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书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管理及其理论依据。

除前言与结束语外,本书共有四部分十七章。

第一部分是总论,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本部分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和过程,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十七章,由近期国民经济管理、中期国民经济管理、长期国民经济管理三个部分组成。这三种国民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不相同的。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第五章至第八章)的中心问题是调节总需求,或者说以调节总需求为主。就我国近期国民经济管理而言,“需求大于供给”是基本趋势,但也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格局。我们要求做到的是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需求与供给大体上一致,即使出现了“供给略大于需求”或“需求略大于供给”的情况,全都无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在近期国民经济管理中,要防止的是需求的过度膨胀和需求的较长时间的不足。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第九章至第十二章)的中心问题是调整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促进供给的有效增长。因此,可以认为,中期国民经济管理以调节总供给为主。考虑到我国经济中二元结构(发达部分与不发达部分并存)的现实,在调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经济结构时,目的不在于立即消除发达部分与不发达部分的差距,而在于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增加短线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并通过一部分地区的较快增长来带动另一部分地区的增长,使所有的地区都在原有水平上提高。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如果能做到最富裕地区与最贫困地区之间差距的缩小,那当然是合乎理想的。但即使这种差距仍然存在,甚至差距仍然较大,也不妨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此项任务可以留待长期国民经济管理中去继续解决,这是比较现实的态度。

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的中心问题是协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者说以解决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个人行为与公共目标之间的矛盾等为主。根据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上述这些矛盾都是必须引起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注意的。在长期国民经济管理中,效率增长基础上的收入分配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兼顾,以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并重,既是我们力求做到的,也是我们能够实现的。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可以充分显示出来了。