩家地基上。《衢县志》中记载:“晋信安侯陈弘墓……其地原名韩家地基。”可见,韩陈两家,关系非常。至于双桂堂,《衢县志》载:“(陈弘墓)左右有双塘,植桂其上,名双桂塘,后称双桂堂。”《衢县志》载:“据陈氏谱,祠内有双桂堂,本双桂塘,因宋有陈尧叟、尧咨兄弟并及第而名。”蔡东洲《宋代阆州陈氏研究》写道,北宋初年,陈尧叟、陈尧咨兄弟考中状元。而事实上,陈氏兄弟除了尧叟、尧咨,还有尧佐,三人是相继中进士,俗称三状元。尧叟、尧佐还官拜宰相。《宋史》对这三个人均作有传。三兄弟乃称四川阆中人。但对与他们的祖籍其实考证不清,蔡东洲称他们是唐末五代时阆中陈氏也,是这个时候入蜀的。如果是这样,晋代从阆中出来的陈弘,到了唐代或宋代,抑或其子孙又有归乡了?在浙西一带活动过的关汉卿,在其元剧《状元堂陈母教子》中就写陈家三子的故事。说其母冯氏教子甚严,盖状元堂令其苦读。朝廷开科取士,长子、次子先后中状元。但三子考的时候,谁知状元另有其人,名王拱辰,后王拱辰被冯氏招为女婿。三子陈尧佐被冯氏痛责,羞愧之下,发愤苦读,再次应试,终于得中状元,终于是母贤子孝。在《信安陈氏宗谱》中对陈氏三公,尧叟、尧咨、尧佐颇有赞美。其中《三尧公传》中提到父亲陈省华,“以子贵,封秦国公。三子尧叟、尧佐、尧咨”。其中提到“秦国公每宾客至,三子衣金紫侍立,客踧踖不安,求去。秦公曰:‘此儿子辈也。”因此,“天下以秦公教子为法,陈氏家世为荣”。家谱还收录了刑部郎中周洪的赞诗,明确提到始祖陈弘,赞曰:宁邦发祥,三尧继世;泽被夔民,光延远裔;公负伟才,登荣科例;睿眷春融,遐方锦制;上承余烈,波扬无既。《衢县志》记载,双桂堂因陈尧叟、陈尧咨兄弟考中状元而名。

小皂木巷,斑斑驳驳

毛氏故居:寻根毛泽东

康熙《西安县志》记载,韩徽猷宅双桂堂后曾为宋代嘉定庚辰科进士毛奎孙,著作郎毛z2.tif居住。研究毛泽东祖籍源流的重要学者郑艮安在《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衢州》一书中考证毛奎与其兄毛友都是江山清漾毛氏的后裔。自从《清漾毛氏族谱》公布于众以来,人们都普遍接受毛泽东祖籍源流至少应该追溯到江山清漾毛氏。毛新宇2009年访问清漾时说:“我到江山清漾,也是追根寻祖来的。”这几乎也就确定了这一事实。此结论重要依据是《韶山毛氏族谱》载:“渊源,遵照老谱,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郑艮安在书中写道:三衢子孙毛让跟随儿子毛休迁至江西吉水龙城。《龙游毛氏宗谱载》:“当时,三衢毛氏有两兄弟仕南唐。兄毛巽,官光禄卿,见时事日非,弃官归隐。弟毛让,南唐大理评事,后仕至工部尚书。”毛让告老还乡后,全家跟随长子毛休定居吉水龙城。毛休生七子,弟弟毛任生二子,在江西吉水称“龙城九派”。因此,毛让既是三衢毛氏的子孙,又是江西吉水毛氏的始祖。元末,吉水毛氏后裔毛太华因战乱迁往云南澜沧卫(今云南永胜县)落脚。明初,毛太华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往湖南谋取官职,之后便在韶山落脚。毛太华在韶山被奉为一世祖。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为毛太华第18代传人。由此可见,韶山毛氏源于衢州。

其实无论是韶山、清漾还是三衢,他们共同的始祖都是与陈弘同时代(晋)来到衢州的毛璩。毛璩因平桓振之逆,而为其参军谯纵所害,被追封归乡公,食邑信安(衢州)。郑艮安考证说:“三衢毛氏源于毛宝长子毛穆之,始于穆之次子毛璩。”《明一统志》载:“晋毛璩,西安人,祖宝,世为庐江太守。自宝至璩凡三叶,俱拥节麾。”《衢县志·望族志》中记载了许多毛氏分支,如“柯山毛氏”“鳌川毛氏”“廷屋毛氏”“横溪毛氏”等,但明确说明,柯山毛氏(世称三衢毛氏),也就是衢州城区的毛氏应是嫡系。《衢县志》(1140页)柯山毛氏家族条下曰:“散处各乡。晋毛璩之后。宋有毛友、毛自知,总称柯山毛氏,江山亦其分支,每岁时至柯山展墓。”为此郑艮安指出:“弹指一千六百余年。当年的三衢毛氏,即柯山毛氏生息繁衍……子孙内迁外徙,派生出清漾毛氏、邑前毛氏、奉化毛氏、韶山毛氏……子孙已遍布全世界。”但今天是否要把毛泽东祖籍追溯到衢州是有许多争议。一个重要理由是江山毛氏人口早已超出衢州。

据1990年统计,在衢州,江山毛氏占七万五百多人中的五万六百余人。最重要的还是清漾毛氏族谱清晰,祠堂及相关遗迹均保留较好。而在衢州,尽管是发源地,但对过去的遗产却是几乎彻底遗忘。依照中国传统,慎终追远,始祖乃是切切不可遗忘。把毛泽东祖先追溯到毛璩,应该是所有江南毛氏共同的道德责任,也是中华传统为何要记住祖先的原因。《陈氏宗谱》中有这样一句话:“祖宗有功德,子孙不力为表扬,即曰不孝。”当年与毛璩父子同时代来到衢州的陈弘,一千七百年后,他的墓仍然在皂木巷伫立,但毛璩墓却没有那么幸运。因此今天三衢毛氏,最重要的还是要寻找到可以表扬祖宗的载体。毛璩墓,其实与陈弘墓一样,一直保留到民国,地点就在今天已成为衢州城区一部分的毛家田铺。《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三)记载毛璩的墓:“璩墓在西安县南一里。”明嘉靖《衢州府志》云:“征西将军毛璩墓在西安县城南一里处。”民国《衢县志·古迹》载:“城南里余,地名毛家田铺,一高阜上林莽丛杂,颇绕幽胜,村旁之古冢,璩墓。”带着对曾居住在皂木巷的著作郎毛z2.tif祖先的兴趣,也想了解一下这块毛家祖坟到底有什么样的风水,历史上造就如此众多的名人,直至影响世界的伟人毛泽东,2011年12月8日我们走访了今天的毛家田铺。三代都在毛家田铺的本地老农,盛土根(1959年出生)带我们看了当年的墓园。地点就在今天五湖村毛家田铺41号一带。盛土根说,他小时候就在这坟堆里长大,原来一大片都是墓,很多,很多。中间有一个大墓,四周是小坟墓。大坟朝西,是用不远的山上采来的石头砌成,当地人称“黄石”。墓园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可能是挖堆坟的土时挖出来的。墓园边上有许多屋址,上面还留着非常考究的建筑遗物,房子应该很好,是一个村。但自从他们来到这里,就没有见过毛姓人家。墓园是在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的时候一点一点被挖掉。边上村里的老百姓把这些“黄石”挖走去造房子,围猪圈了。今天毛家田铺都造了联排楼房。剩下几棵树,和一些空地,盛土根说地底下面可能还是有留着的遗物。前几年常有人来考察,找那些拆下来的木料。

毛家田铺盛土根(54岁)指认毛氏墓园

毛家田铺41号毛璩林园故址

今天皂木巷毛璩后人居住过的地址也许还能寻找,这得益有陈弘墓这一地标。宋代毛奎、毛z2.tif,以及兄翰林学士毛友,方腊起义时守镇江,他们属于清漾毛氏支派,但雍正《浙江通志》都记载为“西安人”,也就是这一家族后来又回到了祖先地衢州,并在皂木巷定居。毛奎也是个忠义之士,被杀时血流如白色乳汁。《大清一统志》记载:“毛奎,字世髙,本名倜,西安人。绍圣四年进士,为闽曹,建卒张员作乱,力疾谕心,竟死于兵,血流如白乳。”毛家居所到民国时还在,《衢县志》这样记载:“旧韩徽猷宅,双桂堂西,后为著作郎毛z2.tif孙所居,今尚存。”也许靠宁绍巷一侧的某处房子,就是这位毛泽东同宗同祖的毛氏故居。

古往今来皂木巷

信安侯墓庙、韩徽猷宅、双桂堂、毛氏家族也许还能走出史料,成为皂木巷的一道风景线。据皂木巷18号的汪栋时回忆,民国时期陈家祠堂一度出租了临皂木巷的房子,被当成手工纸作坊,制作用来写对联的红红绿绿的纸。祠堂前有一个池塘,小时候经常和朋友一起进去玩;池塘的东边横放着酒坛堆起来,靠着墙。皂木巷的这些历史渊源或许生活其间的人也未必了解。汪栋时回忆,皂木巷南面的老房子在2000年被拆了,建起了仿古的小洋楼,和巷子北边的老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古一新,南北对应着,像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又或者说,新房子预示着老房子的将来,老房子述说着新房子的过去。不过,未来终究还是靠人去书写的。

(吴宗杰、陈艳、张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